青岛人无时无刻不在自家地盘上往浙江人口袋里塞钱,这么说你可能不相信,但如果跟你说,你吃的好一家牛肉粉,拍的薇薇新娘婚纱照,上石老人农业观光园赏的景,到杭州路灯具市场淘来的吊灯,去即墨路买到遍寻各大商场都寻不到的衣服纽扣……都是在青浙江商人为你提供的服务,这恐怕就不难理解了。 记者从本月在青召开的全球浙商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获悉:目前在青从业创业的浙江人已达15万,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年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在洽谈会上,你随便遇到的一个董事长、总经理,多年前或许只是青岛街头的一个小木匠、小裁缝甚至洗头工,做着本地人看不上眼的小买卖。他们今日的成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数字 15万浙商在青淘金 青岛有多少浙江人?来自这个月初召开的全球浙商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数据是:至少15万。都说浙江商人是中国人中的犹太人,走到哪儿都会赚钱,这个说法在青岛同样适用。青岛市民或许对身边的浙商并不了解,但对他们创建的品牌或组建的专业市场十分熟悉:好一家牛肉粉,骨里香酱排骨,薇薇新娘摄影,新视界眼镜,富尔玛家具城,杭州路灯具市场,青岛电子市场……有的专业市场起初并非由浙江人建立,但发展到今天却xx成了浙商挑大梁,例如即墨路小商品市场,2000多家商户有一半儿以上是浙江人;还有的专业市场直接就是浙江商人扎堆经营形成了气候,而后由市民或政府给予了名号,例如杭州路灯具市场、沈阳路电子街、温州路五金机电一条街就是这样。 据青岛市浙商联合会会长上官光锡介绍,迄今为止,浙江省在青岛市各个领域的从业和创业人员多达15万,涵盖的行业领域涉及贸易、金融、投资、地产、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机电五金、电子、鞋业、家具、灯饰、运输、三产服务业等,总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年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今年5月4日,以在青浙江籍企业为主体的青岛市浙商联合会正式成立,并邀约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浙江商人来青岛召开“全球浙商投资贸易洽谈会”,这算是今年上半年青岛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件大事。 ■秘诀 来青30年最会赚“小”钱 参加本次全球浙商大会的浙江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其中年销售额上百亿的有10多家,50亿以上的近20家,洽谈会上大家谈的也都是“大生意”:老城区企业搬迁,新产业聚集区建设,青岛名优产品采购代理……洽谈会{zh1}达成的意向投资额很惊人:157.5亿元。 不过有几人能想到,在场这些出手阔绰、运筹帷幄的大企业家,很多人十几二十年前还只是青岛街头一个不起眼的小木匠、小鞋匠、小裁缝或者地摊摊主? “这种情况在我们浙商当中很普遍!很多老板出生于农村,十五六岁出来闯时,就是做点本地人拉不下脸面做的小买卖,赚点糊口的小钱,财富都是一分一厘积累起来的。”青岛市浙商联合会秘书长刘春强掰着指头举例说,新成立的青岛浙商联合会中,会长上官光锡20多年前来青岛时只有16岁,是一名办公用品销售员,现在却已经营起颇具规模的装修公司;副会长麻海东现在拥有7家大型家具连锁店,可他19岁来青时只是名蹲街头靠活的小木匠;刘春强本人则是婚纱街上薇薇新娘集团的董事长,但他 10多年前也是从普通的摄影学徒开始干起的…… “别看浙商一开始干的活很‘低微’,其实只要能把本行做好,把‘小钱’赚到手,一样能堆出金山银山。”刘春强总结说。 ■个案 卖木耳,年赚上千万 青岛浙江商会做过的统计显示,如今事业有成的在青浙商,年龄主要分布在三十至四十来岁这个阶段,他们来青岛少则七八年,多则二三十年,不少人生意由小到大,投资领域也从传统服务业扩展至工业、房地产、科技研发、文化产业等新兴领域,成为岛城民营企业的一支生力军;不过,绝大多数在青浙江商人仍然专注于“老本行”,四处张罗着小商品销售、食品批发,服饰加工,餐饮娱乐等种种营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是在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在抚顺路批发市场这样的地方,不少浙商靠着xx一针一线、一蔬一饭,同样积累下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抚顺路批发市场内的“青松菇行”老板娘赖建美就是一位“积沙成金”的浙江人,她的青松菇行店面70多平方米,常年帮忙的伙计也仅有两三人,店内像个小型仓库,堆积的货物只有一袋袋黑木耳和干香菇。但是,就是这个简陋、不起眼的木耳批发店面,供应着岛城市民餐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xx木耳,一年销售额竟能达到几千万元。而12年前刚来青岛的赖建美,还只是个身无分文的年轻姑娘,曾为了尽快卖掉一批已折了本的桂圆干,自己骑着三轮车到早市叫卖。 即墨路市场内做花边 、纽扣生意的户主方顺芳也是浙江人,1997年来青岛时她只身一人,但是靠诚信经营薄利多销,如今她已在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内盘下好几个摊位,丈夫、弟弟、弟媳等人也陆续跟来做生意,全家14口人现已扎根青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