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也说“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zd0}的笑话”_胡桃夹子_新浪博客

也说“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zd0}的笑话”

    对于中国的大学,世界xx“常春藤”大学之一的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任校长先后发出了xx异趣的两种声音。

  其一,《联合早报》2010年2月4日报道称, 在英国访问的耶鲁大学校长李文(Richard Levin)说,西方一些知名学府将被挤出xx。预计在25年内,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一些{dj1}大学,将跻身世界xxxx大学之列,与英国牛津、剑桥以及美国的哈佛、耶鲁等常春藤联盟分庭抗礼。

  对于这样一则足以让中国为数不少的大学校长和大学教授们手舞足蹈的预言,也曾引得众多的报刊编辑们竞折腰,一时间各类媒体竞相转载。似乎经耶鲁校长一说,原本惨遭诟病的中国大学竟真的跻身世界xxxx大学之列似的,足以让国人额手称庆。于是竞相“抄袭”,于是奔走相告,于是喜形于色,于是阿Q性格中的我们的孙子将如何如何的希冀,成为不少人的共同愿景。

  其二,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1.针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 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xx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2.针对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zd0}的笑话。”

  3.针对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4.针对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的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而邀请的,他们不获礼遇。”

  5.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6.针对中国大学的考试xx、论文抄袭、科研xx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骇人听闻的腐败”。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xx隔绝的一种实体”。

  7.{zh1},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对于这样一则让人芒刺在背的重磅xx,国内的众多媒体却选择了沉默不语。至于为何会是沉默,笔者不是报刊主编们肚子里的蛔虫,当然不知道他们的弯弯肠子绕在了什么地方。但也不是全部的沉默,踏破铁鞋无觅处中也觅到了这样的回应——《前耶鲁校长诽谤中国大学》。文章的标题虽然有回应之势,但是通篇文章没有只言片语指出诽在哪里?又谤在何处?以至于后来我竟然怀疑那文的作者,是否连“诽谤”的意思也没有弄清?或者竟如村妇骂街一样,只是一味地重复着“你就是孬种你就是孬种”似的,至于说孬在哪里,却一概不提。

  至于说,是不是耶鲁前任校长真的在有意诽谤中国大学,只要是对中国大学略有知觉的人,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有意粉饰太平或者习惯性高唱赞歌的人,就都知道,这位耶鲁前任校长的无情指斥较之现任校长的非科学预言来说,要客观得多,准确得多,因此也刺耳得多。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大学校长继续盯着部长或者副部长的级别不放,如果我们的大学一味地在求大求全求多上执着追求,如果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继续成为一道灰暗的景观,如果我们的大学教授不能够成为真正的学者或者真正的社会批评家,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还只是盯着60分的目标死记硬背,如果大学中的学术xx继续愈演愈烈……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大学继续如当下的大学一样——没有高尚的灵魂、没有独立的精神、没有真正的声音、没有{zy1}的大师,那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zd0}笑话”将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相当长时间以来,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以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指责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指责中国的大学教育。其实我想,当下的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是正常。因为从当下中国教育的土壤来看,还真的不适宜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存和生长。如果真的意外出现了一位或者几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并且国人据此去掩盖中国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的话,那倒宁愿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因为这样才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当下教育中的种种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东西来。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现在出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那一定是当下教育体制下的漏网者,是没有被杀戮教育杀戮掉的幸存者。那又何喜之有呢?

  所以,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先让我们的大学教育走出“人类文明史上{zd0}笑话”的窘境,然后再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应该遵循的方向不遗余力地前进,总会有{yt},诺贝尔奖会成为一位不速之客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否则,不管我们的诺贝尔情结多么的厚重,也不管我们的获奖欲望多么的强烈,我们都将与“奖”无缘。

  行文即将结束,当我重新审视文章的题目的时候,竟然不由自主的苦笑了一下。中国的大学没有能够成为世界{yl}甚至是前十名的大学,罪不在中国的大学,xx是排名标准的问题。如果以“搞笑”为标准的话、如果以xx为标准的话、如果以“没有灵魂”为标准的话,如果以中国大学的最显著的特色为标准的话,中国的大学又何愁不xxxx呢?【转自光明网博客“教育我有话要说”】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也说“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zd0}的笑话”_胡桃夹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