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客体的作用- liuying-sizhong的日志- 网易博客

新授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客体的作用

2010-05-20 21:06:26 阅读7 评论0 字号:

 

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即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这一主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过程的总合,是学生主动与教师、与教材、与同学、与周围环境等相关客体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和构建的“生态系统”。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引下,教师应抓住新授课这一重要环节,采用适当方式更加合理充分地运用教师语言、教材、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等客体,提高新授课的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全过程。本文就“新授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客体的作用”谈一谈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首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这门艺术的总设计师,而教师的语言就是这一艺术的精华。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

    一、口头语言:准确、清晰、生动、幽默,语调适中,表达规范,富于逻辑性、艺术性。常常起到磁石一样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口头语言在新授课中的作用。

  (一)、导入语要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致关重要的因素。好的导入语不仅能自然地导出学习的内容、渲染学习的气氛,而且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测平均速度》一节时,我这样引入:“我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zh0}的百米成绩是多少?”(学生非常活跃的告诉我,接着再问)“从起点跑到终点,快慢一样吗?属于什么运动哪?”(学生回答然后提示)“我们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速度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平均速度。{zh1}说明)“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用刻度尺和钟表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阐述语要逻辑性强、言简意赅

阐述语是新授课教学中传授知识所进行的叙述性语言。富于逻辑性,简洁明了的阐述语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脉络分明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惯性  惯性现象》一节中,解释惯性现象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阐述语:“解释有关的惯性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研究对象原来的状态;②分析所叙述物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小车突然运动(或停止)等;③由于惯性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样讲解后,同学们几乎都能正确解释惯性问题了。

(三)、评判语要明了准确,恰如其分

     评判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中的正误,进行准确简明的评价语言。明了准确,恰如其分的评判语言,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又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之处。例如讲解《密度》一节时,我让一名同学叙述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他这样叙述:每立方米的质量是1.0×103千克。我这样评判:“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有一点点不够确切,到底是哪一点呢?”同学们积极发言: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而他没有说出是哪中物质。在同学们的指点下这位同学又重新叙述如下: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这样的评判语准确得当,既使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心。

(四)、结束语要精练,条理清楚

结束语就是一堂课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的语言。好的结束语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体态语言:包括头势、表情、眼神、手势、站立、行走等。一个点头的微笑(肯定);摇头的微笑(否定);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可以起到调节师生情感的距离,促进交流,传达感情,暗示心理,表示态度,渲染气氛等作用。美的体态语言可以强化情境,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谁也不会喜欢“木乃伊“式的人物讲课。

三、板书:文字应端庄秀美、整齐规范且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做到欣赏性与示范性相结合,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板书有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板书形式要新颖多样,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侧重点,板书的样式也应不同。再则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所以新授课教师的板书就应该新颖。如《杠杆的应用》是一节应用型内容,根据这一节的特点设计板书如下:

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                               动力臂L1>阻力臂L2

                                                      (如:撬杠、瓶起子等)

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            杠杆               动力臂L1<阻力臂L2

                                                       (如:镊子、铁锹等)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动力臂L1=阻力臂L2

                                                       (如:天平)

(二)、板书内容要简要精当,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由于板书面积有限,授课时间有限,一幅板书不可能容纳全部内容。因此新授课板书必须注意简明扼要、xx恰当。如《透镜》一课的板书:

1、凸透镜和凹透镜(略)

2、 凸透镜                                                                           

                                 F                                F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对光有会聚作用。

3、凹透镜: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F                           F                             

 


    

 

短短的两句话、两幅图,既含概了本课知识的重点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可谓xx恰当。

     (三)、板书布局合理、条理分明,以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布局结构排列有序,字迹工整、规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更能体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如《液体压强计算》一节的板书设计:

1、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P= FS = GS                                                  

         G= mg=ρvg =ρshg        P = FS = GS =ρshgs = ρgh          

      P——液体在任何深度下的压强

     ρ——液体密度                     g——常数,g= 9.8Nkg

     h——深度,指从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竖直距离

2、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其中ρ(kgm3       hm      Ppa

h =P/ρg (计算深度)        ρ =Pgh (计算液体密度)

