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博客】索尼的“设备内无线传输技术”会引发产业模式变革吗?
  在2010年2月美国举办的半导体电路技术相关国际会议“ISSCC 2010”上,一项全新的概念性技术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就是索尼开发的、设备内LSI间数据传输改用毫米波的“设备内高速无线传输技术”(参阅)。索尼试制出了信号收发电路及天线,并确认了可以以11Gbit/秒的速度进行14mm距离的无线通信。试制芯片的耗电量为70mW。

  虽然此项技术的电源以有线方式供给,但LSI间的信号线全部实现了无线化。由此可省去信号传输用途的布线,因而可大幅简化印刷电路板及LSI封装的构造。因所以该技术有望对降低部件成本发挥巨大作用。

  另外,该技术还隐含着可缩短少量多品种的数字消费类产品开发周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封装上无需配备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子,端子配置的制约较少。也就是说,在采用通用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更换组合各种LSI的封装方式将成为现实。该技术有望定位于面向少量多品种的数字消费类产品用技术。

  当然,优点不仅如此。作为数据传输方式,采用毫米波有3个好处。{dy},毫米波的频率高达30G~300GHz,容易实现高速传输。此次的技术是采用串联方式汇集于同一信道,以无线方式传输的方法。并且,由于毫米波是封闭在设备内使用,因此可自由使用带宽。由于可通过改变中心频率来支持最多大约5个信道,因此,可区别使用信道,实现单个LSI与多个LSI通信。

  第二,由于毫米波信号收发电路可通过标准CMOS工艺制造,因此,容易实现与主要电路的单芯片化集成。而在力争取代电布线的光通信上,尽管带宽较宽,但由于目前信号收发电路的制造必需采用合物半导体技术,因此,与主要电路的单芯片化集成并不容易实现。

  第三,由于在高频下波长只有1~10mm,因此,容易实现天线、电容器以及电感器等部件的小型化。

  笔者认为,索尼此次开发的技术蕴含有引起产业模式变革(Paradigm Shift)的可能性。(记者:大石 基之)

■日文原文


■相关报道










郑重声明:资讯 【【记者博客】索尼的“设备内无线传输技术”会引发产业模式变革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