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4 21:04:18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的
自《黄帝内经》“灵枢·背腧”提出灸法补泻以来,历代医家均对其有不同程度阐发。传统的灸法补泻概念一般比较模糊,如《黄帝内经(灵枢背腧篇)提出“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在此基础上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又提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古人多以壮数、炷之大小、患者感觉、施灸日数来论述灸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令操作者难以具体实施。直到近代针灸家朱琏从施灸方法、刺激强度等方面,才较清晰地阐述了灸法的补泻。认为用艾条灸的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等灸法,如施灸时间较短则为补法;反之,若施灸时间较长,为强刺激,为泻法。但大多数的观点还是认为艾灸当以“补”为用,更适宜阳虚、气虚之人。
个人认为灸法确有补有泻,若应用得法确有奇效。我曾对100例血压异常患者(其中高血压52例,低血压48例)的艾灸xxxx发现:对52例高血压患者实施泻法,结果灸后43例血压下降至正常,有效率82%;对48例低血压患者采用补法,结果灸后{bfb}上升至正常。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我的体会是:灸法的补泻实际上就是一个调节与控制刺激量的操作过程,通过调控施灸的刺激量,是可以达到“虚者灸之正气得扶,实者灸之邪气得祛”的预期效果的。
灸法作为一种外治法,其补泻作用的实现,一是通过温热的物理刺激作用于穴位体表皮肤,经皮肤穴位、经络、脏腑而发生效应,另外,也一定与刺激量(如时间、强度等)有关。既然艾灸补泻就是一个调节与控制刺激量的过程,那么何谓施灸刺激量?又将怎样调控呢?
人在生病状态下,机体的内环境失衡,中医谓之阴阳失调。艾灸的作用实质便是双向调节、纠正这个失衡的内环境,令其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疾病自然也便康复。艾灸作为一种外来刺激,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刺激量才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而人的机体对灸疗刺激具有一个耐受度,当刺激达到某一阈值,机体开始发生调节反应,此时的刺激量是灸疗效应的生理刺激量下限,耐受度为上限。超过这一耐受度继续施灸,受术者便出现不良反应。
施灸刺激量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其中,“单位时间内的刺激量”和“单位时间”这两个要素,决定着总施灸量的大小。可用公式可表示为:施灸刺激量=刺激强度×施灸时间。式中“刺激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施灸的刺激量;“施灸时间”指每次施灸的时间及疗程。透过这个公式不难看出,刺激强度与施灸时间是呈反相比关系的。即,如果要想达到某一刺激量,必需保证刺激强度和施灸时间这两个要素的统一。例如,刺激的强度弱(单支艾条悬灸),则施灸的时间就要相对长些。如果刺激强度强(如排灸或多孔温灸盒灸等)则施灸的时间就要短,如此,才可确保达到所要求的刺激量。
刺激量不足,固然无法达到灸疗效果。但如果灸治太过,超过了机体调节刺激的限度,也同样不能取得良效。
综上所述:刺激强度大,施灸时间短,则达到生理刺激量速度快,此为泻法;反之,则为补法。生理刺激量上下限之间的刺激量决定疗程,刺激量维持在这一范围内,则灸疗效应可以持续。
引用
的
应朋友要求,再来讲讲眼袋的xx方法.从病机上来说,眼袋是痰湿停聚导致,从病位来说,下眼睑正好是
足阳明经循行部位,这样,它的xx原则就确立了,那就是健脾祛湿.
1,温灸棒温灸眼部周围15分钟.
2,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穴艾灸30分钟.
