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设计、养护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园林植物设计、养护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2010-05-18 12:29:43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园林植物设计、养护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在绿化养护过程中,常遇到某些植物群落生长不良,甚至部分群落全军覆没,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施工设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园林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而造成的,尤其是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气温与地温)、光照(光的强度、光的长度)、水分、土壤、大气因子、生物因子。

  自然界的上述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地对植物发生作用,而是综合在一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温度

  上海处于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温度在10~22℃夏季温度25℃以上,冬季平均温度10℃以下。在植物应用方面最常见的有木兰科、山楂科、金缕梅科、樟科、银杏科等植物。

  一般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zd1}、最适、{zg}的要求,称温度的"三基点"。因植物原产地的不同,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也不同,如原产热带的植物开始生长的基点温度一般在18℃左右,原产温带的植物开始生长的基点温度一般在10℃左右,而上海地区植物其生长基点温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据此它们的耐寒力也不同。

  耐寒性植物:原产地在-5~10℃的低温下不会受冻,甚至更低也能安全越冬,原产地在寒带或温带地区。如龙柏、榆叶梅、榆树、紫藤、金银花等。

  半寒性植物:原产地大多在温带南缘或亚势带北缘,耐寒性介于耐寒与不耐寒之间,一般在-5℃可以露出越冬。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夹竹桃、南天竹等。 不耐寒性植物:原产地在热带及亚热带。冬季不耐0℃甚至5℃或更高的温度,低于该温度就停止生长或出现温度,低于该温度就停止生长或出现 伤害。如:棕榈、栀子花,无患子、青桐等。

  温度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高温、低温均对植物的花芽分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此外植物的耐寒性与植物种类、品种有关。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宜选择半耐寒性植物为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不耐寒植物。由于低温往往给植物造成冻害、寒害、霜害等,在实施过程中应配置在同或西面、作为上木或采取保温措施;同样也可以引进一些耐寒植物,由于高温会引起植物的日灼,因此配置方法与不耐寒植物相反。

  光照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因子,光的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以分为:

  阳性植物:喜强光,要求在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强下生箍,不耐荫蔽。如:月季、紫薇、木槿、银杏、悬铃木、泡桐以及松柏类等大部分针叶植物。阳性植物在设计时,一般均配置在上屋植物。

  耐阴植物:在全日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但稍受荫蔽时亦能正常生长,夏季过强的阳光不利于生长,如香樟、榔榆、鸡爪槭、女贞、蜡梅等。 阴性植物:需光量少,具有较高的耐阴能力,最不能忍受强光照射(尤其是气温高和干旱的情况下)。适宜80%以上的遮荫度下生长。如杜鹃花、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珊瑚树及兰科、蕨类植物等设计时,宜在建筑物旁做下木配置,方能生长良好655。

  植物配置时以耐阴植物为宜,如山茶配置在白玉兰、广玉兰下、生长情况要看其枝下高而定。总的来说,白玉兰普遍枝下高较高,且为落叶树种,光照强度在全日照30%以下,故生长势良好;广玉兰枝下高普遍较低,又是常绿树种,光照强度偏低,当枝下高低于1.5米,对山茶在生长不利。又如垂丝海棠配置在桂花丛中,含笑、八角金盘、桃叶珊瑚配置在枝繁叶茂常绿树下,均生长良好,这是依据植物喜光程度进行配置的成功例子。

  水分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分为三类:

  旱生植物:这类植物耐旱极强,能忍受较长期的空气或土壤的干旱。如:合欢、紫藤、夹竹桃、雪松等。此类植物配置在地势较高或阳面的地方。

  中湿生植物:这类植物耐旱性弱,需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在干燥和中等湿度的环境生长不良或桔死。如:水杉、水松、垂柳、乌桕等。此类植物一般配置在河边或地势较低的地方。

  水生植物:这类植物生长期的全过程都要有饱和水分供应,尤喜生长在水中。如荷花、睡莲、金鱼藻等。此类植物一般应用于水生景观中。

  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一述植物的个性,随地形变化土壤中的含水量会不同,植物的配置有所变化。另外,深根性植物配置时尽量不要群植(片植),在诸多条件适宜时可考虑与浅性植物配置,做到相辅相成。

