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庚《失茶具说》_南山种豆翁_新浪博客

   唐庚《失茶具说》

    南山种豆翁

周辉的《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xx的一种。书中着重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等。近读其《清波杂志》,见卷中载有我县宋代有“小东坡”之美誉的乡贤唐庚《失茶具说》一文。读后掩卷静思,觉得唐庚此文说得极富哲理。

唐庚原文如下:

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音jìn吝惜。)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密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求哉! 曰:‘嘻!焉得不贫?”

唐庚在文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他家有一个他十分珍爱的茶杯, 有{yt}他夫人告诉他茶杯被人偷走了。他知道后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告诫夫人不要去追查。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偷我茶杯的人,一定是十分喜欢我的这个杯子。现在喜欢这个杯子的人得到了杯子,自然会象宝贝一样珍藏它。这样“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你看唐庚的胸襟气度是多么的豁达潇洒。这点我想是古今大多数世人所不能做到的。读唐庚此文,我被唐庚在对待失窃上所表现出来的胸襟和气度所折服。

由此我想到在《孔子家语·好生》篇中记载的件关于楚王失弓的故事。故事说:“楚恭王出游,亡鸟号之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听闻,曰:‘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1523-1615年)在其所作《竹窗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在文中莲池大师对楚王的胸襟和孔子的度量,作了这样的评价,他说“大矣哉!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莲池大师认为楚王在对待失弓这件事上的表现,具有“沧海之胸襟”,而孔子则比楚王更胜一筹,是具有“乾坤之度量”。

唐庚和楚王虽然一个身为一般仕大夫,一个贵为天子,但他们在对待所珍爱的器物遗失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了超然的胸襟和度量。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心爱的器物遗失之事,大多数人为此都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捶胸顿足痛恨莫名。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哪怕你恨斯肝肠,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学学唐庚和楚王,不要为不可能复得的失窃之物懊恨不已,这样只不过是徒增痛苦而已罢了。

但细思比较两者之间,应当还是有所区别的。与唐庚不同的是,楚王的鸟号之弓是亡失,而唐庚的茶杯是窃失。得弓之人与得茶具之人在得的手段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得弓者不存在不道德不正当的问题,而得杯者却是通过不道德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虽然失物之主人可以以豁达潇洒之胸襟和度量来对待,但得物之人却应考究其得物之手段是否正当才是。

因而细读深思唐庚“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求哉! 这句话,就觉得有些欠为妥当之处。作为失物之人可以这样来自我宽解;但作为窃物之人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托辞来为自己开脱。若人人都这样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自己所好的东西,并以此“物得其所托”来开脱宽解自已,这世界难道不乱套了吗?当然如果是自己意外地拾到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得的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哪是另当别论的一会事了。

在对待身外之物的得失聚散上,唐庚和楚王的胸襟和度量确实值得人佩服,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古人更值得敬佩。过去读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一文,曾为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字以及对待毕生收集整理的金石书画散失的豁达气度留下有深刻之印象。近日在读唐庚《失茶具说》一文时,自然联想起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文,故从书橱中翻出再次展读。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一文中叙写了她与丈夫赵明诚收集、整理金石书画文物以及这些金石书画文物因战乱散失的经过,抒发了她悼念亡夫、追思故物的心情。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为了收集、整理金石书画,可以说是到了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地步。然而,在金兵南侵之时,不仅丈夫因病去世,就是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也在因金兵南侵而不得不南渡避乱途中,逐批散失,几归于零。数年后,当她在含痛整理亡夫遗著时,虽然眼见丈夫“今手泽如新”,但念想丈夫“墓木已拱”,其中悲苦可以想之。但即使如此,李清照犹能旷然处之。她在撰写《后序》中这样感叹道: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你看李清照一个出生仕宦之家的弱女子,不仅遭受了国破、家亡,夫死等等人生的重大变故,而且与丈夫赵明诚节衣缩食、百般惨淡收藏的各种金石器物、书画墨宝,又被烧的烧、丢的丢、抢的抢、盗得盗,以至于所剩无几了。这要放在一般人身上,我想不知有多少人会吃药跳楼活不下去了。但她却道:“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我想如此胸襟,即便是男子汉大丈夫,也不多见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读唐庚《失茶具说》_南山种豆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