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让日本在住宅设计上更加以人为本,同时,他们已不再局限于住宅本身,而是将格局放大至环境、人与住宅的共生,这才是最值得中国房企学习的。
一、着眼人与环境、住宅的和谐共生
1. 住宅与环境共生
共生住宅:所有的能源供应,污水、垃圾处理均在社区内解决。
(1)太阳能发电,在独户住宅中大量使用;
(2)垃圾分类、回收
(3)节能、生态住宅
(4)雨水回收利用
2.一生的住宅,成长的住宅
因每层均有40公分的架空层,用于埋设所有管道,随处都有接口。
开发商仅提供住房框架,室内空间可任意组装搭配,洗手间、浴室、厨房的位置楼上楼下可以xx不同,可以随意重新设计房间的间隔(包括厨房和卫生间)。
从9个有14种式样的单体中选择,自由组合为自家独创的储藏方式。
随着将来家庭构造的变化,可以组装改变、移动
3.智慧居住空间发展
日本开发商的居住理念一直致力于重视以“儿童起居室”、“家庭写字台”等原创方案及“友谊”为主题的菜单方案等育子及家人相互接触、交流的产品开发。
当前,中学升学率、高考上榜率等问题呈直线上升,所以当下的孩子们所需要的是“思考能力”。今后将通过与人的接触,从“读”“写”向“探究”、“交流”、“表现”发展。
聪明孩子的启示
父母的教育方针向来是给孩子一个“单独房间”,让其认真学习。但是,父母和孩子的缺乏交流与近来出现的“旷课”、“闭居”等社会问题有着很大关系。我们在过去的6年里对xx私立中学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房间布局进行了xx调查,结果表明:实际上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在自己房间里学习,而是在起居室等能与家人的交流的场所学习。
4.厨房
因为有小孩,希望不使用明火;
不希望洗碗机事后安装,希望营造各个细节都舒适的居住空间;
5.卫生间
日本住宅的卫生间多为三分离式,也就是洗浴、洗面、厕所这三者都各处一室。均拥有专用的空间,互不干扰。
因为日本人特别喜欢热水澡,一般家庭都会有较大面积的浴室;
洗面室有的也会配备洗衣机专用空间,预留上下水;厕所部分,有的会设置迷你洗手盆。
分离式卫生间,只有浴室设地漏
地漏十分讲究:
1.成功堵截浴室最易造成堵塞的头发
2.容易取出清洗
3.覆盖同地面材料的封板,保持美观;
6.收纳、洗衣
转角空间利用
在日本节约、使用的价值感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在中国这种转角空间往往会处理成转角凸窗,视线开阔敞亮而在日本往往利用转角空间作出一个小小的书房空间。
二、外表朴素,内在的人性关怀
日本的居住空间狭小,人体舒适度大为降低。为改变这种不利,除了将空间精细化利用满足基本需求外,日本在住宅设计中极尽所能,探索最为合理和科学的人体工学尺度,以获得人性化xxx的感受和使用的便利性。
日本大型的住宅开发商/制造商,均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附设住宅展示场向客户开放,通过体验式的参观了解住宅内在的各个细节设计及蕴含的住宅科技。
比如穿上特殊的鞋,绑上绑腿,瞬间进入老年,来体会一下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吧!
还有诸如:浴缸的高度多高才合适?马桶蹲位侧的扶手高度应该怎么设置?轮椅的通行宽度及适合的开门方式?门、抽屉把手的形式等等,一切的细节只有通过细心的体验才能找出最恰当的答案。
1.住户走廊无障碍设计:
(1)入户门口的扶手
(2)走廊里的扶手
(3)走道的地毯,xx程度的减少声音干扰
2.老年住宅设计
年纪大了,洗澡也是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这款淋浴产品,人性化的解决了这一困难
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住宅设计根据各种辅助设施的人体工学为基础尺度,设计最适合的住在产品。
3.健康住宅
4.主妇的厨房天地
厨房空间开放,与其他生活空间融为一体,家人和孩子的活动一览无余。主妇可以一边做饭一边闲聊,既打破了煮饭的单调,又促进了与家人的交流。
5.人性化狗洞
这是为热爱宠物的人士设计的住宅,不仅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将这份关怀延伸到小猫、小狗。
卧室门上设有为宠物进出的洞口。洞口上设开关锁。
6.公用马桶冲水器
三、外表简单,强大的技术研发
1.抗震设计
建筑主体以梁柱结构为主。
建筑内部无隔墙,可用轻质隔间随意间隔。
2.新鲜空气
3.电线扁平化
4.住宅保温
5.隔音
6.部品成套化
给排水部品系统:
管道的组装均在工厂完成90%以上,并作严格的试水检测后,装箱后运到现场,工人只需完成接口部分的操作;
房屋全部采用同层排水,并设有集水器装置;
卫浴大部分采用整体式工业化产品;
给排水设计一般由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设计的自动化及标准化程度高;
7.日本的同层排水系统:
国内的做法原理类似,但精细化方面不够;另外,国内卫生间的同层排水将管道敷设后用混凝土埋起来,不利于检修。日本的做法是敷设完管道后作架空防水楼板预留检修口,便于检修。
日本考察的几点思考
1、对家庭核心成员的关注;
2、可成长的住宅;
3、厨房、卫生间、收纳柜xx精细化的考虑;
4、精细、精准、xx到xx的态度。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粉丝已近17万,欢迎点击最上方标题下蓝色“《建筑技艺》杂志”关注我们。杂志订阅可登录www.atd.com.cn上方“征订”。
====================
建筑技艺-建筑结构微信联盟
如果您是结构师,或是对结构专业有兴趣,欢迎关注《建筑技艺》的兄弟微信——《建筑结构》,查找添加公众微信号“建筑结构”即可.
===============
《建筑技艺》微信推广和杂志订阅
建筑技艺微信推广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订阅:010-57368777
===========================
微信投稿
诚邀粉丝惠稿本刊微信平台,分享设计作品、技术心得、成长故事等。要求原创(未在其他公众微信平台发布),文图并茂。合适的内容可同步在期刊发表。投稿email:410020427@qq.com,请注明: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