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环保社团

     

如何建设环保社团

(一)问:环保社团应该如何定位?
答:因应关注的环保问题,关心的社群和本地突出的情况,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生态问题。从功能方面,可以考虑各种角色。例如:传声、桥梁、播种、催化、领航、支持、伙伴、调研、宣教、顾问、智囊等。总的来说以“利他”人的行为,公益的活动为本。

(二)问: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有所不同的定义和定位?
答:非政府组织英文翻译: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有很多不同定义包括:非牟利组织、慈善组织、非盈利机构、社会福利组织、公益社团、志愿组织、兴趣小组、关注小组、学会、协会、商会、互助委员会等。环保组织由民间人士单位发起创建的往往被列为非政府组织。在大陆情况有点特别,有不少社团和组织是有政府背景,因此有不同看法。

(三)问:环保组织{zd0}的挑战是传承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这不仅是环保组织、NGO、社团的xx问题,而是政府、商界、学术界、服务界全部面对的问题。因为好人才难遇,好人才难留。但是对NGO,环保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环保社团则更难,往往因为要兼顾学业、事业、家庭而未能全心全力投入;另外缺乏活动资源,没有发挥空间,因而降低接班人的信心。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走过环保路,增长知识、丰富社会经验、强化组织才能,一生受用。传承“经验”比传承“人才”更可持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非政府组织或环保社团不一定是永恒的。为了解决一个环保问题而成立,当问题得到更多人关注或有其它组织接棒,就可以考虑分工。量力而为,重质不重量,有勇气接受现实,进行重组或合并。传承不一定以“人”为本,要以“使命”为本,以服务精神为本。

(四)问:环保组织会员流失问题,如何解决?
答:这是自然现象,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目的、兴趣、期望和原因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亦有些人因为学业、事业和家庭未能长期参与。首先要反思,这个社团是为“会员”而成立的,或是为“使命”为“理想”而成立的。会员的多寡不应改变使命,也不代表这个组织的成败。不参加是他个人的损失,反而去墨存青,留下的肯定是最难能可贵的知音者。以精英和拱杆原理发挥动力,效益更大更持久。

(五)问:环保社团缺乏经费搞活动出现困难,如何解决?
答:首先要“管理”过高的期望,很多刚成立的社团非常羡慕那些“xx”环保组织,但是要知道十年窗下的奋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另外一个误区是好高骛远,要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忘记了环保工作是个长期的承担: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好些活动和工作是不需要花钱的,例如:意识问卷、产品调查、追踪漏水、监察食物浪费、采购消费取向、专业知识传播、环保宣教、收集信息、采访交流、自我增值、义务劳动,二手旧物交换重用等。应该尽量利用电子通信,节省印刷。缺乏资源是个考验而不应是个障碍,成功的社团往往以最小的力量发挥{zd0}的效益,这就是民间精神和生命力。如果无能力争取经费独立搞活动。为何不参加其它社团的活动,籍此强化组织能力和学习造血的经验呢?

(六)问:外界和一些社会人士不认同环保组织的观点和价值,如何面对?
答:所谓百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正常的。没可能赢取所有人的认同,没可能说服所有的人,也没可能一下子就改变世界。环境的敌人是“无知”、“冷漠”和“自私”。要说服“无知”者,靠宣教;要对抗“冷漠”靠示范和案例子;要扭转“自私”,靠公理法理。要明白环保社团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烈士,更不是革命家。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几代人的努力。把“期望”放响应有的位置上,能说服多一个人去关心环境,而那个人再去感动多一个人,这已算是成功了,因为少了一个人去伤天害理。要说服别人还看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正确,才有资格和信心说服别人。别忘记“忠言逆耳”,说别人喜欢听的话是环保社团的宣传手段吗?不错,环保是一条孤独的路,必须要走过,必须接受考验,才得到持久的使命实践。

(七)问:环保社团没有办公室,没有集会地点,没有凝聚力?
答:其实二十一世纪带来生活方式转变,加上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方便沟通和信息交换,已改写NGO发展模式和趋势。通过语言文字、通过图片资料、通过分析评估、通过榜样和成功案例可以说服更多人关心环境。往往有了办公室,就得要花精力、时间、经费、人力去管理、运行和维护它,付出不少。对一些起步的小社团来说是一种负担,应该三思。虚拟办公室也有其方便和省时省钱的好处。且看赤脚医生、传教士、义工队都是以流动性服务为本,其社会价值同样被肯定。

(八)问:环保社团正式注册拿到法定地位,对其未来发展有利?
答:正式注册是争取政府的认许和接受监管,对一个社团的发展是重要的目标和里程。有了法定身份,就有法律责任和承担。捐款者、项目赞助者都愿意跟这些法定机构合作。现时国内情况特殊,正式注册并不容易,因此不要强求,反而集中力量争取成绩,建立“品牌”和赢取社会认同和支持,这已足够说服捐款者、项目赞助者给以支持。在等候注册过程中,也不妨暂时挂靠一些已扎根的社团组织,通过跟他们合作而得到政府社会的肯定和认许。甚至通过他们去争取赞助经费。但要小心挑选合作伙伴,避免失去自主和过分依赖。成长的路,是一步一足印踏出来的,没有快捷方式。

