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幽幽*中华情】_青丝凝眸_新浪博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具有翠竹气节的中华儿女们

依依絮语,从经历过那场生离死别的锥心之痛后,我们约定 ---- 天起,要更加珍惜每一寸光阴!加珍爱宝贵的生命!!分别的日子,更要为了彼此善待自己!!!们约定 ---- 自那天起,从我们的笔端流淌而出的不再是忧伤的字字句句;

    可是,这个五月,我们有太多刻骨铭心的回忆;这个五月,太多不该忘却的画面;这个五月,有太多令人锥心的思念,让依依的眼里心底淌着涩涩的泪滴;五月啊我们的五月***我可以琐住自己的笔,却无法琐住自己的心!

    怀着挥之不尽的忧郁,走出户外,想让初夏清新的雨滴滋润我躁动易感的心。漫步雨后的竹林,久违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看着青翠欲滴的茂竹修林,不由地吟诵起"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这竿竿翠竹,不正如面对困难坚毅不屈.可歌可的中华儿女吗?

    虽然,依依说过这个五月罢笔半月,以此纪念2008那个黑色的五月;但最近收到许多朋友的问候,并说希望看见依依尽快更新博文.面对朋友们的信任与期待,依依无法再沉默,蓦地想起曾写过一篇题为<<*茂林修竹*话中华>>的文字,于是将其修改润色,并融入近来自己对竹的一些了解,重新编辑成文与朋友们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下一张

[竹子与中国历史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一、甲骨文及竹部文字
    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说明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 
    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 
   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竹简、竹笔和《汉书》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 
    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候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中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罄竹难书"与竹刑 
    形容一个坏人罪大恶极,常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评论帝王将相的功过善恶时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中隗器传,是评论王莽的,即“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这里的“其”就是指王莽。以后在《旧唐书》中的李密传里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的记述,这是李密在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中对隋炀帝的罪恶所作的概括,后来逐渐演变成约定俗成的成语“罄竹难书”。但罄竹难书的竹,已不是南山之竹(南山即今陕西西安南的终南山),而是指竹简。那时也还没有笔,而是用一种刻刀把字刻在竹简上。
          

    春秋战国时,郑国的刑书就刻在竹简中,称为“竹刑”。那时对犯法的人施以竹刑,就是按竹简上写的刑律办事,因此,那时的竹刊不同于解放前反动官府迫害人民,用竹扦插入被害人手指上的那种竹刑。孔子当时读《周易》,曾发生过“韦编三绝”,就是把穿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过多次。现在常用这一语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我国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同时出土的还有《孙子兵法》,这两部xx的古代兵书,都是竹简刻写成的。
    据载,秦始皇当政时,处理国家大事,每天要阅读竹简写的文件60kg。可见,历史上的功过善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都是通过竹简流传于后世的,竹子在传播和保存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竹箭、竹筏和竹乐器

    我国古代竹子的利用涉及生产、生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竹箭是{zj1}代表性的竹制武器。从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以竹做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古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dy}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历代皆有咏竹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温馨推荐:若要以竹会友请 E-mail:tongqianczj@163.com】 

 后记:由于篇幅有限,<<*竹韵幽幽*中华情>>只能分两次发出*** 

 

  • (2009-12-16 21:26:00)
  • (2010-03-08 15:16:16)
  • (2010-04-13 23:39:56)
  • (2010-05-13 22:36:59)
  • (2010-05-11 18:39:06)
  • (2010-04-29 08:59:59)
  • (2010-05-02 13:59:59)
  • (2010-05-18 23:56:59)
  • (2010-05-19 23:59:59)
  • (2010-05-27 09:20:59)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竹韵幽幽*中华情】_青丝凝眸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