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男爱互动» Blog Archive » 书评:小林茂的《Prototyping Lab》

在kmd,对Prototyping(原型制作)的重视从教学时一再强调到做项目时的实际施行可见一斑,项目工作室里堆满电子元件,微控制器和各种被拆开再利用的电器,新近又添加了一台功率强大的laser maching,我用它做了些印章跟折纸玩具,pcb制版机,切割机,焊接机这些之前只出现在工科院校的设备,正自然成了当今设计院校工作室里不可少的一部分。

IDEO提倡让原型的制作在设计初期就参与进来,用原型一面验证一面激发创意的进行,而不是等到创意结束,发布成品前才做一个物件来当作创意的总结。

设计中,人多重教育背景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同时拥有社会学家,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艺术家背景的机会当然不多,,,西方设计界从多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指导交互设计的原则,既他们提倡的Design thinking,用我的良师益友,正在攻读产品设计博士学位的Denny的话来说,这个方法论,不能保证让你干对事,但至少有可能避免做错事。

Design thinking中,原型制作参与创意实施的环节被称作Build to Think。

Wiring,Arduino这类简易硬件开发工具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开始Build to Think,验证这个方法论,事实上,即使国内最传统的设计,艺术院校,也不时传出开始使用它们来实现想法的声音,而Processing,openFrameWorks的出现,又提供了一个简单又足够强大的软件试验平台,当设计师,艺术家的才华和更加强大并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工具相结合,从产品开发或者艺术创作角度出发,都有理由对未来给出一个相当正面的期待。

5月22日,Tokyo Make Meeting第5次在东京工业大学召开,小林 茂,这位日本极其活跃的互动人,不仅是Gainer和Funnel这两个互动工具的设计开发者,还是IAMAS副教授,主讲互动艺术。在Make Meeting{dy}天召开新书《Prototyping Lab》发布会,和另一名从RCA归来的takram大谈彼此对Prototyping的经验。

其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很有趣,他们列出一个表格,比照1900年至今,不同时代制作Prototyping所用方式的转变,最初仅仅使用hardware,接着是hardware+sofaware,再来下是hardware+sofaware+electricos,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有了network+service的组合,今天又结合在一起,以hardware+sofaware+electricos+network+service的形式出现。

这本书用不短篇幅介绍了日本年轻一代互动设计师,艺术家在此类技术背景支持下所制作创作的作品,他们的教育背景包括武藏野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名古屋音乐大学,东京大学大学院科技艺术科,IAMAS,MIT。这些作品完成度极高,软硬件功能完备,外形精致,xx具备成为商品开始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另外一面,至今互动艺术艺术品的出售收藏还很是个问题,比照以制作Prototyping理念创作出的这类产品?(艺术品?),可能会有所启发。

接下来的章节,以输入,输出,数据处理为中心,分别举例讲解Arduino与传感器,输出设备,Processing和AS CS3的配合,相比较Tom Ioge的《Making things talk》,这本书讲的更加基础与详细,不同传感器的特性,电路连接图,数据的使用,一应俱全,更适合当全览性的互动入门书来看。

可惜的是,现在只有日文版。。。。。。。。

Leave a Reply

郑重声明:资讯 【鲸男爱互动» Blog Archive » 书评:小林茂的《Prototyping Lab》】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