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凤翔县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纪实_宝鸡百事杂侃

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

——凤翔县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素以“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而驰名的凤翔县,现有人口 51万,农业人口占 46.8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劳动力资源大县。
    近年来,凤翔县把劳务输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和“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质量效益输出”和“提升回乡创业”的双向流动模式,使全县 95%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实现了就业,年转移就业在16万人以上,先后荣获“{gjj}综合职业培训基地”、“省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先进县”、“省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先进县”等殊荣,连续六年蝉联 “省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劳务经济已成为凤翔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健全四级劳务输出网络
“我家 5口人,一年种地的收入还没有我外出打工两个月挣得多!”靠外出打工盖起二层小楼房的凤翔县农民工王新欣,对放下泥饭碗走南闯北找饭碗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期,如何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跳出“农门”闯天下,冲破“一亩三分地、老婆娃娃热炕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凤翔县按照“远抓特色主导产业、近抓劳务输出”的增收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政策支持体系,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来抓。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劳动就业管理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意见》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考核办法》等文件,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资源、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并将劳务输出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与各乡镇、村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县上还进一步健全网络,将劳务输出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各村设立了劳动就业管理站,村民小组确定了外出务工联络员,逐步构建起了县、乡、村、组全覆盖的四级劳务输出网络。
    为帮农民工找“饭碗”,县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多次赴广东、北京、上海和新疆等地,走访单位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先后开拓出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为主体、新疆铁路系统为主线的西北建筑业就业市场;以广东东莞、深圳、珠海、惠州为主体的华南高新电子企业就业市场;以苏州、吴江、昆山为主体的华东计算机制造业就业市场;以北京、上海为主体的京津餐饮业就业市场;以咸阳、西安为主体的省内就业市场和以日本、约旦、阿联酋海外就业市场为主体的六大就业市场,共签订劳务合同 150多份,帮助80%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难题。 2009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6.7万人,实现劳务输出 11.2万人,创经济收入 9.8亿元,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2.82%。
靠技能端起铁饭碗
“以前工地上当小工,累死累活每天才挣40块钱,现在工厂里组装电器,轻轻松松每月挣 2800元,多亏参加了今年县上给农民工举办的电子装配技能培训班。”像横水镇农民李前乾一样,靠技能培训端起铁饭碗的农民工在凤翔有上万人。“技能是个宝,外出不能少”。技能缺乏、信息闭塞、盲目外出曾是制约全县劳务输出发展的“短板”,为解决农民工出苦力不赚钱找不到合适岗位这一难题。凤翔县按照“统一招生计划、统一专业设置、统一技能鉴定、统一就业安置、统一政策享受”的“五统一”原则,有效整合县职教中心和农业部门的农技校、人劳部门的培训中心、民办培训学校等17家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大力拓展培训空间。通过举办车钳、机械维修、烹饪、美容美发、电器、计算机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劳务输出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季节型向长期型、苦力型向技术型和零散型向规模型的转变。
    为打造“凤翔技工”品牌,县上先后拿出70多万元,共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 50多期,培训务工技术人员 4.8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 95%以上,有六成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 2800多名农民工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人劳、交通、招商等部门,先后深入国电宝二电扩厂、冀东水泥等 29家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基地和 100多家用人单位,推荐“凤翔技工”品牌,争取更多就业岗位。今年初,县服装缝纫、电子装配班刚开课, 800多名学员就被广东强力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广生服装加工厂等企业预订一空。苏州华硕电脑公司负责人张先生高兴地说:“你们凤翔的劳务技工整体素质很过硬,信誉度很高,这次我来凤翔,还准备再招800名组装电脑的技术工人。” 目前,“凤翔技工”已冠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带等劳务市场,也全面提升了凤翔劳动力资源的品牌形象。
回乡创业捧起金饭碗
    走出贫困山区,离开贫瘠土地的农民工,随着对外界事物的见多识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更多人的思想观念、知识层次、市场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依靠政府贴息xx和打工积蓄,自己返乡创业,组建了凤翔维尔雅制衣公司,让我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个老板!”杨宏智已成为农民工靠回乡创业,捧起金饭碗的典型代表。如今他的企业资产总额超过 2000多万元,年缴税金 40万元,安置城乡劳力 420余人,被省政府评为首届“陕西省xx农民工”。
    为帮返乡农民在家乡重新就业创业,该县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通过给位子、给政策、给环境,实施“引凤还巢”和“筑巢引凤”工程,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在外成功人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对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有市场、有意愿的 170名“五有”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主题的培训;对有意从事个体经营的 380名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以项目选择、经营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的良好局面。同时在证照办理、创业用地、税收减免、小额xx、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先后为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办理小额担保xx2730万元,为 18户劳动密集型企业xx贴息 34万元。
    截至目前,该县返乡创业者开办民营企业 30多家,个体工商户 600多户,总投资达 3亿多元,就地转移就业劳动力 8000余人。宝鸡报记者   石翼



郑重声明:资讯 【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凤翔县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纪实_宝鸡百事杂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