要注意的是:要用棉纱遮住眼睛,小心不要让艾灰掉眼里。
体会:此方法针对早中期的眼袋,晚期因为多数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经过长时间的绷紧得不到松弛,导致
断裂,xx
火罐法
【取穴】心俞、膈俞、肾俞、胸至骶段脊枝两侧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及周荣穴。
【用法】以拇指指腹在心俞、膈俞、肾俞上进行往复重力揉按5次左右,然后于两侧膀胀经上各拔罐4个(均匀分布),留罐30分钟,起罐后即在周荣穴的范围内又拔罐30分钟。每周xx2次,6次为l疗程。
2.刺络(刺血)拔罐法
疗法一
【取穴】①大椎、神道、心俞、肝俞。②身柱、灵台、脾俞、肾俞。③中皖、关元。
【用法】局部常规xx后,用三棱针点刺所选穴位后,立即加拔火罐,使之出血。留罐16—15分钟.去罐后揩净血迹。以上各组穴每次用1组,每日或隔日1次。
疗法二
【取穴】肩胛间区到腰骶关节脊柱两侧距正中线0.5—3寸的区域。
【用法】在以上区域内常规xx后,用皮肤针或滚刺筒进行轻刺激,使局部皮肤潮红,然后在其上排列数个罐(排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周xx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至每周1—2次。
3.针罐法
【取穴】背部自风门到肺俞,每隔2横指取l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2横指各取l处;外关、合谷、涌泉、太阳。
【用法】将青霉素空瓶磨掉底部后制成小抽气罐,置于以上所选用的穴位处,紧贴皮肤上,用10或20毫升注射器将小罐中的空气抽出,罐即紧拔于皮肤上。然后再注入4—5毫升清水,保持罐内皮肤潮湿,避免因负压过高造成皮肤渗血。留置10一15分钟后,将罐取下,擦干局部。7次为l疗没,每次更换穴位。
注意事项
(1)高热、抽搐、痉挛等证,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突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镇用。
(2)使用火罐法和水罐法时,要避免xx病人皮肤。
(3)针罐并用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按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5)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由于留罐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水泡,小水泡不需处理,但要防止擦破而发生感染;大水泡可用针刺破,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xx.覆盖xx敷料。力挺针灸(转)
2009-09-05 08:01:06 阅读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针灸之所以能xx疑难杂症,是因为人体经络系统的功能和针灸能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国际不治之症”,如癌症、类风湿、乙肝、心脏病、强直性脊椎炎。。。。。。等等。还有甲亢、甲减、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服药”!以上结论是谁下的?无疑是西医“xx”下的!因为他们用西医的“对抗”疗法确实治不好!中医就敢说“能治好”(当然已经没有可能治好的身体条件的除外)。为什么“能治好”的结论不能在社会上流传呢?因为中医在医疗界没有话语权!说了也没人信!————现代迷信xx不见血!
人体的经络系统既能维持生命,又能抵御外邪。还有反应疾病的功能。人一旦得了疾病,就会在有关经络的有关穴位上出现病理反应(如压痛点、敏感点等)。穴位的皮肤颜色或外形就会出现异常(如黑痣、凹陷、硬结等)。如果用电子仪器测量,还会出现电流量或电阻的偏高或偏低。就会查出经络的失衡状态。中医就可以根据这样的诊断,拟定理法方穴,进行xx。查出的经络穴位病理反应点,也就是有效xx点。根据经络气血的虚实,就可以实施合理的补泻措施。把失衡的经络调整平衡,不足的经络气血补充了,就达到 “经络平衡,经气充盈,经络畅通,百病无踪”的健康境界!人们感冒后,如果不予任何xx,过了6-7天后就会逐渐痊愈,就是因为人体有自我医治疾病的功能!如果刚刚感冒,针刺飞扬穴数分钟即可使所有症状xx消失,就是针刺可以马上xx人体的经络系统(即免疫系统),大大加快自愈能力。
一切疾病(包括上述的疑难杂症),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经络系统出现了故障,所谓“不通”。针灸、点穴、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等中医的外治法,都有调整经络平衡,补虚(正气虚,生理功能差时)泻实(邪气实,病毒、病菌过多)的功能。而针灸等外治法并不能直接扎死病菌或病毒,而是通过针灸经络穴位xx了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中医谓之“正气”)和免疫细胞而“吞噬”掉了病菌和病毒,从而xx疾病的。类风湿、乙肝、结肠炎、菌痢、感冒等疾病能够针灸xx,就是这个道理。