总之,富有知识性、创意性和哲理性的板书,要靠教师在新授课前独巨匠心的设计,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其次,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的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新授课中充分利用实验器材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实的物质保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序言》时,我把同学们带到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室,每一个实验台上都分别放好1个凸透镜、杯子和水、木块、纸条、纸片、橡胶棒或玻璃棒、毛皮或丝绸、小平面镜、彩色玻璃、红外线手电筒、牛奶、小电磁铁、通电线圈等。针对小电磁铁和通电线圈的使用,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一上课我首先给同学们演示了一遍它们的使用情况,然后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接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因此对这些器材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实验,除了完成课文中的几个小实验外,还发现了彩色玻璃的透光情况;用红外线手电筒看光在小平面镜上的反射;有的同学利用盛水的杯子看到了放大的文字;更有甚者用红外线手电筒演示出滴入牛奶的水发生折射的现象。经过大半个小时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物理是有趣、有用以及如何学好物理这些问题,学生就不会有空洞、茫然的感觉了。

在新授课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尽力挖掘实验室器材在课堂中的作用,还要启发和带领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为学习物理服务。如在讲解《研究液体的压强》一节的新授课时:我提前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矿泉水瓶,这样就能保证同桌有两个矿泉水瓶。课前,安排几个细心的同学用粗针分别给同学们手中的一个瓶子竖直扎三个孔,间隔34cm;另一个瓶子的同一圆截面(即矿泉水瓶上同一凹槽)上朝不同的方向扎56个小孔。准备好这些,课上同学们就可以利用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在水槽中观看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的液体压强规律了。

再次,最近几年随着中考题型的改变,有的教师不知新授课该把知识讲到多深多广,为避免新授课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紧紧抓住教材,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趣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一)      在新授课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插图。如在《滑轮》一节中,可先让学生看课文前的漫画,教师可做适当的解释:图中使用的是一个定滑轮,左图的意思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中图的意思是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绳子,自己上楼取重物;右图的意思是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不但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了楼。这幅漫画讽刺了一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同学们在发笑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们很想知道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当讲完这一节主要知识后,请同学们再看这幅漫画,这时可提问:胖子和瘦子不懂得定滑轮的什么作用?(学生答: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再问:怎样才能让胖子和瘦子都能站在地上将重物提升?请同学们帮助他设计一下。在这节课中既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滑轮如何使用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新授课中,合理的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趣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如在学习《牛顿{dy}定律》时,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车,拉(或推)它,它就运动;不拉(或推),它就不运动;其他的物体也一样。这种认识在学生头脑中已扎下了根,如何改变这一认识哪?我在引入时说:“同学们学过了运动,又学习了力,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哪?”很多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总结一下就是: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运动。先把学生们的想法写在黑板右侧,然后在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接下来,给学生逐个演示课本中91实验的三种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完成后问:“接下来应换成什么样的平面进行实验哪?”有说钢板的,有说大理石板的,还有说玻璃的,等等。总之是比木版更光滑,阻力更小的。再让同学们讨论:如果换上更光滑的平面,小车的运动距离和时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想下去,如果平面真的没有阻力了,小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怎样?还会不会停下来哪?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得出:小车在光滑没有阻力的平面上运动时就不会停下来,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了。在此基础上得出牛顿{dy}定律,{zh1}与黑板右侧先前的认识相比较,原来的认识还对吗?这时告诉学生: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我们就应该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这才是真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明确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zh1},物理由于抽象、实践性强,只应用传统的直观教学如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先进点在新授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的放大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演示效果,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在新授课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很小,很难都观察清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乙醚液化现象,演示时把装有乙醚的注射器,放在实物投影仪载物台上,调节镜头至成像最清楚,推动或抽动活塞做加压液化和减压汽化实验,就明显的看到液化和汽化现象,它使抽象难做的有毒的实验获得很好的效果。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均可通过实验投影显示。因此,一般可见度小的、受尺寸限制不够明显的、不容易成功的演示实验都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的放大作用来提高演示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新授课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新授课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有关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用录音、录象可以把音乐会的歌曲、各种乐器的演奏以及学生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有选择的引进课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反馈快”的特点,提高新授课的教学效果

在新授课中,师生之间要靠信息进行双向交流,教师要得到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必须进行检测,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克服和弥补这种局限性。例如串并联电路连接的教学中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投影胶片或玻璃板上画出电路图或实物图,然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的选择正反不同的结果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讲解,效果明显优于不用多媒体的。

(四)、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作用,提高新授课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的做起来很麻烦,利用课件实现物理过程模拟,可以使静止的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任意控制,应用时得心应手,效果比投影仪更好。对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实验要揭示的物理现象不够清楚,通过课件,可以使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的表现出来。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画和作图画出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静画,这样通过动画的具体展示,化抽象为形象;通过静画的定格和放大,保证了观察、识记和思考的时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知识。

总之,新授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上好每一节新授课,又离不开上述客体的辅助。课堂教学的成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周围一切客体因素,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内部驱动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授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客体的作用- liuying-sizhong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