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界的“大白菜”_我行我秀_百度空间

因为抄袭,欧洲{zd0}的时装公司ZARA常常官司缠身,而几千万欧元的罚款和每年数亿欧元的利润相比,算不了什么


时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为什么四大时装周要提前八个月进行时装发布?因为大多数时装公司至少要花费八个月,才能把设计变成成品。工作程序如下:在A国采购布料,B国印染,C国来一道精雕细绣,最终在D国产生一条裙子。

这样繁复的程序对服装零售商ZARA来说几乎不能想象。ZARA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直至在东京、北京的ZARA专卖店出现,时间不会超过两周。

ZARA经常有衣服甚至还是皱巴巴的就出现在了货架上,可是对于时尚的信徒来说,如果能以便宜十倍的价钱穿上设计与香奈儿(Chanel)或者范思哲(Versace)无异的新装,这点美中不足又有什么关系?

“欢迎来排队。”ZARA在其官网上这样说。北京人用“{qg}冬储大白菜”来形容ZARA开业时拥挤不堪的情形,这样的场面,在全球其他地方的ZARA开业时都曾出现。2009年, ZARA中国门店数量已超过60家,并将向昆明等二线城市扩张。这一数字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以上。

xx设计师公布产品后,ZARA迅速以低廉的价格推出相仿的产品——毋庸置疑,ZARA和其他时尚廉价商店的兴起,破坏了整个市场。大众定位和中等价位的品牌首当其冲,之后这种影响还波及到{dj1}的设计师。

我把ZARA模式引发的现象称作“衰退现象”,它仿佛一个恒星黑洞,低端竞争者占据价格优势的统治地位,不断蚕食周围的市场份额。我们也可以在沃尔玛 (Wal-Mart)这样的低价零售商以及像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这样的廉价航空的案例中窥见一斑。

时尚业的破坏者

60岁的阿明戈·奥特加是ZARA的创始人,他出身贫寒,受教育不多,13岁开始在巴塞罗那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或许这促使他采取一种简单又颇有成效的方法管理公司,反倒让ZARA跑到了前面。个人资产高达60亿美元的奥特加,在时尚界仅次于LVMH集团的伯纳德·阿瑙尔特。

1975年,ZARA在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La Coruna)开设了{dy}家门店,以“{yl}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开启了一个快速时尚时代。

ZARA的设计师坐飞机穿梭于巴黎、伦敦、米兰等地的时装发布会,他们混在时装周T台旁边的观众中,把相机镜头伸向{dj0}品牌每一季的流行时尚。2001年麦当娜到巴塞罗那举行演唱会,为期三天的演出还在进行中,台下已经有观众穿着麦当娜在演唱会上穿的衣服,之后西班牙大街上更是迅速掀起了一股麦当娜时装热,而这些服装无一例外来自当地的ZARA店。

因为ZARA的仿品在当季中期就上市了,这迫使时装品牌不得不推出全新的季中设计系列,于是连累自身积攒了更多的存货。结果,他们不得不通过打折来清理存货。每当时装品牌试图与ZARA有所区别,他们的形象只会被侵蚀得更严重。

消费者对于ZARA的反应,也令市场的不同部分陷入激烈的竞争。消费者会用低价的服饰,比如ZARA的裤子,来搭配一款xx的上衣或是一件出自{dj1}设计师之手的珠宝。大众消费市场和xx品市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因为当下的时尚潮流给了混搭更大的自由,不仅仅是颜色和风格的混搭,也是不同身份排场的混搭。

2007年,ZARA成为欧洲{zd0}的时装公司,这一年,其销售额达到62亿6400万欧元。2008年,ZARA进驻韩国、乌克兰、黑山共和国、埃及和洪都拉斯市场。2009年,ZARA宣布与Tata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并于2010年在印度开设了门店。目前,ZARA在72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家门店。ZARA的门店一周更新两次货品,每一次送货还包括更新模特。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早在2002年,平价零售商就已经占据美国服装市场21%以上的份额。这一数据还在继续保持增长。众多其他行业也将会出现类似ZARA这样的公司。伴随着全球竞争,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流程的出现以及海外建厂的增加,都为低端竞争者崭露头角和抢占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美国和欧洲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像沃尔玛这样的平价商店(1996年这一比例仅为四分之一)。许多其他行业正在经历着“向平价转型”——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这种趋势将会加剧。

令xx品牌管理者们进退两难的是,他们无法跟这些竞争者硬碰硬(他们无法与低端竞争对手的规模经济效应、成本结构和经验曲线相比);但如果无所作为,就必然要面对市场份额的流失。

怎样打败ZARA?

为了避开ZARA的陷阱,一些公司让出了低端和中端的市场,比如爱马仕(Hermes)全副心思集中在了经典的、非季节性的、新潮独特的xxxx品领域,而迪赛(Diesel)和香奈儿(Chanel)则通过削减经营许可执照持有者数量和店面的数量来增加独特性。而其他一些公司则选择采用独特的材质来避开ZARA,比如“小山羊绒”,这种山羊绒来自一只年幼山羊{dy}次梳毛时取得的羊毛,制成一件毛衣需要20只山羊。这是ZARA无法做到的。

还有许多xx时装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服装之外的xx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设备(Armani与三星合作);手机(Prada与LG建立了合作);汽车(Versace为兰博基尼设计内饰);直升飞机(Armani和Versace为Augusta直升飞机设计内饰),甚至是鲜花布展(Armani Fiori)。尤其是阿玛尼(Armani),它正试图创造一种独特的“阿玛尼生活方式”以及“定制体验”,以吸引那些非常富有、使用极为xx和独特产品的人群,这就不会被ZARA所效仿。

而欧洲大众零售商H&M在提供同等低价产品的同时,还启用麦当娜这样的明星代言以及邀请设计师,比如Karl Lagerfeld来提升自身形象。另外,H&M在欧洲的门店布局也被重新设计过,并使用闪亮的钢制衣架,看上去更加xx。

其他一些公司试图令自己足够快,使ZARA模仿起来更困难,它们现在每年发布八个系列而非两个系列。Armani和Dolce & Gabbana的设计师,现在很早就通过私人展示会将部分设计公布给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果,在作品还未正式登台亮相前,他们就已经卖掉了大部分的设计。

当然,还有一个潜在方法是销售二手服装。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xx品牌也在欧洲开展它们各自的二手时装业务,类似丰田(Toyota) 的雷克萨斯(Lexus)认证二手车业务?注意,很多例子都表明xx时装和成衣时装实际上仅被穿过一次,就很快被富人闲置起来。因此,消费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一件相对时髦的时装。这就从下层削弱了ZARA这样的低价零售商。

有一些子品牌如罗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旗下的Just Cavalli,通过降价来抑制ZARA。珂洛艾伊 (Chloe)也通过全新C品牌系列发售更低价位的商品。H&M则利用消费者细分来打压ZARA,它开设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专门店,比如童装店、饰品店和内衣店,对ZARA展开围攻。

诉诸法律是抑制对手的另一个办法。因为抄袭,ZARA在欧洲常常官司缠身,而且官司屡打屡败,为此,ZARA每年支付给那些{dj0}品牌的罚款多达数千万欧元。不过,罚款不能影响ZARA的抄袭热情,它在名声与利润之间选择了后者,毕竟,几千万欧元的罚款和每年数亿欧元的利润相比,算不了什么。

当然,最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一股新兴实力,我们应该在它得势之前便削弱或抑制它。正如达芬奇所说:“一开始就抵抗比到{zh1}才反抗要轻松得多。”



郑重声明:资讯 【时尚界的“大白菜”_我行我秀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