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浙江龙(600352)《中华工商时报》:“六座大山”压垮中国大豆定价权 ...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中华工商时报》:“六座大山”压垮中国大豆定价权 2010年05月28日

    ----刘洁


      中国有1.5亿亩土地适合大豆种植,每年大约有16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出产。大豆产业又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种植、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在中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中国还是大豆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90%的野生大豆资源,有适宜食用、加工的3500多种大豆栽培品种。 。同时,中国每年进口数千万吨大豆,占据国际大豆产量的1/4份额。

      然而,中国大豆危机四伏,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崩溃。

      中国,对于大豆,没有定价权。进口依存度过高、生产方式落后、产业战略不清、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链不完善、进口大豆涉嫌倾销,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大豆岌岌可危的局面。


    进口依存度过高定价权丧失

      尽管直接证据并不多,但阴谋论一直存在。

      如今,业内人士普遍的共识是:“大豆之争,是农业巨无霸帝国与发展中国家农业间的超限战。”据介绍,美国菜籽、玉米、糖料和肉禽等部门一体化比例均超过50%,之后迅速扩展到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领域,并在新型的商业化农业中占据垄断地位,逐步形成有史以来世界{zd0}的农业商业垄断帝国。在大豆产业中的压榨领域,ADM、邦基、嘉吉、AGP四家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80%的份额。

      而以孟山都等为中心,若干公司联手,仅用数十年时间,从转基因大豆入手,就将拥有数千万乃至亿万人的阿根廷农业、巴西农业几乎制服,同时围困中国大豆产业,重创印度农业。

      我国大豆进口的轨迹,似乎正印证了这一点:从1996年中国加入世贸,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转基因大豆进口从626万吨,增至2009年的4255万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dy}大的大豆进口国。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进口大豆一项已经使我国粮食自给率低于95%,2009年几乎突破90%大关。

      业内不争的共识是:大豆之争已经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

      中国在大豆战争中一度被认为缺乏战略意识和长远考虑:2004年前后未能及时阻止国际粮商直接或间接控股国内大量压榨企业,导致为转基因大豆大开其门。

      美国农业部(USDA)2009年12月11日公布的月度报告显示,预计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为 2.5亿吨 , 增幅 19%;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使用量预计为2.3亿吨,供应增量远大于消费增量。面对这样的局面,全国产量只有区区1600万吨的中国大豆,如何在全球十几倍于己的低价格大豆面前获得定价权,恐怕就是一个根本无解的问题了。

    农业生产方式成为致命伤

      时至今日,中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分散经营种植,这种分散的经营种植方式,导致中国农户缺乏进一步的联合,不能形成生产和销售的合力。而且,从6000多万户种植者手中收购的大豆不但平均质量无法达到加工企业的标准化需求,而且,一家一户的种植、收割、卖出过程,都增加了大豆的成本,而分散的收购过程,也使得流通环节不断增加着成本。经过测算,仅采购成本一项,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时至少多付出20%-30%的成本。

      据了解,中国有1.5亿亩土地适合大豆种植,大豆产业又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然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现在全国的平均亩产只有114公斤,而2009年世界大豆平均亩产为161.3公斤。

      与南美四个主要生产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转基因大豆的情况相比,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中国大豆生产的高成本和低收益。成本高,价格必然也要高,否则“谷贱伤农”必然发生,然而,国产价格高的结果就是被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封堵。博弈之中,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必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而国产大豆的产量这些年来一直在1600万吨上下徘徊。数量相对如此悬殊,注定使得国产大豆没有定价的话语权。

    产业战略不清晰,政策扶持“脱靶”

      大豆种植成本高收益低的现实,导致国家为了保证农民利益而采取相关措施,然而,现有的政策扶持解困大豆危局不仅未显成效,反而使产业不平衡加剧。

      从2008年底,国家开始对国产大豆实行保护性收购价格,由中储粮负责实施。国家的临储计划和{zd1}收购价政策是为防止“谷贱伤农”而出台的,但保护农民利益的结果也造成了整个产业链的破碎。