人体由于“六淫”“七情”的影响而致经络失衡,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造成局部甚至全身出现种种症状,不一定都是“外邪”的侵袭。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肿瘤、甲亢、再障性贫血、脑血栓、静脉曲张等,都是内在脏腑功能的不协调而导致的。有针灸1—数次治好的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高血压、静脉曲张、三叉神xx,。。。。。。等等等等!也都是恰好(哪怕是碰巧)调整好了经络系统,达到了经络畅通,经气充盈,经络平衡了,疾病得愈!同样有针刺{dy}次就使吞咽困难的食道癌患者当面快速吃下两碗饭的案例(不止1例)。
追根到底,并不是世界上存在着“疑难杂症”,而是多数医生尚未掌握“疑难杂症”的{tx}xx方法!由于针灸费用价值观的扭曲,以为“没有成本”,忽视了技术含量的价值,针灸有好疗效,却没有好报酬,所以,严重影响了针灸的发展。大医院纷纷撤掉针灸科室,更不愿宣传针灸的神奇疗效!针灸并不是治不好疑难单穴止痛
2009-08-19 06:34:53 阅读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一些常见病可以通过xx某一个特定的穴位来xx,效果显著、屡试不爽。
一、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yt}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这时,只要你xx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二、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xx“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压时,用一指腹{jd0}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
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jd0}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杀疾锏
2009-05-29 12:36:09 阅读2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疼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而且常在既无医生也无xx时发作。这时,您可知道,利用一个手指头点按相应穴位,往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1.xx:xx发作时,可用拇指点按合谷和内关穴。点按时向上用力,使酸胀感向上传导。如能两穴同时按压,疗效更好。xx重者也可配合用手指点按痛点1-2分钟。此法对血管神经性xx尤为有效。
2.牙痛:在牙痛相应的面颊上找出痛点,用食指蘸上正红花油,点按在痛点处,用力以局部酸胀为度。一般数分钟内可止痛,如尚遗留疼痛,对上牙痛可在点按患侧下关穴(耳前颧弓下凹陷中),下牙痛选颊车穴(下颌角咬牙隆起处),患侧合谷穴(虎口肌肉隆起处)。每穴点按1-2分钟,即可止痛。
3.咽喉痛:在颈肌外侧缘入发际处的天柱穴点按,产生酸胀感,再按压合谷穴5分钟,可缓解疼痛。
4.颈痛:颈痛多由落枕引起,可选位于手背第2、3掌骨头之间略后的落枕穴点按,以酸胀感上传为佳,同时慢慢活动颈部,对痛处有条索状疼痛者,可用拇指进行从上到下的弹拨,几分钟即可xx。
5.乳痛:在患侧背部4、5椎至肩胛骨之间寻到痛点,拇指点按,可缓解疼痛,或加按患侧肩胛中央的天宗穴,效果更佳。
6.岔气胸痛:沿胸痛的肋间上寻相应脊柱旁1.5寸左右有一疼痛点,患者先吸满一口气鼓胸,用拇指在痛点向下点按,有时可感到“咔”的一声响,说明肋椎关节已复位。或按后吸气时用手掌在脊部痛处拍打几下即可。
7.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右手握拳后伸,用中指掌指关节按压位于两肩胛下角连线与脊柱中线交界的至阳穴,拳头抵靠在靠背椅背上,上身向后靠,使拳头尖顶按在至阳以产生酸胀感,直至心绞痛缓解。
8.胃痛:先在背上第5-10胸椎脊柱旁寻找出压痛点或皮下结节,用拳头尖顶压至阳穴,也可由旁人用拇指点压,快者1-3分钟即可止痛,顽固者可加上点压膝下4横指、胫骨外一横指的足三里穴,有显著疗效。
9.胆绞痛:先查出压痛敏感点,一是在胸下8、9肋软骨连接边缘处,即日月穴外侧,二是在8、9椎旁2-3寸处,找出2个压痛明显处,用拇指尖按压,由轻到重,约5-10分钟,即可止痛。
10.腰痛:对急性扭伤引起的腰痛可点按扭伤穴。先屈肘成90(,肘横纹头下2横指,按压有明显胀痛感,拇指点按胀痛以能耐受为度,同时活动腰部,数分钟可缓解疼痛。
11.xx:用拇指点按足三里穴和内关穴,10分钟可止痛。重者可用拇指尖点按第2掌骨桡侧中段的压痛点,或9-12胸椎的压痛点,直至疼痛缓解。
12.痛经:用拇指点按位于胫骨内侧踝下缘下方4横指的地机穴和内踝上3寸的三阴交穴,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上端寻找出压痛点进行按压。以后在月经前几天,每天数次按压上穴可防止或减轻痛经。
13.四肢损伤疼痛:对疼痛范围较小者,找出健肢痛点相应部位点按,同时活动xx,如右侧外踝处扭伤,痛点在踝尖下,即点按左侧踝尖下,使之产生酸胀感,同时活动右踝。对久伤后局部疼痛表浅者,可用拇指甲一边掐按一边弹拨,也有良效。
用以上方法止痛多有良效,但应注意,在止痛的同时,还应积极xx原发病,以彻底根治疼痛。
的难度就大很多了.
