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微信资讯

一个天津人的自白:滨海新区,与天津无关

SKY-IDEAS园区规划    2015/3/3  

紧邻北京的区位、与首都同为直辖市的行政级别,带给天津人的本来是心里优越感,然而天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使这种心里优越感变成了尴尬和无奈。


外人来天津的时候往往会在饭桌上谈论天津与北京城市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每到这时,尽管天津人骨子里是羡慕北京的,但还是得表现出鄙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天津困惑于走不出北京带来的阴影。


套用个段子来说,天津在北方城市中,就像是文艺界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汪峰、村上春树,或是体育界的卡尔•马龙、李宗伟、王皓。


有时候千年老二的背后往往不是技不如人,他们只是时运不济。


终于,滨海新区的崛起,使得这种局面在近些年来有所改观。


2005年,国家批复成立天津滨海新区,将其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明确天津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一系列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始向天津倾斜。


2009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3%,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这之后,天津连续4年保持GDP增速xxxx。


滨海新区让天津成为了“十二五”期间名副其实的明星城市。特别是在2014年底,天津自贸区的成立,更是让人们对滨海新区的未来充满预期。


从天津调到滨海无异于“流放”


滨海新区持续升温、引发全国关注的同时,在老天津人心中却并未激起涟漪。他们对于成立不到10年的滨海新区的感情,远没有对600多年历史的中心城区来得深厚。


滨海新区在他们看来依旧是塘沽,是汉沽,是大港,是50多公里的距离。在不通城际铁路的那些年,是1个多小时的时间,或是乘坐那种大声揽客、伸手就停的小巴的回忆。


今天的塘沽,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乘坐城际列车22分钟就可到达。但这段时间在部分天津人心中的距离是多远呢?他们会想:到北京也才不过33分钟。


很难改变一些自诩来自大城市市中心的人,对于滨海新区还是个农村的固有印象。


小鹏,一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家住天津中心城区。2011年,从事售后工作的他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动到大港,据他说,他是突然接到领导通知,要从位于市中心的南开区调离,“我当时有种被流放的感觉。”


那时滨海新区已经成立了6年。当时的情况是,天津94个亿元楼宇项目,滨海新区只占4个,其中融合广场在空港经济区,实际按行政划分来说应该属于天津东丽区,因此真正在滨海新区的只有3个——一个在大港,一个在开发区,一个在塘沽。并且享受财政资金支持的只有“市内六区”,滨海新区属于“其他区县”不享受财政资金支持。就这样,滨海新区为天津贡献了近60%的GDP。


“天津只有市内六区是亲儿子,其他区县包括滨海新区都是后娘养的。”从小鹏的身上,就可以看到这句话背后的土壤。


小鹏自打到新的工作地点起至今,一直在申请调回市区。其后,他被调到宁河,再到东丽,尽管在其他人看来,东丽也没比宁河好到哪去,同属天津涉农区县,但好歹是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中心城区靠近。“我每天可以坐车回家,不用再住在外面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天津市共有外来常住人口299.17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211.87万人,年平均增长21.20万人。这些外来人口中,滨海新区外来人口总量为124.42万人,占全市外来人口总量的41.59%。


滨海新区正逐渐成为一座由外来人口为主的新城,大多数天津人即使有工作机会也不愿意去滨海新区就业。


天津人对于城区的自豪感始于解放前。“天子渡口,九河下梢”,每个天津人都是一位历史学家,都能给你讲述天津卫的来历和早年的那些故事。


天津解放路,旧称中街,凭借着临近火车站和海河码头,自然成为外国金融家觊觎之地。


1882年英国汇丰银行率先在这里破土兴建,法、德、意、日、俄紧随其后,开设了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等,逐渐成为外国银行的集中地,一幢幢豪华的洋楼,象征着外国金融资本在天津的增长。这些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势力,操纵着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金融业。


20世纪初,天津又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先行之地,一举超过北京,成为北方经济中心,与南方的上海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建国后,中街更名为解放路,由于国家对金融业的统一管理,绝大部分的银行、金店银号、证券交易所被取消,天津作为金融中心的功能就此终结。


1951年,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塘沽新港,天津港由此开始了由海河河口港向海口港的大跨越。但天津却并未随之向海,反而离海越来越远——出于安全考虑,国策限制海防城市的工业发展,城市要发展工业,必须刻意与海保持距离。