      表面上看,这项政策考虑了豆农的利益,但实际上,这是一项割裂了大豆产业的政策,因为大豆产业中,大豆榨油企业是决定着种植农户利益能否最终实现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选择中储粮作为东北大豆的{wy}收储,实际上是“与企抢粮”——中储粮收购了东北总产量1000多万吨大豆里的700多万吨优质大豆,剩下不足200万吨的本地大豆让本地数百家榨油企业去抢食,其结果必然是把油脂企业挤入困境。于是,东北地区油脂企业陷入了无粮可吃的尴尬地步。

      更大的危机是,中储粮连续两年吃进高达千万吨大豆,全面爆仓,但是,中储粮以3700元/吨收进来的大豆,面对3000元/吨的进口大豆,怎么出得了仓库?长期以来,中储粮的地位一直被业界诟病,作为国有企业,中储粮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承担着国家储备与粮食安全的保卫职责,但是,现行的政策却使它成了与企争利、夺企口粮的战略杀手。

      毫无疑问,作为粮食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大豆产业战略应该成为国家粮食战略的一部分,然而,就目前情况看,这个战略显然并不成型。从现实看,大豆产业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等多个环节,国家有13个部门对其具有监管职能,如果没有国家战略高度的统筹规划,多方力量博弈,很难有机地结合起来。

      据介绍,在我国的整个大豆产业中,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多年以来,国产大豆早已经失去了定价权,只能根据来自美国、南美洲的大豆价格“随行就市”。

      现在,业内开始有人质疑,2009年的国储收购政策其实是失败的,为进口大豆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外资油企进一步打压产区国有及民营油企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区农民大豆进粮库,国储大豆未能实现顺价释放,油厂无豆可收造成停产,而沿海企业乘机大量进口大豆,从另一个角度说,2009年国家的补贴基本上给了沿海外资企业。

    产能严重过剩,“零和”现象普遍

      国际大鳄虎视眈眈,残酷掠夺,被认为是中国大豆产业几近崩溃的根源,但实际上,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导致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面临停工、停产从而危及整个产业的根本原因。

      根据2009年不xx统计,目前,即便是经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达170家左右,折合年加工能力超过8000万吨,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总量之和,实际上也超过了市场需求。

      由于产能的盲目扩张,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经出现严重过剩局面。据统计,2000-2006年,虽然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增长3.2倍,但国内大豆实际压榨量仅增长1.2倍,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增速远远快于大豆实际压榨量的增速。资料显示,由于产能扩张过快,使得国内压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开工率还超过90%,而到了2007年已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2003-2005年我国建成的大型大豆初榨油厂有半数以上企业因经营困难,破产或被其他企业兼并。

      于是,悲剧再次上演:中国作为{zd0}进口国,占世界大豆贸易的50%以上,但却没有定价权,企业为了与贸易商单独谈判以争夺原料,往往花高价进口大豆,导致全行业亏损。

      而根据公开资料,我国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包括油脂加工企业、蛋白加工企业,多数已为外资收购或控股,许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都有嘉里粮油、邦基、ADM、丰益、来宝集团以及路易达孚等大型国际油脂加工企业的影子。在压榨利润下滑、亏损增多的情况下,一些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开始与国外投资者谈判。面对外资对我国粮油行业的不断控制,中国产能过剩的大豆压榨行业洗牌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产业链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够

      国际环境恶劣,国内市场不完善,都是中国大豆定价权丧失的原因,但实际上,缺少现代产业链,才是中国大豆产业一切窘况的根源。

      如果将国产大豆的生产、收储、加工、销售联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大豆生产者在生产后能够卖出去,有人收进来,然后将其转卖给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批发给众多点多面广的零售商,这样,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产业链过程才能得到相应的利益,从而形成一条相互支持的产业链条。

      业内人士呼吁,在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经济体应该按经济规律获得相应利益,从而使大豆产业由传统产业链向现代产业链转变,形成现代大豆物流与配送企业代替传统的收储企业,承担大豆原料、大豆油脂、大豆加工后产品的物流与配送,从而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可以将农业保险引入,增加大豆产业链的利润,使我国大豆产业得到良性发展,避免当前存在的“卖难”、“买难”,走出相互恶性博弈的怪圈。