一、在市场上买的艾灸条粗细、味道、软硬都不相同,还有一些艾灸条是无烟的。不同类型的艾灸条对xx效果是不是有影响?如何挑选好的艾灸条?
艾灸的xx效果要靠艾灸条点燃后的烟、味、温、热对穴位进行xx。艾条质量不好或无烟无味,会影响艾灸的xx效果。
好的艾条硬度适中,没有扎手的感觉,用手一捏,感觉很柔软的艾条内部较为松散,xx时艾草灰容易掉落。虽然艾草的叶子是绿色的,但绿色的艾条{zh0}不要选择,好的艾条应该是土黄色。另外,艾条的味道应该是清香味,而不是单纯的青草味。
二、用艾灸来xx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对穴位施灸,这样做对不对,艾灸是不是有独特的手法?
艾灸简单易学的灸法主要有三种:
1、回旋灸,施灸时把艾条垂直对准足三里穴或疼痛部位,保持同一高度(3厘米左右),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直到皮肤微微发红,施灸15分钟即可。
2、温和灸,把艾条垂直对准施灸穴位,并在离皮肤3~4厘米的高度保持不动,如皮肤有疼痛感时,配合腹式呼吸,继续坚持15分钟左右。
3、鹊啄灸,施灸时,把艾条垂直于足三里穴或其他穴位上方,缓慢地将艾灸条接近皮肤,直到皮肤有灼热感时再慢慢抬起,循环进行10到15分钟。
三、对于xx患者,白天精神不振、头晕健忘、耳鸣,晚上需吃安定方能入睡的人,请问艾灸疗法可以xxxx质量吗?
中医称xx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本症的病因很多,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患者可晚上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盖好被褥,露出双脚,宁神,同时,由患者家属将清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施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灸15分钟。每日灸1次,7日为一疗程,xx期间不用任何xx辅助。
四、老人腿脚不灵活,肩背部疼,应该用艾灸灸什么穴位可以缓解关节疼痛?
人上了年纪很容易这疼那疼,尤其是肩、膝等关节部位。xxx在中医学中一般被归为“痹症”范畴。“痹”即闭阻不通。人过中年后血气渐衰,关节也开始出现老化,很容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脉闭阻,引起关节疼痛。
艾灸善于温通经脉,最适合xx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痹症。xx可对痛施灸,即用拇指或食指按压关节周围,寻找几个最敏感的痛点,然后逐一施灸即可。还可对曲池穴(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头外侧肌肉隆起处)、手三里穴(在前臂,曲池穴下两寸处,约两横指)、合谷穴(在手背{dy}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虎口”),采用回旋灸施灸各十分钟。如何用温灸改善黑眼圈
2009-10-18 23:19:21 阅读17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很多女性朋友都会被黑眼圈困扰,去美容院也不少,好多号称专业的眼护专家也是法宝出尽,我教大家一
个小方法:
1、温灸棒灸眼周围15分钟。
2、取关元、命门、阴陵泉每天温灸30分钟。
要注意的是:要用棉纱遮住眼睛,小心不要让艾灰掉眼里。
从中医辨证来说,黑眼圈的病理就是一个肾虚水泛,选取的三个穴位主要就起一个xx之元气,祛xx浊
的作用,结合局部疏通经络,元气上来了,湿气下去了,黑眼圈自然就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