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程序即它的筮法程序。它适用于也只适用于《周易》自己的运行环境,它是提出和摄取疑问的运行规程系统。运行这个程序看到,在烦琐而平心静气的揲蓍过程中,人一步步地陷入到易的情节当中;随着一卦的筮得,贞问人的疑问跟特定的易画对应了起来;进而,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疑问(贞问)也跟设定的答案结论联系了起来。这时,贞问由于跟特定的画(卦爻画)的对应,链接到《周易》的答案结论体系中来;这时,那些虚设的答案结论才因“叩而决之”有了应对而不再为虚,保证和实现了整个《周易》的完型过程。 应当说,《周易》的实质正是展现于这样一个在完型基础上发生的运作当中。参与进入到这个运作当中,才能说是来到了《周易》的内里,因而也才能够真正看清它的内里。 四 在《周易》的里面,引人注目的是一段十分明显的大空白。 占筮方法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随机性。这导致了疑问跟卦画从而答案(卦爻辞)对应上的分散性和随意性,答案跟疑问的应对关系会山现种种在常规看来不相应对的情形。如,“一,答非所问。即,经卜筮而找到的相应卦爻辞结论与所提问题看上去不相干;二,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比如,对相同的问题,所起的卦中有两个以上动爻,且它们(卦爻辞)的结论相去甚远,甚至相互矛盾。如同人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或如,不同时间问同一问题起不同卦,且结论不一。像此一卦言‘有终’而被一卦谓‘有悔’之类;三,与之相类,不同问题而同一答案,等等。”此等不应对情形表明,《周易》展开的判断(答问)过程是不充备、不完整的。说具体一些就是,假揲蓍而摄取的贞问跟《周易》预设的结论,二者之间看起来没有什么作为介质的存在,并不必然存在使判断成立的来自经验的或理性的依据。这是《周易》思维运作过程中的的一个盲点,纳入正常的思维程序比照说明它,它是一段判断依据上的“空白”。 然而,这个空白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不计判断的功利性如结论真假与否,而将《周易》的这种思维运作看作是一种真实的判断过程,将它看作是发生于人们身上的一种思维的实际情形,那么,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有效的、能够正常运行的思维程序会包含一个毫无意义的环节,何况是关涉运行结果的中介环节。反过来倒说明,它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周易》设计的深奥之义应当在于此,它的灵魂应当在于此。 我们需要站到《周易》的外边,理性地看待、xx这段空白。没有判断依据,就需要找出判断的依据;是空白,就需要填补空白。关键是如何找、找怎样的依据,如何以及用什么来填补空白。由于是在人们运作《周易》时出现的思维上空白,所以,不能由调整《周易》的硬件系统改变运行环境来填补,而要由运作主体——人的思维自身来填补;由于这个依据空白是在人们随机的“叩之”、 “决之”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调整《周易》环境也不可能作出什么填补,而要由活生生的处于特定现实中的人来做即时的填补;由于答案与疑问的关系本来就违反理性的程序,即,属疑问对应答案而非答案针对疑问,所以人们不能用逻辑的、理性的方式而只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来填补。这就是说,当《周易》留下这种空白时,它同时也给人们限定了或留下了藉以填补空白的方法;当人们运行《周易》而对这种空白之时,便xx了这种填补法。什么是这种填补法?不难发现,它跟发生直觉的一些要件是相吻合的。它们是:一,直觉是在人们面对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思维运作中发生的;二,直觉是在人们处理问题的临场情境中偶生的;三,直觉不遵循因果律等理性原则。这表明,《周易》限定的或留给人们的所谓填补方法,是直觉式的填补法,填补的是直觉思维导出的依据——不排斥可为理性认同的依据。同时,毋庸质疑,所谓“填补法”也是一种“开启法”。《周易》用它独特的方式提供了开启直觉大门的方法,由现实的人就现实的事将直觉思维把握到的判断依据填补进去。 总结上述:《周易》是一个动态的完型结构系统,它的完整内容、它的精髓,体现在也只能体现在这个完型系统的过程,即由此而xx的人的现实的判断过程当中。深入其中发现,《周易》以它的特殊系统运作着一项特殊的功能——打开直觉的大门。 在有关《周易》直觉的问题上,有许多内容值得深入探讨。需要专门指出的是,一,虽然直觉在人的认知行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直觉判断并不能保证判断为真。我们之所以考查并强调《周易》开启直觉的作用,原因在于,在今天我们对直觉思维知之甚少,科学尚未提供真正有效地调动直觉作用的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周易》“像是一个用来接受直觉内容的容器”,为考查和研究直觉提供了一个范例;二,《周易》绝非仅仅提供了开启直觉的操作方法。从它所包含的思想,尤其是后世易学(含易传)提出的易学思想来看,《周易》学说(准确些说是易学学说)还建构了相应的阐释学模式,如以“象”为核心范畴的模式;三,由于直觉判断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依赖共有的理性,所以,《周易》的开启直觉之功本身就意味着,当它打开那扇大门之时,哲理之源随之涌来,神秘之流也随之涌来。但无论如何,它的种种尝试、探索、假说以及经验、教训,对深入研究直觉问题来说,却是极有裨益的。(赵继明 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