因此,尽管各种介绍中说,天津是临海城市,但在市区是看不到海的。从小到大没见过几次海的天津人为数不少,另外一些人去北戴河的次数远比去塘沽要多得多。


也许,这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天津人性格中的保守。


天津中心城区不甘沉沦


城市中心区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繁荣程度,而那些传统核心商圈,往往是城市中心城区的活力地标。天津市区传统四大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滨江道商业街、和平路商业街、小白楼商业街,全部位于和平区。


上世纪90年代,以中心公园为圆心,2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云集着劝业场、百货大楼、华联商厦、滨江商厦等众多家xxx的大型商场。此外,还包括天津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平区政府和其他多个重要市直机关,以及天津市xx的学校之一的耀华中学和滨江医院这样的综合性医院。


尽管2000年前后,一些政府机关和医院开始逐渐外迁,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带来的震撼在老天津人脑中扎根。和平区与河东区仅一条海河之隔,而当时河东区房价要比和平区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愿意搬离和平区这个中心的中心,“心理上接受不了”。只是在后来在楼市暴涨的裹挟下,人们才被迫选择在更远处买房子,但底线仍旧是“地点在市内六区”。


有学者认为,高度发达的城市中,中心城区的衰落不可避免。全球知名战略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过的《中心城区发展心动指数报告》结论之一是,城市的传统核心商圈出现了衰落的颓势和窘境。


国外很多xx的工业城市,如英国的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美国的波士顿、匹兹堡、底特律,都曾经或正在面对中心城区老化的问题。在中国,在东北、华北以及珠三角的很多城市,甚至粤东粤西的汕头、湛江,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但研究者在天津似乎遇上了例外。当北京早已是遍地西单、遍xx府井的时候,首先进入天津人脑海中的依旧是滨江道、和平路。


在天津市政府已批复的《天津市商业布局规划(2011-2020年)》报告中,根据天津双城双港的空间战略布局,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分别规划建设1个主商业中心。中心城区主商业中心规划为国际级商业中心,滨海新区主商业中心规划为都市级商业中心。


国际级商业中心命被名为海河国际商业中心,以和平路、滨江道地区为核心,延海河向南北延伸,以滨江道—和平路—南京路地区、老城厢—东马路地区、小白楼—泰安道地区、意式风情区地区、六纬路地区等五大板块共同构成。


滨海新区是将其商业最繁华的塘沽解放路地区和与之毗邻正在建设中的天碱、于家堡、响螺湾等地区整合为滨海都市级商业中心。


当国内其他城市喊出“为传统城区重新找回活力”之时,天津可以傲娇地说,哼,我的中心城区从未失去活力。


滨海新区抢走天津的光环?


滨海新区成立的同年,渤海银行成立。渤海银行是1949年后xx总部设立于天津的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其定位是致力于立足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前沿,开发新金融产品,提供优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LOGO上标志性的蓝色和绿色,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2005年9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布,渤海银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进入开业准备阶段,其总部即将落户天津滨海新区。


但在2005年12月底渤海银行正式开业之时,总部最终被选在位于天津市中心的马场道。


这背后映射的是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微妙关系。


据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介绍,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的关系,早在2006年滨海新区没有上升为xxx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之前,就一直在探讨。以哪个地方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即“经济投入以谁为主”的问题当时就存在争议。


滨海新区的优势之一是土地,另一个就是它的工业产业基础。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的是商贸、金融及行政服务,解放北路金融街至今仍然是天津市的金融中心,设有众多国家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信托公司。


而现在滨海新区也有建设类似的商贸中心,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直辖市范围内,发展支点该以谁为主?谁又应该退出来?


此前,滨海新区发展过程当中,行政单位的服务对象是否要以滨海新区为主,也有过相关探讨,“现在形式已逐渐清晰,核心区没有搬迁过去”。


滨海新区的金融并没有一个实际性的发展,尽管建设于家堡这种金融较集中区域的高楼硬件措施已经齐备,可招商引资、服务配套,还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去筹备。


以前天津人抱怨最多的是,北京抢走了太多本该属于天津的光环,现在历史厚重的中心城区和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之间,好像也来到了这个对立点上。


(作者系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凤凰网城市频道编辑)


技术支持:免费b2b网站   [免责申明]   [举报]    立即注册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