(九)问:环保社团搞大联盟是否明智呢?
答:在外国,针对某些环保议题例如:反对转基因食物;例如:反对不公平贸易行动,独立的社团都会结合成大联盟强化声音和游说政府的力量。有些长期关注农药污染的组织也会结盟分工去监察和技术援助受害农民。在国内,情况较特殊,加上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的考虑、更为了“保育”刚扎根的环保运动和各社团的生存空间以及独特风格,这个阶段适宜打好根基,为未来成长、发展铺路。适当时机发布共同宣言和倡议书,合作调研、组织考察、培训、采访交流、野外体验和社会服务。社团文化多样性、多声道、多功能、多才多艺,是文明社会的进步。

(十)问:本地环保社团加入外国环保组织有风险吗?
答:通过项目合作,以伙伴形式联系是可行的。由于外国组织有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不失为一个理想导师。合作过程中需要强调经验技术转移,帮助刚扎根的环保社团能力建设。但也需要认真小心,挑选外国环保组织,了解其政治背景、经费来源、关注议题、做事手法、其在国内和国外的评价,是否有双重标准。国外有些环保组织行动激烈、触犯法律;也有些由污染企业出资成立的“冒牌”环保社团,假借环保为名,成为企业的绿色公关。总之,要小心打听,并先以试点项目合作,从旁观察评估。

(十一)问:外国环保组织来中国设办事处和发展是否对本土的环保社团有利?
答:外国的环保运动有40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的环保社团真不少。通过在大陆发展有助经验转移和帮助国内的环保社团成长。但也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国际环保组织,不跑到别的国家建立自己的“王国”和“阵地”跟当地环保社团竞争资源和知名度,反而默默地在背后帮助弱小的环保社团成长,壮大的是“土生土长”的环保社团而不是壮大“自身”组织的名望。这种做法是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本地环保社团要精明的取舍“西方环保运动”的优劣点,不要盲目地接受西方社团的一套手段,也不要盲目地人云亦云,人反对我反对,一定要贴近本土民众的忧虑和诉求,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土的问题。

(十二)问:如何考虑外国政府、企业、NGO的捐助,哪些可接受?哪些不值得呢?
答:这是一个非常争议性的问题。不同的环保社团有不同的取向。大部分外国的环保社团都有一套接受捐款的守则指引。例:不接受香烟、皮草、xx、烈酒、不道德企业和污染企业的捐款。更有些全不接受政府和企业赞助,依赖私人捐献。有些在接受捐款时约法三章,不能被利用卖广告,不搅一些不必要的宣传活动,不随便借用社团名字等条款。有些更要求捐助企业提供股东年报、环保年报和项目环评报告,特别是其在中国大陆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投资发展的项目环境评估,来洞悉捐助企业、政府的环保承担或污染行为。环保社团站在公义的大前题下,需要作出衡量,以免被陷于不义,有些时候也需要说“不”。在缺乏经费资源的处景下,有些组织在接受捐助时要求保留其对该捐款企业的批评权。换句话说,接受捐助,不等于默默忍受捐助企业、政府的污染行为。“捐钱不能交换沉默”!需要说公道话时就要义无反顾。

(十三)问:有些人批评大学生环保社团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成长阶段,跟中学生环保社团比较相差不大,你有什么建议?
答:不少声音批评大学生绿色营沦落为游山玩水的联谊活动。这可能是由于爱之越深,责之越切的出发点。不能一下子否定绿色营的教育意义,也不应该抹杀它启发心灵环保的价值。绿色营搞了好几个年头,是时候回顾和改革其主旨和形式。野外考察是可以顺道提升思考和能力建设,邀请导师参加时,可以把范围拉阔、超越生态、动植物专家。可包括:讲演家、心理学家、哲学家、摄影家、{lx}培训专家、管理学家、农业经济学家、遗传因子科学家、国际公约谈判专家、公平贸易研究专家、xx灾害危机风险评估专家、绿色产品认证专家、环保创业家等等,顺道传授环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帮助大学环保社团增广知识和专业信息,大学生环保社团应该安排各行业专家来演讲交流,一方面可以培训骨干{lx},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会员。这就是环保社团的能力建设最基本“投资”。大学生环保社团更可以调动大学内各学系专家的优势,为自身的专业增值。深化科研和实验的基础,有助于强化考察、示范和项目管理能力。

(十四)问:环保社团走向专业化是否必然的呢?是否有利于其未来成长发展?
答:当然每个环保社团的成长有别,不能以偏概全。环保运动起步时,环保社团数目还少的时候,较容易生存,较容易争取群众社会的认许。一但环保社团数目增加,要鹤立鸡群就不容易;特别是要争取经费捐助时,格外困难。无可否认那些有责任心、热诚、和优秀的环保社团更有条件赢取社会的支持。每一个社团的成长都应该朝着不断改善、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自强的目标迈进才不致被淘汰。“专业化”有两种解读,一方面是关注的议题专业化,另方面是社团做事方法和管理的专业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单靠一个环保社团,单靠一班关注人士也不能够全方位地把握相关的专业经验、知识、理论和趋势。大陆未来环保社团发展如雨后春笋,只会越来越多,更需要分工或凝聚知识和力量,以理服人。不要忘记,民众意识通过媒体报道和电子信息会逐渐提升,因此环保宣教和活动推广再不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了。建议定期安排专业人士讲演交流培训,更可以邀请工商管理专家(MBA)当顾问、协助完善环保社团的运作和管理。

