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30日讯)近日,甘泉县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金代瘗(音yi)窟,为研究陕北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专家介绍,用于掩埋僧人遗体、遗骨的洞窟称为瘗窟。甘泉县境内的这座瘗窟位于距县城57公里的雨岔乡山沟里,瘗窟口距地面约6米,窟口的下方雕刻有假门假窗,左右两边凿有释迦牟尼、天尊和弟子的浮像。瘗窟室内高2.4米,宽3.5米,深约9米,地面上凿有高0.16米,宽1.25米的棺台。窟室内两壁雕有群山和罗汉像,错落有序,形态逼真;窟顶雕刻着衣带飘舞的飞天,半裸上身的飞天手捧莲蕾,这在陕北的古墓葬和石窟中尚属首次发现。
据甘泉县文管所所长赵延安介绍,窟内发现23具尸骸,从风化程度来看,这是一个二次葬,发现的时候就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别的东西,只有人骨。
据了解,1988年,专家在敦煌发现25个建于初唐时期的瘗窟,但窟内没有墙皮、也没有壁画,洞窟比较小,一般只有3?6平方米不等,窟高也不足1米。晚于它们400多年的这座金代瘗窟,能为世人带来什么新的发现?专家们也在企盼着。
专家介绍,用于掩埋僧人遗体、遗骨的洞窟称为瘗窟。甘泉县境内的这座瘗窟位于距县城57公里的雨岔乡山沟里,瘗窟口距地面约6米,窟口的下方雕刻有假门假窗,左右两边凿有释迦牟尼、天尊和弟子的浮像。瘗窟室内高2.4米,宽3.5米,深约9米,地面上凿有高0.16米,宽1.25米的棺台。窟室内两壁雕有群山和罗汉像,错落有序,形态逼真;窟顶雕刻着衣带飘舞的飞天,半裸上身的飞天手捧莲蕾,这在陕北的古墓葬和石窟中尚属首次发现。
据甘泉县文管所所长赵延安介绍,窟内发现23具尸骸,从风化程度来看,这是一个二次葬,发现的时候就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别的东西,只有人骨。
据了解,1988年,专家在敦煌发现25个建于初唐时期的瘗窟,但窟内没有墙皮、也没有壁画,洞窟比较小,一般只有3?6平方米不等,窟高也不足1米。晚于它们400多年的这座金代瘗窟,能为世人带来什么新的发现?专家们也在企盼着。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