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孩子- 不懂的日志- 网易博客

有梦想的孩子

2010-05-22 23:00:23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前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忽然感动。虽然标题与我的信仰大相径庭,还是想摘录下来,献给高中的孩子们,献给正在奋战高考和即将奋战高考的孩子们。

        昨晚加班到11点多,遇到了诗,跟她的爸爸手牵着手走在晚自习回家的路上,看着她们父女俩单纯的笑容,再次感动。

        感动于诗的执着。她从小学起就是个勤奋的孩子、有目标的孩子,向来知道自己在做这么,想要什么。然后初中、高中,从她和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看着她持续前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每看着她,看着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我总欣慰自己曾经当过班主任,曾经离孩子们那么近过。

        满月时,她来看我和熙宝贝。我叫她跟同学们介绍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其实她高一时有段时间也很不适应,所以成绩在年段不是很理想。因为从初中升到高中,突然发现作业一下子多了起来,就开始有了未完成作业的经历,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的状态。但是她又是一个比较律己的孩子,看着昨天的作业没完成好,就开始难过,第二天又开始补{dy}天的作业,那么第二天的作业又无法全部完成。就这样滞后——追补——滞后——追补……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来她意识到这点,第二学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做到多迟,都要把当天的作业完成掉,虽然辛苦,可是一段时间积累下来,就慢慢适应,然后成绩也慢慢提升了。她还跟同学们讲,只做基础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向难题挑战的精神,多做难题,成绩才可能提升到一个境界……我看着她,十分感动,终于再次亲眼验证了“付出才有收获”的真理。

        感动于父爱的伟大。诗说上高中以来,每晚晚自修11点下课,她爸爸都在校门口接她,然后陪她一起吃完夜宵再回家,风雨无阻。家有高考生,或者准高考生,每一位父母都是这样的牵肠挂肚,每一个孩子的成绩背后都包含着父母的心血,因为这样,成绩就显得格外的沉甸甸。

        于是坚定了我摘抄这篇文章的信念,希望这样的文章能带给高中的孩子、学习中的孩子、有梦想的孩子,以力量和启示。有梦想的孩子 - 不懂 - 睿 思 阁

 

        【作者简介】

     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劲锐标记】        

     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地做了300套xx。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无趣的辉煌”,她笑靥如花。为了梦想,无趣点也蛮值得的!

    【全文】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林丽渊

        高三的生活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抱着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做一个称职的、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xx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dy}页上,只有一句话: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变成现实。”这3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这真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惠待遇”,我们都没有。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
    高三上学期,10月份,{dy}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yt}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拼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dy}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与高三学生相关的榜单和通知,我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5楼的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嘴里塞满了饭的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这是我的{yt},我不知道这样的{yt}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xx如约而至,轮番轰炸。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xx“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高三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jd1}属于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写得密密麻麻的xx,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xx。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又很值钱的家伙,在那年的秋天,它的威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恐惧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是身经百战,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要到来的考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分数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xx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的学习计划非常周密,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yt}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zd0}的努力。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za},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zh0}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逢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的努力。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zh1}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zh1}的狂欢,心好象沉在某个寂静之处,不知道哪来的xx和风轻云淡。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yt},我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一个人都没有。我循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拿到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xx而已吧。两天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答完了数学的选择和填空。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dy}句话是:“我把xx全都填满了,除了数学{zh1}那道题,我很满足。”往家里走的时候,心中藏着我只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好久,所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后来知道自己成为了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再狂喜,虽然我也想过那个名号。随后我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里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xx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还有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xx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参考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个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课本5本,背了七、八次;地理的地图,被我剪贴了满满一大本……翻弄着一套套xx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才会在高考中顺利过关。我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是{jd1}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重要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有梦想的孩子- 不懂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