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3 17:39:54 阅读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前两年曾有央视某主持反对星巴克进驻故宫;他的基本论点为:1 我不反对星巴克或其他外国企业;2 但是我反对在故宫内开设星巴克,因为那玷污了传统文化;3 不但我反对,外国人也嘲笑我们,而且人家不搞那套。但我认为,这套论调是极为过时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论点,在现代社会几乎xx不适用。
首先,他号称不反对外国企业,但我想问问外国企业的定义是什么?外国人拥有的公司?外国人运营的公司?外国人注册的公司?所有舶来产品?外国二字如何定义,是上述人士的国籍还是人种?如果一家外国人,注册了,拥有和经营一家饺子店,是外国公司吗?中国人卖咖啡和蛋糕的是外国店吗?我爸是外国人吗(按国籍是,按人种不是。英语大多不会,生活习惯地道北京人,但移居美国)?今天电视里一个京片子比我还流,热爱胡同,长于北京的法国人是外国人吗?开封的犹太人呢(在中国客居近10世纪,但依然略有犹太血统并保留了少许传统)?更复杂的是,一个由我爸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但股份大多数由墨西哥人用于,在中国经营,由加拿大人领导,销售传统日本物品的公司是哪国的?而且,强迫定义“国家”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也不恰当,因为中华文明能流传至今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海纳百川的特性,基本上是来者不拒。我们在自守的时代尚能如此,难道现在崇尚交流和全球化的今天反而不能如此吗?
第二,既然说道传统文化,那什么是传统文化?是不识中文住在胡同里的老外传统呢,还是开口引经据典,但远居孤岛的李敖传统呢?更简单(却无法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故宫是,那么马褂呢,唐装呢,汉服了?现在北京城里满大街都是穿着中国传统服装到处乱转的老外,而中国人则偏爱Versace。这么说来,是这些来到中国2,3天的老外游客中国呢,还是打小在北京长大的大爷大妈中国呢?我学旅游,老师说游客最注重的就是表面的,所谓真实的景点。即如果我们到了北京,即使所有北京人都穿上了Nike,游客也会追寻他们梦中那个人人马褂的北京。但是,文化二字真的能被表面现象代表吗?诚然,紫禁城是中国的象征,但是我们心中的紫禁城不是更重要吗?即使中国所有古迹都被烧成了灰烬,这样我们秉承老祖宗留下那点东西,读孔孟,知礼仪,即使身上到处Reebok,吃的是KFC,玩的是Nintendo,喝的是Pepsi,开的是Volkswagon,我们不还是中国人吗?同理,即使我们被送回了唐宋,如果心里认定华夏皆下品,唯有欧美高,然后以说英文流利,交外国友人为荣,那能算是中国人吗?
第三,外国人的意见真那么重要吗?外国人嘲笑觉得自卑,这本身不就说明论者本身就有此类自卑倾向吗?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嘲讽而改变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的。今天是故宫,明天如果外国人嘲笑中国饭菜那还不吃炒菜了还是怎么着?如果外国人嘲笑故宫是金黄的屋顶还把它重新涂了不成?真正的自信由内向外,而不是反之。错误当然要改正,如果我们进行个公决(外国人可以提意见,但不许参与),大多数人认为星巴克应该走,那把它撤了好了。但是我觉得,中国现在的重点是经济发展,不是死要面子。在还有九亿农民兄弟的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难道是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吗?如果按商业运作,在故宫内开设的星巴克肯定是经济上最合理的(租金{zg}),那么它向国家纳税自然也是{zg}。而国家拿到这比税款之后可以做些机关紧要的事,如教育医疗等。既然星巴克也尊重故宫的传统,暂时让它运作又何妨?等大家不同意了或都小康了再撤不迟。
综上所述,我认为任何民族主义的论调其实都是不经大脑,我们还是务实起见比较靠谱。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