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格教学的研究

摘要: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高三的复习至关重要,而老的复习方法往往是高强度、低效率的。文章从传统的生物复习方式突破,引入师范教育过程中常用的微格教学法,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并促使合作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微格教学;生物复习;学生经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5-0176-02
  
  高中生物微格教学是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微格教学的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进行了尝试。
  对于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复习任务繁重,生物学科考点繁杂而琐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大部分教师都通过狠抓课堂容量的方法,以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常见的生物复习课流程大致如下:
  1.教师将某章、某节知识点罗列并通过例题逐个加以点评,在重点、难点部分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2.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的方法,记忆各知识点。
  3.教师提供例题,就各知识点进行训练。
  4.教师准备测,对全班进行测试。
  5.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进行讲评。
  至此,某章节知识点的复习任务完成,其过程可归纳为五个字,即:讲评。并且这种方法也通过青蓝结对工程,在各个学校不同梯次的教师中得到了薪火相传,因此,多次生物复习课听下来,难免有大同小异、索然无味之感。虽然教师一番努力,取得的复习效果却仍不尽如人意,一些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的笔下总是一错再错,这种现象实在令人费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类课堂是以教师而非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的,只注重了对知识的识记,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师经验的课程而非学生经验的课程
  何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在陈桂生老师2003年提出的关于研究学生经验的课程的建议中,有这样的阐述:学生从课堂中经验(领悟)的课程(学)同教师在课堂中运作的课程(教)难免存在一定的差距,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教与学的沟通。”“通常以为学生能复述教材、记忆教材就表示他们已经理解了教材,其实这是错觉,学生的有些是真正的差错,有些同教材及教师的理解有出入,是由于按照他们的心理水平与经验只能那么理解。从这里不难发现,的课堂复习模式与学生经验的课程是背道而驰的,其效果之所以不佳,主要在于脱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教师的讲如同盲人摸象,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对于难点的判定,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及能力出发,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知识点的训练也未能在了解学情之后再做布置,甚至直接拿一份复习资料就给学生训练……
  笔者引入师范教育中使用的微格教学法,将生物复习课堂进行了一番改造,对学生经验的生物课堂进行了实践,旨在通过复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力,夯实知识基础。其步骤可以概括为温习考查释疑巩固复查
  1.温习。高三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一改以往教师提纲挈领的做法,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温习。这样做的好处是:
  (1)提高效率。由于前期的知识基础存在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选择地针对性复习,在与教材及听课笔记的对比中,及时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不会出现在学生已掌握了知识的情况下,还必须重复听课的状况,节省了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
  例如,《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的复习,若是按照复习资料,将细胞内各结构的名称、结构以及功能,还有之间的联系等逐一介绍,课堂的容量无疑是巨大的,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收益能有几多呢?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等同于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而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每个都是点到即止,如同一阵毛毛细雨,真正能留下的深刻印象寥寥无几。因此,不如将时间交还给学生,把温习故知的过程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查漏补缺,保留自己对个别特殊问题的看法,待后期交流。
  (2温故而知新。并不是说温故之后才能知新,而是指在温习故知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新的见解或者对故知的不同看法。学生在温习前期知识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地会渗入自身的思考,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有可能产生质的提升。
  2.考查。精心准备,对温习的效果进行闭卷考查,以期达到如下效果:
  (1)考查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生物复习中,应把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xx。
  (2)掌握学情。要从学生的中,发现其对该问题的认知与教师认知的区别,以了解不同学生个体所存盲点的差异性,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指导。
  (3)判定难点。难点不应是教师认为的难点,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为难的、普遍存在着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可判定为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
  不能为了考查而考查,只有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考查才是有效的。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面临的难点和教师所预期的难点经常有很大的不同,这也许就是平时学生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屡错屡犯的原因之一。
  3.释疑。在教师掌握学情、判定了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释疑,其形式可有多种。
  (1)学生互相释疑。基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可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且学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更加接近,甚至还能收到比教师讲解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集体释疑。对于复习过程中的难点,若具有普遍性,宜在全班讨论之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
  (3)个别释疑。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如在讨论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由教师单独释疑。在释疑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疑问应尽量交给学生自身解决,教师只需纠正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上的谬误即可。同时,还要对学生一些合理的新想法进行分析,若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肯定,这样就能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AaBb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型精子的概率是多少? 很多资料所给的都是确定的1/4 ,可一学生提出应该是1/2,因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只有两种组合方式,即AB组合,必然同时得到 ab的组合,或者是 Ab组合,必然同时得到aB组合,即AB∶ab∶Ab∶aB=1∶1∶1∶1,该比例有两层含义:①AB∶ab=1∶1以及Ab∶aB=1∶1是恒定比值;②Ab∶AB=1∶1以及aB∶Ab=1∶1却是因为两种组合方式的机会相等导致的。
  笔者认为该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得更加深入。在得到笔者的肯定后,他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勇于思考、质疑了。
  4.巩固。在保有上述三个过程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单独整理、消化,并接受通过释疑所带来的对原认知的冲击;然后针对难点设计一些变式训练,以促使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整理错题集是个好方法,以往的错题集往往违背了初衷,成为应付老师检查的一个摆设,错题集不应该仅仅是摘录一些基础概念,或者抄一道完整的选择题,而应该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应称为学习反思才对。
  5.复查。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近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复查,学生在经上述过程之后,一般都能在复查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复查结果不甚理想的个别学生则可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以上是笔者在将高三课堂变成学生经验的课程过程中的实践方法。笔者认为,微格式生物复习课堂的优点在于:将课堂的主体还原为学生,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经验而展开,教学过程面向了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个体的薄弱环节实施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复习的过程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复习方式高强度、低效率的难题。
  而此方法的缺点在于: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考查所用的选择、不同个体认知程度的分析以及难点的判定、给不同形式的释疑安排合理的时间,等等,这些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批评和建议,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郑重声明:资讯 【高中生物微格教学的研究】由 北京鼎天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