  土壤

  土壤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场所,理想的土壤是"疏松、有机质丰富,具有保水性、保肥性强,团粒结构好的壤土"。据测定,团粒结构内毛细管孔隙小于0.1毫米时,有利于保肥;大于0.1毫米时有利于通气、排水。而理想土壤团粒结构内毛细管孔隙为0.1毫米左右。土壤的PH值5~6.5为酸性,PH值7.5~8.0为碱性,PH值6.5~7.5为中性。大部分园林植物需要中性土壤。根据园林植物对PH值适应适度可分为:

  酸性植物:PH植为6.8以下能生长良好。如凤梨类、蕨类、兰科植物、栀子、山茶、杜鹃等对土壤的酸性要求较严格。此类植物在沿海地区生长不良,如要进行种植,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在碱性或微碱性土壤上欲栽培喜酸性植物,一般要对土壤进行改良,露地植物可施硫磺粉或疏酸亚铁,一般第10平方米加入250克硫磺粉或1.5公斤硫酸亚铁,可降低PH值0.5~1.0,对于粘性重的碱性土,用量可适当增加;其次可利用雨水的淋溶作用减低PH值;还可以采用客土法,对局部土壤进行调换。

  碱性植物:能耐PH值7.5以上的植物。如臭椿、合欢、木槿等。此类植物在浦东沿海一带生长良好,在设计施工中应多加应用。 中性植物:要求土壤的PH植在6.5~7.5,绝大多数园林植物适应此类土壤。

  大气

  工厂,根据植物对不同气体的抗性,应配置不同的植物,如下表:

  上海地区常见的抗污染树种

有毒气体 树种

二氧化硫SO2 夹桃、银杏、小叶黄杨、臭椿、紫薇、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蚊母、珊瑚树、龙柏、八仙花、泡桐

氯气ClO2 构树、榆、合欢、侧柏、皂荚、刺槐、臭椿、银杏、大叶黄杨、早熟禾、樱花、小叶女贞、乌桕

氟化氢HF 构树、紫薇、悬铃木、金银花、小檗、半支莲、广玉兰、海桐、夹竹桃、棕榈、无花果、凤尾兰、罗汉松

二氧化氮NO2 构树、桑树、无花果、泡桐、石榴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植物、病虫害之间等关系。上海的城市绿化,大部分地方立地条件差,在选择植物上尽量用根瘤植物,根瘤植物如豆科植物,各种涵盖乔木、灌木、地被,较为齐全;非根瘤植物通过菌根共生,由共生菌类提供氮,从而更好地吸收氮元素,确保植物生长良好。植物之间存在着相克和相生的种群关系,召唤刺槐的树破含有某种成分,致使刺槐林下大多数草本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不耐移植的白玉兰对土壤和空气要求较高,与广玉兰高密度混种则长势良好。了解植物种群间相克和相生对设计施工成功与否极为重要,考虑到以后的养护,在设计施工中适当引进蜜源植物,引诱天敌,防治病虫害发生,常用的蜜源植物有女贞、刺槐、乌桕等。

  自然界的各种生态因子是对植物起综合作用的,并不是单一因子起作用,故在设计时要从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搭配,根据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配置旱生、水生植物。工程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的生态因子,不仅有利于防治病虫害,而且有利于发挥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反之,如植物配置不当,就会产生影响植物的景观效果,甚至全军覆没,下面是设计施工人员在实践中配置比较成功的例子,仅供大家参考

  配置建议

  上层 中层 下层

1 香樟、榔榆、乌桕 小棕榈、石楠 二月蓝

2 香樟、乌桕 南天竹 狗牙根

3 猴樟、无患子 八角金盘、海桐 自然地被

4 榉树、香樟 八仙花、卫矛 自然地被

5 银杏 石楠、胡颓子 麦冬

6 雪松、广玉兰 紫薇、紫荆、黄馨 鸢尾、红花酢浆草、其他地被

7 垂柳、丁香 桃树、桂花、红叶李 草本地被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园林植物设计、养护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