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7)——闹钟白云生- 一群快乐老东西的日志- 网易博客

老故事(7)——闹钟 白云生

2010-05-23 21:12:12 阅读40 评论0 字号:

 

小时候看过《双铃马蹄表》,五十年代反特故事。故事情节已淡忘,倒是牢牢记住了双铃马蹄表。一个圆形的闹钟,顶部有两个铃铛:和自行车铃盖一样,只是小许多。铃铛中间竖着一柄铃锤,像是微型的门球杆。到了预定时间,铃锤就左右快速摆动,击打两个铃铛,发出“嘀铃铃铃”清脆的闹铃声。在我眼里,双铃马蹄表挺好玩,好想能有一个。

上初中时,家里买了一个闹钟。圆形,四周和背面为淡雅的湖绿色。和双铃马蹄表不同,没有头顶的双铃。这个不同导致我闯下个祸。

小时候,我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胆大妄为”,凡是感兴趣的东东,总想打开探明究竟。儿时的玩具差不多都被我拆开分解到最小单元,有的还能复原,有的就成“零”件了。家里有趣点的物件,只要我力所能及,都逃不脱化整为零的命运。为此没少挨板子。(儿子继承了我这优秀基因。他小时候,玩具汽车轱辘卸掉了,说他在修理;打滚猫拆开了,也说修理修理,也是有啥拆啥。嘿嘿,有其父必有其子)

记得三四岁时,父亲有一块手表,方的,后盖很容易揭开。我看见父亲揭开一次就学会了。有{yt},父亲上班忘了戴手表,叫我去拿来。半路上就偷偷拆开,把三根表针拔出来,结果表针弄丢了。在地上找了很久找不着,只好捧着拆开的手表交给父亲。父亲顾不上揍我,马上展开地毯式搜索,还是没发现。据说后来动用吸铁石进行逐行扫描才找到。可是表针带有磁性转动不正常了。

有前车之鉴,父母十分了解我的才干,闹钟买回来后,严令我不许动。

总想弄明白闹钟没有铃怎么会响,但为了手心屁股安全免遭垂直打击,硬是忍了很长时间没敢拆开深入钻研。禁止内部调查,我就专攻外围。闹钟后盖有个“止闹”按钮,闹铃响时,按下按钮就不响了。“为什么呢?”这个塑料小按钮引起我的兴趣。我想找出按钮与闹铃的关系,就按住按钮拧闹铃发条。“咯哒”一声,闹条似乎断了。“为什么呢?”我手忙脚乱,捏着闹条旋钮来回转,再也拧不紧,看来真的是断了。这下我回天乏术傻眼了。

正六神无主惶恐不安,大哥来了。大哥目光锐利洞察秋毫啊,只在我脸上手上扫了一眼,立刻发现了问题,“你弄坏了吧?”伸手夺过去,把发条拧了一圈——我的罪行暴露了。

大哥把闹钟递给我:“自己去跟爸说去!”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大哥,不敢接闹钟。

“拿着,自己去承认错误。”大哥口气稍微缓和一点,手仍然伸在我面前。我低下头,垂下手,不啃声。

“自己做的事自己就要承担。你到底去不去?”大哥再次提高音量。我还是一动不动。

第三次后,大哥不再问我,拿着闹钟转身走了(标准的拍卖师做派呢)。

我知道这次铁证如山在劫难逃,只得艰难地挪动步子,跟在大哥后面去见父亲。结果嘛……就不说了。痛定思痛,大哥倒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做事要自己负责,做了坏事想逃避责任是逃不掉的。

虽说挨板子的滋味很难受,但我无怨无悔,历尽艰难痴心不改,继续坚持以拆为主的科学研究,绝不放过任何可拆之机。只是拆得更加隐蔽更加小心,尽量做到小拆不暴露,大拆不破坏,实现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拆解。

xxx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坚持多少年后,我终于修成正果,成为能干的“小炉匠”。在家里也由地下行动转为公开作业,修理开关灯头龙头,挂锁碰锁拉链,直到修理缝纫机。还承揽油漆活,家里大衣柜就是我用土漆漆的。当时明光锃亮,可十多年后成桔子皮了。那个闹钟也修理过好几次。得到母亲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不仅仅是会修理,还会制造。上学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双控开关的线路图,楼梯中间一盏路灯,可以实现上楼时在一楼开灯到二楼关灯,下楼时在二楼开灯到一楼关灯。工作后,宿舍使用拉线开关,安装在房门口,睡觉时开关灯很不方便。就按照记忆,找到两个汽车转向开关,用两个大口瓶瓶盖做开关座,造出简装版双控开关,门口、床头各安一个。哈哈,进门开灯上床关灯,起床开灯出门关灯。真方便。

不仅仅会制造,也会发明。八十年代初,流行知识竞赛。我当班主任,很想在班上开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是学校穷啊,买不起抢答器。没有抢答器,知识竞赛就索然无味了。但这难不倒我,自己动手。从没见过抢答器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线路原理,更没有电子元件,怎么能实现任一个按键按下灯亮铃响其它按键不起作用真让我颇费脑筋。根据手头能用的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画了N张蓝图搞了M次试验,终于成功了。自己做的外壳,指示灯、蜂鸣器一应俱全,核心元件是老式电话交换机废弃的继电器(多亏我平素喜欢搜集破烂,用的时候要嘛有嘛)。你别说,这台土得掉渣的抢答器还真抢手,我们班用了,其他班级也要用,校团委也借此开展全校性的竞赛。红极一时哦。

再往后,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开始捣鼓电脑,安装、修理。这还不算稀奇,特别的是我带着电脑登上舞台表演。八十年代,我们那个小县城很少有人知道电脑咋回事。一次县上在电影院开文艺晚会,我在舞台上给大家用电脑弹琴,让电脑奏曲。台上几分钟,台下半天功啊。用的是一台莱塞310娃娃机(当时已很了不起了),没有软盘硬盘U盘网盘等存储设备,我必须提前到后台敲进程序(自编的),还得时时照看插头插座小心不能断电,一掉电程序就没了。别人上台拖一根话筒线,我上去得多拖一根电线。当扩音器传出电脑演奏的乐曲时,台下观众……那是相当的惊奇。估计这样的才艺表演在全国也xxxx。

再再往后……打住,不说了,再说人家要叫我王婆了。

有时我在想,要是以前家里多一些手表闹钟,有更多更精密更高级的拆解资源,说不定咱家会出一个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出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呵呵。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老故事(7)——闹钟白云生- 一群快乐老东西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