(十五)问:环保社团的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呢?
答:使命感、坚持、热诚、生命力、团队、{lx}、志愿者和社会支持。好的团队是一个环保社团的骨干,但它需要一位高瞻远瞩的{lx}带路。那么环保{lx}应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要有信念和使命感;第二要有勇气站在前线推动民众政府和企业;第三要有才智,以理服人,游说决策者和漠不关心者;第四要有凝聚力去组织和带领团队调动社会力量去改变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第五要有一份坚持和耐力,不断地播种,不断的宣教;第六要有倡导者思维和风范,洞悉环境危机、商机和生机。

(十六)问:环保社团应该如何管理和对待志愿者?
答:作为一个14年的环保志愿者,我有深刻的体会。人力是社团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应该珍惜和公平对待志愿者。切忌滥用和贬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间和爱心。回报他们无偿的贡献更应该给予尊重,把他们当作大家庭的一份子。每个环保社团应该制定一套志愿者培训管理指引,给予志愿者工作上清晰的指导,尽可能把工作性质跟志愿者的兴趣和能力结合,让他们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提供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机会,提升他们个人和专业知识,强化他们的自尊和自我增值感。无论是内部的规划、预算、检讨、评估、总结,都可让志愿者旁听,有助他们更深入理解一个环保社团的结构和运作,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调动人手时就可派上用场。还可以因应志愿者的学识和才能,通过活动的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项目管理和推行的机会。

(十七)问:对环保社团的管理制度,有何建议?
答:环保社团好象一个大家庭,不分彼此的。不过,为了使工作和资源应用更有效益,清楚责任的分担,值得制定一套管理规条和工作程序指引。例如:财务管理、项目的规划、活动的编排、接受捐款的规范、对外宣传的内容管理、跟媒体沟通的程序、办公室物资设备的管理、接听外界查询的响应程序等。一个社团的运转不能依赖人治,要对会员负责,要对公众负责,要对捐款者负责,因此有需要推行制度管理。每当人事变动时(因为环保社团财政不稳定,往往流失人才),处变不惊,接班人就可以参考以往经验和制度走马上任稳定社团军心有一定作用。

(十八)问:环保社团未来发挥空间是什么?
答:国家于2003年9月1日推出“环境评估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规定发展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并咨询公众。如何以专业论点去提出反馈意见?如何以充分的理据提出一些环境风险疑虑?如何协助受影响民众了解情况;代他们表达意见?如何找专家尝试寻找另类方案和弥补环境影响的损失?外国很多环保社团积极响应和监督环境评估的咨询,认为是社会环境责任的一份承担,高度重视行使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学生环保社团应该调动大学的优势去收集专家意见,以专业论点作出响应。不管项目是一条公路、一个电厂、一个农场、一个化学工业园、一个旅游开发点,其选址和规划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那么,环保社团作为生态环境捍卫者可以袖手旁观吗?根据环评法评估内容会通过公开上网及公告邀请社会人士提意见,那么环保社团有没有装备自己就关注的项目和政策作出响应呢?

(十九)问:环保社团如何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答:我认为全球一体化,助长过度生产、过度消费、过度污染和过渡耗用大自然能源。争取公平资源分配和生态公义,无节制的生活和消费模式需要矫正。环保社团需要关注和推动“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每一个人都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有责任及有力量影响生产和贸易。从身边事日常用品开始,追踪其生产过程,从而作出明智和道德责任的消费选择,倡导清洁生产和环境责任消费。过分包装是其中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食物的安全和污染都是衣食住行的隐存危机。身在毒中不知毒,为什么默默承受呢?以在过去3年间我已开展了“责任消费”“责任投资”的环保宣传,走遍了十多个省市,把讯息传播给老师、学生、妇女、干部、企业和环保社团,辐射面达40万余人。“可持续发展”关乎公益、公平、公开、公正和公义,也是对本代和下一代的责任。

(二十)问:扭转生态和环境的危机还有什么方法?
答:除了环保社团做xxx之外,我希望每一位专业人士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催化绿色的关注和响应。银行界可以就项目的开发和投资评估环境风险;建筑师可以从设计节能环保大楼作出贡献;法律专家可以为污染受害者争取公义、会计师可以推行绿色审计;产品设计师改良包装和产品再用性;MBA可以推动企业环保管理;股票分析家可以评估上市公司的污染风险;农业专家示范无公危害生态养殖工业;电子科技专家研究电子废料的安全处理方法;服装设计师推广百分之百有机新棉和服装……人人有责!

郑重声明:资讯 【如何建设环保社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