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姑苏晚报》“陌生债主助213户村民建新家” - 好人一生平安 ...
转《姑苏晚报》“陌生债主助213户村民建新家” [转贴 2010-05-20 16:05:31]   


    本报特别报道组发自安县
    住在别墅式的新房子里,安县黄土村213户村民觉得很幸福,同时也感到一些压力——压力来自于他们为了重建家园而借的债务,其中的部分债务,来自于从未谋面的陌生债主。
    这些奇特的债务,是原北大教授、现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副院长、《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何志毅,帮他们牵线搭桥借来的。 “5·12”地震后,何教授发起了一项“一帮一”计划:一个城市家庭或者一个企业,对口无息借1-2万元钱给一个方碑村家庭,解决村民重建的资金缺口。
    方碑:“教授们的村庄”
    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屋檐下的串串红灯笼……
    {dy}次走进方碑村,记者实在无法将眼前的景象与“地震极重灾区”联系在一起。然而,方碑村确实曾经是极重灾区,据村委会主任王昌全介绍,5·12地震中,全村661户村民,95%的房屋彻底垮塌,全村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当晚,我就在盘算灾后重建的事情。”王昌全,这个1981年就开始担任副大队长的基层干部,想了整整一夜,直到“想得脑壳痛”,也没想出个结果来,他觉得,依靠村民们自己的力量,要想重建家园不知要到哪一年。
    2008年5月20日,村里来了一个中年人,“看起来挺有文化”,身后跟着一群年轻人——时任北大教授的何志毅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来到了方碑村。何教授一行带来了村民们最需要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同时带着一个重要的课题:知识界如何帮助灾区重建。
    何教授在方碑村呆了两个多月,走访了大量的受灾农户,他调查发现村民建房成本大概需要6万-8万,资金来源有几个方面:村民自筹2万左右,政府补助1.6万-2.2万,信用社可以xx1万-2万,辽宁对口援助单位补助4000元。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还有2万左右的缺口。
    作为经济学家,何教授熟知一个xx的案例: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了大饥荒。 1976年,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尤纳斯教授自掏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村妇,使得42个制作竹凳的农妇永远摆脱了贫困。 1983年,尤纳斯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为切实解决世界难题——贫困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觉得,自己可以参照这个案例,为方碑村做些贡献。
    很快,何教授与村干部们拿出了一个“一帮一”的借款方案:发动城市家庭和企业,对口无息借钱给方碑村家庭,解决村民重建资金缺口。
    何志毅教授在《北大商业评论》及相关网站发表了《恳请信》:“我恳请你们,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是中国最无助的人群;还因为,其实所有人的祖先都是农民,我们只是先进城了一步;还因为,中国计划经济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至今仍未改变,我们城里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亏欠着农村人。我恳请我的朋友、我的学生、我演讲的受众、我的书和文章的读者,恳请你们参加‘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的方碑村试点……有人说,农民借了钱不会还,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还。如果有人不还,我可以替他还,但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
    参与“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的{dy}笔汇款来自北京大学王立彦教授。为“一帮一”计划奔波的还有南开大学教授白长虹,北京大学教授张红霞、王其文、张俊妮以及上海交大教授颜世富。
    方碑的村民们无法记住这么多教授的姓名头衔以及他们所在的大学,只能用“北大教授”来统称自己的恩人们。
    借钱村民每人都打了“借条”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我们村举行了重建奠基仪式,”王昌全说,在此之前,中国企业责任同盟在绵阳设立了分支机构“绵阳市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并设立了专门账户,专门用于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借款;绵阳协会是受绵阳市民政局、财政局以及投资促进局三方监管的NGO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很快,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成都、绵阳等地的借款陆续汇入了这个专用账户。
