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障碍困扰中国造船企业- 投资银行- givens - 和讯博客
两大障碍困扰中国造船企业 [转贴 2010-05-27 21:27:26]   
两大障碍困扰中国造船企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尽管订单总量超过韩国,但是国内造船厂的平均电耗是韩国造船企业的10倍以上。"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德谦在采访中表示,中国船企今年新增订单首次超过韩国远不到击掌相庆之时。

      本地配套率40%

      国防科工委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包括造船、修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0亿元,而利润总额仅96亿元。

      "造船业利润偏低的原因很多,关键因素是配套设备过度依赖进口,这成为中国造船业提高利润的{zd0}障碍。"刘德谦表示,在中国万吨级轮船中,80%以上采购国外柴油机。

      另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我国造船业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率不到40%,60%以上必须进口。而日本的本地配套率达98%,韩国超过90%。

      "比较紧迫的是,在关键部件配套与总装技术方面,中国造船业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寻找对策。"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副总裁张涛指出。

      "所谓本地配套率,不只是指国产设备,同时还包括在中国代工的外资品牌零配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生产经营部张主任表示:"配套不足在造船企业普遍存在,高昂的进口费必须尽快解决。"

      据渤海船舶重工一位人士反映,目前公司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但是领导却对配套设备心里没底,担心延误工期。他表示:"早几年是配套厂家找上门推销,而现在是我们主动去配套厂家求货。"

      针对配套率偏低这一现状,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2010年,主流船型平均本土化率提高到60%以上,散货船达到70%以上;2015年主流船型配套率提高到80%以上。

      目前国内有三大造船基地:环渤海湾地区,主要城市为大连、葫芦岛、青岛等地区;长江口地区;珠江口地区。在上述三大基地中,配套率{zg}的是华东地区,而珠江口地区{zd1}。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的资料表明,广东地区船舶设备配套率不到30%,其中部分还依靠江浙地区的企业做配套供应。由于当地船用空调、冷冻机、阀门等设备供应不足,企业必须从浙江、上海一带采购。

      "不过,随着总投资45亿元的龙穴造船基地2008年投产,广东地区的相关配套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广船国际战略管理部一位人士表示。

      "经过几轮重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将成为目前中国自产零部件配套率{zg}的造船企业,配套率有望超过70%。"渤海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

      产业升级"断层"

      在订单爆满背后,中国造船业的行业利润不到10%。除了两大国有造船集团业绩增长以外,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船企,一度陷入亏损困境。

      "大多数船厂即使接到了订单,由于总装工艺不先进等原因,往往被迫延期交付。"刘德谦表示,如何突破这一局面?造船业必须尽快解决产业升级的"断层问题"。

      据了解,造船业产业升级主要依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两大巨头带动,因而"断层"现象愈演愈烈。

      虽然南方的上海、南通、江苏等地企业形成了船舶配套基地,北方以青岛、大连为中心结成了产业链,但这些企业的"集群效应"不明显,数千家船舶企业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状态。

      业界人士认为,有关方面计划通过打造三大造船基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潜藏着另一个问题:在三大造船基地中,大多数配套设备项目是封闭性的生产,只供应几大龙头造船企业的内部需求,外部企业很难从中采购。

      "关于三大造船基地的规划方案,目前仅能有效解决几大xxxx的资源配置,事实上,全国其他几千家造船企业正在讨论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山东黄海造船厂一位人士介绍。

      "产业集群的形成,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产业规划,要有强大的资金投入,不是几个xxxx能左右的。"广东浩粤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关于柴油机曲轴问题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国家有关部门曾在国内几大重机厂投入大批资金,试图把曲轴生产纳入到造船业的产业链中来,但至今未能成功。

      事实上,无论是造船厂还是配套厂都一致呼吁,少建几个大船坞,而要多建几个类似专业生产曲轴的船舶配套厂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由于三大造船基地的新建项目最早将于2008年部分投产,因而2007年造船业仍将面临产业升级的艰难局面。一位业界人士表示:"必须警惕的是,尽管订单增长了,但是2007年仍将是造船业利润回升的一个坎。"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两大障碍困扰中国造船企业- 投资银行- given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