      然而,这样的现代化产业链条,在中国的大豆产业领域,并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5%,对外寻找大豆资源,是保障我国油脂安全供给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学习跨国粮商用100多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全球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经验,也成为当务之急。

    进口大豆涉嫌倾销?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年增长21.5%,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4255万吨,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

      然而,进口大豆在数量激增的同时,价格在进一步下滑。曾经每吨进口大豆到达大连港口的{zd1}价格只有2900多元,这个价格在出口国也基本是成本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价格,其实已经涉嫌倾销,但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倾销要由国家商务部门界定,到目前,由于大豆产业并没有形成足够合力的行业性组织,因此,进口大豆是否已涉嫌倾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介入。如此价格销售大豆,其结果就是淡化了国储收购的市场影响力。

      日前,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冲击我国大豆市场,是跨国粮商欲垄断中国大豆产业战略的一部分。

      据介绍,跨国粮商综合利润率都在10%以上,而中国大豆加工业利润率不足2%,因此当中国大豆与国外大豆形成竞争时,跨国粮商就力图通过价格战挤垮我国民族油脂加工企业。由于进口大豆定价权掌握在跨国粮商手中,他们在中国建厂,是为了把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利润转换的链条,一旦中国油脂企业被全部挤垮或兼并之后,跨国粮商将彻底主导我国大豆产业话语权,依靠垄断优势,在中国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对于阴谋论,跨国公司一直采取辩解的态度,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中国大豆产业的代表,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1995年前后,黑龙江龙江油脂企业豆粕、豆油销售范围可以辐射到广东沿海地区;2003年前后只能辐射到河北省;2007年以后,豆粕销售区域大多限制在黑龙江省内。目前,黑龙江省油脂企业不断面临停工停产的危局。

    一致B(200028)建发股份(600153)云南城投(600239)*ST汇源(000586)贵糖股份(000833)冠农股份(600251)东方宾馆(000524)山(002173)浪莎股份(600137)金德发展(000639)中国卫星(600118)东方金钰(600086)ST新天(600084)芜湖港(600575)冠城大通(600067)太龙药业(600222)四川路桥(600039)利尔化学(002258)日照港(600017)栋梁新材(002082)长安汽车(000625)东华合创(002065)*ST科苑(000979)宁波华翔(002048)莱宝高科(002106)巨轮股份(002031)天津普林(002134)永新股份(002014)正虹科技(000702)隆平高科(000998)*ST天海B(900938)佛塑股份(000973)广陆数测(002175)上海梅林(600073)准油股份(002207)黄山旅游(600054)双钱股份(600623)中海发展(600026)鲁阳股份(002088)白云机场(600004)江苏宏宝(002071)恒宝股份(002104)德美化工(002054)恩华药业(002262)久联发展(002037)ST兴业(600603)京新药业(002020)ST东源(000656)伟星股份(002003)威华股份(002240)中银绒业(000982)西仪股份(002265)锡业股份(000960)三特索道(002159)中关村(000931)铜峰电子(600237)泸天化(000912)攀钢钢钒(000629)法尔胜(000890)赤天化(600227)海印股份(000861)浔兴股份(002098)合加资源(000826)罗顿发展(600209)金宇车城(000803)通策医疗(600763)长江证券(000783)实达集团(600734)漳州发展(000753)证通电子(002197)美锦能源(000723)大杨创世(600233)S*ST长岭(000561)金牛能源(000937)保税科技(600794)*ST亚华(000918)焦作万方(000612)鞍钢股份(000898)中联重科(000157)新希望(000876)基金安顺(500009)四川圣达(000835)浙富股份(002266)陕西金叶(000812)广电运通(002152)西北化工(000791)迪马股份(600565)本钢板材(000761)水井坊(600779)四川美丰(000731)南山铝业(600219)海德股份(000567)江铃B(200550)湖南投资(000548)万好万家(600576)柳工(000528)飞亚达B(200026)泸州老窖(000568)友好集团(600778)河北宣工(000923)





郑重声明:资讯 【DR浙江龙(600352)《中华工商时报》:“六座大山”压垮中国大豆定价权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