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县乡一体化,医改成功之路!_不系之舟_新浪博客

     本来本周要陪佛山高明的卫生局去遂昌县参观学习的,因为走不开没有与他们成行,有点遗憾。昨天我把神木的经验再次作为广东的镜子提出,其实除了神木,江浙地区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县乡一体化,医改成功之路!

 

    近年来,遂昌针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欠发达、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按照“大医院带县医院、县医院带乡镇卫生院、乡镇带村级医疗”的要求,以“全县群众在本县即可享受到省市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在本乡镇既可享受到县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为目标,积极进行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实践,探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思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构筑一体化服务网

 

    大医院带县医院。立足“在县城能享受省市级医院医疗水平”的目标,县属2家医院以省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依托,与浙江大学{dy}、第二附属医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为县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以及整体急救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浙医一院将县中医院确定为对口扶持单位,确定发展重点专科,委派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建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视频对话开展疑难重病会诊、示范教学和业务培训,使遂昌百姓足不出县就可享受到省院的专家服务。
    县医院带乡镇卫生院。立足“在乡镇能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的目标,按一体化管理型、紧密协作型和一般协作型三种模式,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阶段推进卫生资源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县人民医院与妙高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联营运行;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与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紧密协作型和一般协作型试点。通过向合作单位派驻业务副院长和业务专家,在医疗技术、设备器械上给予支持,开展医技教学,探索双向转诊等形式,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对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支撑和指导作用。
    乡镇带村级医疗。以责任医生制度为抓手,在行政村及人口多于150人以上的自然村设立责任医生工作站,建立“三定”(定时、定点、定人)承诺预约服务制度,每月定期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转型改造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对服务站的人、财、物、药品以及医疗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责任医生在站工作,农民健康档案在站管理,护士实行轮转,分期分批到辖区内服务站工作。

 

 

完善医疗卫xx展机制  构筑一体化保障网

 

    探索医疗卫生事业运行机制。建立县医疗管理委员会,行使公立医疗机构重大决策;建立县医疗事业监事会,对县医管中心、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监督;组建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受政府委托,开展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贯彻落实县医疗管理委员会的重大决策,统筹县、乡镇、村医疗一体化发展;强化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监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体制改革,实行法人治理制度、院长(主任)任期负责制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补偿制度等。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行人事代理制、全员聘用制和职称评聘分开制。以县医管中心人事代理为平台,变“单位人”为“行业人”,允许医师在县域范围内的多点执业,以轮转、下派、挂职、进修、会诊等方式,促进县域内卫生技术人员的适度流动。实行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按事设岗,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绩效考核体系兼顾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和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向“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率、高奉献”倾斜。
    完善资源统筹协作机制。一是以县医管中心为平台,以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为内涵,以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为纽带,建立健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协作机制,以建立健全卫生技术人员县乡柔性流动机制、省县乡的远程会诊系统和视频网络在职教育系统、落实乡镇卫生院初级诊疗和分级医疗制度等为具体举措,统筹推进县、乡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中医“简便廉特”优势,在县中医院建立乡镇社区卫生总院,发挥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优势和县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支撑作用,加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与县级医院的一体化发展。
    深化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和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三是落实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政策,将公立医疗机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革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卫生系统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等。四是完善政府对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驻村医生服务点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服务场所租房费用及服务点药品流动资金,对其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进行专项补助。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构筑一体化健康网

 

    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明确公益性质,确定人员编制和补助标准,加快完成全县建制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的改建扩建工程,并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所在乡镇卫生院对其实行一体化管理。三是在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卫生院20分钟步行圈难以覆盖到的行政村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租用村集体用房或农户房屋,设立283个固定的驻村医生服务点,添置固定的便民药柜和必要的诊疗设施,由责任医生每月定期到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探索县城医疗资源差异化发展模式。根据现有特点与优势,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相关医技科室、人员、设施设备进行优化整合,重新确定专业科室、医护人员编制和床位编制,以做强做精县级龙头综合性医院、做专做特县级龙头中医院为目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县人民医院侧重发展适宜于西医优势的学科,县中医院侧重发展适宜于中医药和中西医特色优势的学科,并优化整合检验、放射等医疗辅助检查资源和医疗后勤保障,资源功能共享,向全行业开放。两院间实行会诊制度和转诊制度。
    开展“计卫合作”新模式。县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合署办公,将乡镇计生服务站技术服务职能转交乡镇卫生院承担,乡镇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确定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服务,按所施行手术数与各乡镇政府结算,并将计生技术服务工作纳入各医疗单位考核内容。独特的“计卫合作”模式实现了设备、信息、人员同享,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妇女、儿童保健和计生技术xxx服务。
    建设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将原县人民医院120呼救电话、县中医院96120呼救电话和卫生监督96301投诉电话,整合建立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成为“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平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县乡一体化,医改成功之路!_不系之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