    当年8月,方碑村213户建房资金困难的村民和未曾谋面的“债主”们签订了借款协议,该协议为格式合同,是何教授与村民们反复商量后拟定的。
    协议约定:借款为无息方式;期限为5年,从2009年的5月12日至2013年的12月31日;每年归还1/5,还款日期最迟为当年的12月31日。协议规定,借款的村民如果不能按时还款,要把农用土地使用权全部上交给村委会管理,用土地所产生的收入偿还借款;将自家新建的房屋产权证抵押给村委会,直到将借款还清后才能拿回。此外,为了防范风险,合同还规定必须五户联保。就是说,一个村民借款,必须要另外四户村民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此前,方碑的绝大多数村民未曾见过条款如此详细的合同,虽然看起来很复杂甚至有些看不懂,但他们非常信任真诚帮助自己的“北大教授”,爽快地签了字按了手印。
    每一笔款项都受到企业同盟、方碑村村委会的监督管理以及使用。方碑村的重建速度快得惊人,去年春节前,村民们就搬进了新居。
    首批还款,彰显灾区群众诚信
    今年4月15日,方碑村借款的村民们还了首批借款。
    70多名村民当场归还现金20万元,加上之前归还的现金及转账13.26万元,共计归还33.26万元,占应到期归还额36.2万元的91.9%;尚有9户村民未能及时归还借款,其中4户因家里遭遇特殊困难而被允许缓缴,5户因年初饲养投入过大资金无法周转而缓缴。虽然有困难,但这些村民都表示尽快想法筹钱,争取5月底之前归还。
    村民苏秀琼在“一帮一”中无息借了1万元,按契约规定,这次到期应还2000元。但她家庭十分困难,养兔场在地震中全部被毁,5岁的孙子先天性心脏病,去年做手术花了几万。她还是从娘家兄弟处借来1000元钱,还上了这笔款。
    王昌全说,当初对于还款率,何志毅教授把目标定在了95%,“我拍胸脯向他保证,肯定会超过99%。我们灾区群众肯定是讲诚信的,地震后任庆春陪何教授来村里考察,把一个装了几万元现金的包随手放在帐篷里,但分文未少,他深受感动,掏出10万元借给咱们村。 ”
    首批33.26万元还款,如今又被“反哺”给了方碑村,出借人们再次将这笔钱借给村里发展生产。
    “借款给了我们尊严和动力”
    5月13日中午,村里正在进行重建的扫尾工程,铺设{zh1}一段水泥路。村民李建华开着自己的小型装载机,正在工地上忙碌着,他是方碑村还款{dy}人,今年元月5日就提前还款。
    5·12地震后,李建华看中了灾后重建的机遇,花了2万多元买了这台二手装载机,在安县、北川的重建工地上打工,“生意好时,{yt}能挣几百块钱。 ”李建华觉得,和捐款模式相比,他更喜欢何教授的借款模式,因为,捐款尽管也包含着爱心,但自己难免会产生“被施舍”的感觉,“现在这钱是借的,我要靠自己的劳动还上。 ”
    然而,随着重建工作逐渐进入尾声,李建华的生意也逐渐清淡,他得重新寻找生计,但他有信心3年之内把借款还清。
    另一位较早还款的是村民王进,他在春节后就把今年的部分还上了。记者见到王进时,他正在把5头肥猪装上三轮农用车,准备去市场上出售。王进是村上的养殖大户之一,他的养猪场目前存栏100多头生猪。
    王进同样赞同借款模式,“太多的捐款可能会催生惰性,部分不自觉的村民,说不定就把捐款拿去喝酒了。 ”王进也有信心在3年内还清借款。
    为了提高村民的还款能力,村里拿出了发展经济的方案。王昌全介绍,今年6月养鸭基地就要上马,“养樱桃谷鸭,绵阳有企业已经和我们达成意向,以1.5元一只的保底价收购我们的鸭蛋,我们打算养一万五千只鸭子。 ”
    此外,村里还准备上蔬菜大棚、水产养殖、硒米种植等项目,“目前村里人均年收入4900元,我们打算今年提高到6000-7000元。 ”
    “方碑实验”有望推广到玉树
    何教授的“方碑实验”,在学界受到了高度评价。“何教授们在方碑村的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给出的一份‘汶川答卷’,它充分体现了知识者的良知、能力与远见,我很为它叫好。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博客里写道。
    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认为,这种“一帮一”计划有两点推广价值。首先是一对一,避免了中间模式。无论是资金或者物资,能够一对一到达需要的人手中,无疑是{zh0}的,其次是无息。以前是政府在做这些事情,现在不仅民间在做,而且知识界也加入进来,既有实践意义,也能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如果这套方式能够大规模普及的话,我们一定要找到一家基金会,以前做过这类事情的基金会或者小额信贷银行一起来做,它是很复杂地一家一户去评估,一家一户去放款,{zh1}还要一家一户回收。 ”何教授说。
    何教授有个“光电理论”:在灾后重建中,政府是阳光,企业是电光,个人是烛光。他表示将赴青海玉树灾区,看看能否在玉树找到类似方碑村的试验田。

 

(因为转报时,照片不能转,我就将“重建后的方碑村的小洋楼”和“再访灾区,收获梦想”新闻采访线路图拍了照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转《姑苏晚报》“陌生债主助213户村民建新家” - 好人一生平安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