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与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下称耀华集团)已经在10多天前达成协议,弘毅投资将控股耀华集团,随后将完成对集团的改制,并且,在改制中会实行股权激励。"8月31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几个月来,一直与耀华集团坐在谈判桌前的弘毅投资,"又开始了下一个玻璃项目的收购计划"。弘毅投资的一位内部人士称。
联想布局
"从2004年以来,国内的玻璃行业就开始处于低迷时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申银万国分析师林珍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玻璃产量以每年5000万重量箱递增,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以上,2005年产量3.5亿重量箱。但是,与之对应的却是行业利润的大幅下降,截至2005年末,全行业净利润不足10亿元,比2004年同期下滑61%,全行业亏损比例为26%。
"不少企业的资金出现了紧张,玻璃行业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林珍认为。
而"弘毅投资的一贯策略就是在行业低谷时,趁着价格便宜大量收购,当行业走出低谷的时候,再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卖出去。"林珍续称。
2004年6月成立的弘毅投资,与联想投资有限公司一样,是联想控股在资本市场上驰骋的两驾马车。
2005年6月,弘毅投资的控股公司中国玻璃(3300.HK)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弘毅投资因此声名鹊起。
而此后,中国玻璃在资本市场更是频频出着。今年年初,中国玻璃就宣布通过收购,成功取得了包括山东蓝星玻璃集团下属的6家玻璃企业及1家北京玻璃企业的控股权。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份,当G耀华(600716.SH)的董事长曹田平对外界宣布公司控股股东耀华集团将进行改制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弘毅投资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双方的谈判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耀华集团的一位高层说。
"当时,不少战略投资者对耀华集团改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上述知情人士称,"秦皇岛国资委选中弘毅投资,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给出的条件比较优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弘毅投资有联想控股的背景,更为重要的是,弘毅投资运作中国玻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G耀华谋变
与出身豪门的弘毅投资一样,耀华集团也算得上"根红苗正"。
公开资料显示,耀华集团的前身——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创建于1922年,是中国{dy}家采用机器连续制造玻璃的工厂,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长期以来,耀华集团一直是河北省的支柱企业。"业内人士称。但是,最近几年,耀华集团却有些风光不再。
"除了行业低迷之外,耀华集团也有着其他老国企的通病,比如企业办社会,这给集团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上述高层人士认为。
"根据河北省政府的精神,在秦皇岛市政府的领导下,集团的改制已经势在必行。"上述高层人士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耀华集团目前持有G耀华69.35%的股权,是G耀华的{dy}大股东。
"由于耀华集团的主要资产在上市公司,所以集团的沉重负担只能转移给G耀华。"G耀华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耀华集团占用G耀华的款项就达5000余万,而且,"绝大部分经营性占款至今尚未能归还。"G耀华的一位内部人士称。
"G耀华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从去年下半年起,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上述业内人士称。G耀华{zx1}公布的中报显示,其在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竟近亿元。
"本来集团出让控股权给弘毅投资所得资金,有一部分可能会用来归还占款。"上述知情人士称。
"所得资金的另一用途是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弘毅投资入主耀华之后,肯定要进行减员增效。"上述知情人士称,而且,"以往公司许多原材料的采购主动权并不在公司手上,成本浪费是公司的一大弊端,所以,控制成本将是G耀华改制的一个重头戏"。
而且,"弘毅投资作为一家专门的投资公司,将来并不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股东将会对上市公司高管实行股权激励"。
"目前,公司的股票价格不高,初始行权价格比较低,现在是做股权激励的好时机。"林珍认为,"完成股权激励之后,管理层肯定会有更大的动力做好上市公司。"
有市场人士认为,耀华集团在完成改制之后,有可能把其他的玻璃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据了解,集团现有的玻璃资产主要是武汉耀华皮尔金顿有限公司41%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