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09:34:01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大篷车外,环境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参观完的学生讲解手机辐射的相关知识。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亚京摄
工作人员正在用模型给学生们讲解环保知识。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见习记者 董若义
“‘环保大篷车’要来我们学校了,到时候一定要去看。”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育才中学,听说“环保大篷车”要到学校里来,学生们互相传递着这一消息。
学生们说的“环保大篷车”是山东省济南市环保局创新环境宣传手段所设计的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用济南市环保局局长张利的话说:“‘环保大篷车’身披的是绿色外衣,使用的是绿色动力,装载的是绿色知识,承载的是绿色梦想,传递的是绿色希望。”
自去年5月底运行以来,两辆“环保大篷车”每天有计划地行驶在济南市的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假日无休。“环保大篷车”拉近了环保与生活的距离,尽管“出道”时间短,但因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已声名远扬。
创新形式,借鉴国外经验,创设移动宣传环保服务站
环境保护靠宣传起家,也要靠宣传发展。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过去开会、讲话、发传单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境宣教需求了,如何创新环境宣传方式,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一直是济南市环境宣教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能不能通过一种媒介,把环保大讲堂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呢?”
张利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就开始集思广益。最终,从多个方案中筛选后决定,打造济南的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
没有经验,没有样式,更没有具体参照物,设计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这个重任落在了济南市环境宣教中心全体人员身上。宣教中心主任赵小明告诉记者:“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全新课题,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资料。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服务站要具备哪些功能?这些问题当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难题。”
为了设计得合理,济南市环境宣教中心委托在济南工作的国外专家,几经辗转,搜集到了德国环保宣传车的{dy}手资料,并对国内类似宣传设施的情况进行了大量调研,反复论证。设计者们还结合公众的需求、接受程度和服务站功能定位,提出了在车上设置互动区、环保模型区等7个功能区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济南市环境宣教中心还积极与承担方案编绘工作的广告公司设计人员反复沟通磋商,对方案几经修订。经过多方的努力,最终敲定了“环保大篷车”的每一个环节。
寓教于乐,贴近百姓,大篷车让市民能够直接了解和参与环保
“这是什么车,怎么原来没有见过啊?”在去年6月山东省暨济南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现场,一些市民对停靠在路边的这两辆奇怪的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济南市的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dy}次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济南的‘环保大篷车’坚持‘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原则。车的动力依靠天然气发动机,排放达到标准,而且没有噪声的污染;大篷车的车顶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车内电脑、电视、电灯等用电均来自太阳能电池;车内照明采用的是节能灯具,车内外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环保材料。另外,我们的大篷车还处处体现了泉城的特色,比如车体上绘制了泉水、荷花以及奥体中心等代表全运会的标志。”赵小明告诉记者。
走进大篷车内,你会惊叹于这小小的空间竟然容纳下了如此丰富的教育内容。大篷车的大小和公共汽车差不多,车内空间长不足10米、宽两米多,被分成了7个区域:咨询服务区,负责解答市民提出的环保问题,提供环保业务咨询服务,分发环境宣传品;在环保实验区,这里有噪声检测仪、手机辐射检测仪、pH值测试仪等环保监测设备,通过简单操作,让市民了解环境监测;环保模型区,设置了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工程等模型,讲解人员在这里可以介绍污染治理的基本原理;环保图书角则摆放了许多环保书籍和杂志,供人们翻阅学习;在市民互动区,人们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了解环保知识,还可以和电脑互动,进行环保知识问答;在多媒体演示区,多媒体影音播放系统给人们播放环境宣传片;车外展板区则是由12块精心设计的展板组成,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环保知识。
在市民互动区,两台机器上显示着许多环保问题。上车参观的人可以与电脑进行对话,如果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大大的笑脸,并伴有“你太有才了”的赞美声。在环保实验区,成年人纷纷拿出手机测试辐射强度,很多人惊诧地发现高价买来的手机却未必是低辐射的产品。孩子们则通常会对噪声检测仪很感兴趣,在仪器旁,他们总会饶有兴致地大喊一通,一旁的讲解员便耐心地给他们读出仪器上显示的分贝值,并且将其中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
自大篷车运行那天起,就肩负起了环境宣传教育的使命。它们进企业,入社区,到学校,下乡村。所到之处,人们争相进入车内参观,大篷车渐渐成为济南市宣传环保的一道移动绿色风景。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济南市环保局还针对不同群体,利用话剧、小品、歌舞、演讲会等形式,在每次大篷车出动时,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文化活动。
赵小明对记者说:“由于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贴近百姓,‘环保大篷车’让广大市民有了直接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受众就达10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科学管理,踏实肯干,将环保大篷车打造成环境宣教品牌
“细节决定成败,从打造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那天起,我们就坚持‘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的原则。”赵小明说。
在“环保大篷车”内,济南市环境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是讲解员。为了确保“环保大篷车”的宣传效果,宣教中心把本单位人员分成了两个运行组,每组负责一辆车,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宣教中心还要求工作人员精心编写讲解稿,并对它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
“环保大篷车”运行组的张开良告诉记者,济南的夏天特别热,盛夏{zg}气温曾达到39℃以上。由于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大篷车内没有空调,夏天在车上站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到了冬天,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开放式的大篷车车内外温度一样,寒冷异常。但是工作人员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每次都是精神饱满地向市民宣传着环境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供细致周到的咨询和讲解服务。
“济南市近年来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移动宣传服务站这种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非常好,值得在全国推广。”这是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焦志延在参观环境保护移动宣传服务站后给予的高度评价。如今,“环保大篷车”已成为济南市环保工作的一个品牌和一面旗帜,拉近了环保与市民的联系,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