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吃费”成了针对消费者的又一大陷阱,每年手机消费者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吃掉的手机费是一个迄今为止没人做过认真统计的巨大黑洞。对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局开始了他们的行动,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5月24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哈尔滨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王绪坤。“越查就越觉得问题严重,中国有7亿多的手机用户,这些钱都流向了哪里?”随着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王绪坤表示:“我觉得这已经不是解决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犯罪行为。”作为哈尔滨市维护消费者权益的{zg}行政长官,王绪坤忧心忡忡。采访的话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建议:不是消费投诉而是犯罪行为
24日9时30分,当记者将王绪坤堵在办公室里时,他刚刚召开完新闻发布会,“又将四个品牌列为工商部门流通领域监管黑名单了,这已经是这几天第五次发布公告了,整治问题手机决不手软。”王绪坤强调道。
当得知记者要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哈市问题手机的整治情况对他进行专访时,他主动关闭了手机,拔下了固定电话的插头,“是该好好说说了,这其中的问题太多了。哈尔滨现在是{zx0}搞了这样的活动,也希望其他城市也能跟进,掀起全国整治问题手机的高潮来,使我们本土的手机市场成为一片净土。”
记者在王绪坤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多本有关法律的书籍,“起初我觉得就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打一场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的战役。可是研究了几天,我觉得手机吃费的行为更像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消费投诉的范畴。你看,刑法中对盗窃犯罪是这样解释的,”王绪坤顺手拿起一本刑法翻开了用书签夹着的一页,“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而在手机‘吃费’的陷阱中,‘偷吃者’采取的就是盗窃行为,他们采取秘密手段,通过安装捆绑”吃费“软件,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xx了消费者的话费,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他们的行为无异于电子小偷,实施了电子盗窃行为。”王绪坤认为自己的比喻十分形象贴切,有理有据。
而在实际的市场采访中,王绪坤发现“吃费”陷阱中还存在着比盗窃更可怕的行为。“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手机被捆绑了‘吃费’软件,消费者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后,想要删除或者组织吃费软件却做不到,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手机在‘吃钱’,还得自己小心翼翼不敢碰触某一个按键。这种吃钱的方式和抢又有啥区别?”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很重要,至少从目前的状况看,我觉得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都应该加入进来,把这个陷阱彻底挖出来。”王绪坤觉得解决根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揭露:手机“吃费”陷阱构成吸金产业链
“吃费”究竟是如何秘密进行的?
王绪坤又进行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觉得手机吃费好比是一个电子小偷,而手机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为这个电子小偷提供了某种帮助。先是手机的方案商设计了这个电子小偷;手机的生产商对电子小偷进行包装和伪装,往往将吃费软件和手机里的某种吃费功能捆绑到一起,并且有很多极具诱惑的名字,如《男女夜话》、《极限PK》等等;手机的销售商将带有电子小偷的手机卖到消费者的手上,而且没有履行告知的义务;增值业务服务商(SP)和通信运营商帮助电子小偷完成偷窃行为,一旦用户触摸了按键,运营商便将消费者的话费扣除掉。{zh1},相关利益方共同瓜分消费者的话费。至此,整个吃费过程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完成。”
“你知道手机‘吃费’有多可怕吗?”没等记者发问,王绪坤先给记者出了一道题,“我帮你算算这个结果。”
“中国目前有7亿手机用户,目前看来吃费陷阱至少波及到一半的人群。以一条信息两元钱为例,这伙盗贼(指设计手机吃费陷阱的主体)瞬间便可以通过吃费软件将上亿的资产‘蒸发’掉。哈尔滨有1000万人口,流动人口大约200万,手机用户至少会有600万,一个短信就能将消费者手机里的钱弄走,动辄就会上千万。”王绪坤拿着桌上的计算器不断地按着按钮,“我说的只是一次吃钱的结果,而很多消费者遭遇的是多次的、长年的”吃费“,你说得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