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稻谷香自苦寒来 继续《那》书中遗漏的文章_lifeng121344_新浪博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古至今,这不朽的诗句几乎是每个呀、呀学语幼儿的必修课。然而,有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也未必懂得粒粒皆辛苦。我有幸在xx后期遵照伟大{lx}xxx的号召“屯垦戍边,亦兵亦农”来到内蒙兵团二师十五团一连,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才真正体会了那是一种怎样的“辛苦”。
     翻开中国地图,最醒目的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两条伟大的母亲河:长江、黄河。而我们十五团就驻地在黄河的最北河畔,属于河套平原的五原县境内。当地老乡传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说黄河水给了河套人民富裕的生活。
     河套地区之所以富,根本上就是因为有黄河水的灌溉,河套一带不像有些农村要靠老天爷吃饭,天不下雨就干旱,天下大雨就水淹。而河套一带,大河、小河、进水渠、排水渠星罗密布,井然有序。水是生命之源,河套人民充分利用了水资源种植水稻,我们兵团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了大面积的水稻。
    就在种水稻收稻过程中让我亲身体验了粒粒皆辛苦。记得我刚到连队,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dy}次轮到我给浇地的战友做夜宵,没经验,也不知浇地的战友几时吃饭。处于极度的责任心,提早准备好了馒头、菜。还熬了一锅糜子米粥,等会儿不来我就压火了,又怕战士来,又通火,反复多次。战友终于回来了,马上开饭,馒头、菜很好,当掀开粥锅盖,一股糊焦味窜出来,锅底还兹兹作响,彻底的糊了。再看战友们小眼直瞪,嘴角下撇,怨言四起,个别战友用勺子敲打锅边给我起哄。当时我心里是一肚子火,心想:谁让你们这么晚来,我一遍遍热,结果糊了,怨我?没办法,战友们凑合吃吧。当时,真不懂得浇地的辛苦。
    当我调到大田班,夜里执行浇地任务时有了切身经历才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深感内疚。
    浇地时节,从巴盟到连队是有组织有安排的,一级级地将滔滔的黄河水经干渠、支渠引进一望无际的稻田。
    白日里,和煦的阳光撒满大地,身着军装的兵团战士头戴金色的大草帽,捋胳膊挽袖子地挥动着铁锹开口放水,哗啦啦的渠水流进绿油油的稻田,滋润着绿苗为战士起舞,哗啦啦的流水在为战士歌唱。远处望去纵横交错的白杨树是碧绿的,期间的块块水田中浸满水的稻苗,又别样的新绿,战士身着的军衣是军绿色,大地的深处耸立的山是大青山,在这绿色的世界里充满了黄河水,是母亲黄河养育了大地,养育了敢于战天斗地的兵团战士。
     浇地工作最困难是夜里,茫茫大地一片漆黑,只凭借小马灯那微弱的光圈浇地非常困难。窄窄的田埂布满水,战士走在上面一步一滑,稍不留心,就滑进水中,泥水冒着泡地灌进鞋里,内蒙的夜,不管在冬季还是夏季都是寒冷的,夜里浇地我们都要穿棉衣,鞋里再灌进凉水,那滋味是不好受,可又不能回去换鞋只好挨着。当时这点苦不算什么,有时渠堤决口,河水泛滥战士们跳进水中先用身体挡住水再用一筐筐土把决口修好,一场水战下来,战士们浑身上下从里到外湿成一片,就这样年轻的兵团战士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早已溶进他们的血液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头顶烈日,在旱地上锄草即便是汗流浃背所受的辛苦,要比起在水田里拔草所承受的艰苦是轻的多的多。当水稻长到半尺时,水杂草也风长,就要把杂草连根拔掉,一望无际的稻田要把草全部拔掉谈何容易,兵团战士一整天、一整天地赤脚泡在稻田里,皮肤泡浮囊了是小事,还要和“海路空敌人”作战,水田在烈日的烘烤下热气腾腾,站在稻田里就像进到蒸锅里。水中拔草必须把袖子裤子挽起半截,猫腰一把泥一把草地工作着,成群的黑斑大蚊子、比芝麻粒小的小咬称直升机骚扰着战士们,内蒙的“小咬”毒性大,咬上马上xx一大片,这种小咬最怪的是专门往耳朵眼里钻,还不出来,咬得耳朵肿得老大,痒痒得厉害,拼命地挠拼命地抓,非抓破皮肤不可,接下来就是xxxx,流黄水。再看海里的敌人,战士们赤脚踏在稻田里,不时就被藏在泥水里的石子或其他杂物扎破划破,{yt}劳动下来战士们不知要挂多少彩。
    当绿色稻田换上黄灿灿金装时,开镰收割的战角吹响了。经过了一年流血流汗辛苦劳作终于换来了稻谷飘香。连长那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的话音刚落各班排战士纷纷向党向领导表决心:一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圆满完成收割任务。
    收水稻任务重时间紧,战士们每天披星戴月连轴干,只见战士们个个赛小老虎,在齐腰高的稻海里拉开架势,前腿弓,后腿绷,左手抓稻子,右手把镰挥,使足了劲拼命往前割。两个人一组,{dy}个人负责打腰子,第二个人负责捆。你追我赶一会就割倒一大片,再看战士汗水已经湿透了大半截衣服,总是毛腰低头一个姿势,累得腰直不起来,可谁也不肯稍事休息。割伤手,甚至割到腿上的也是时有发生,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鼓舞他们继续奋斗。
      经过十多天的磨爬滚打,稻子全部割好,但距离稻粒安全进仓还有几道艰辛的劳动。比如:运稻、晒稻、脱粒、扬场、打包、入仓。
    我们连的稻田离打谷场近的2里地远的也只有5里地,但在拉稻子时简直是长征。年轻的兵团战士用稚嫩的身躯拖着笨重的地排车,车上装满稻子,为了多装每个车的四周再用四根棍子绑上这样一车装的量就是两至三车的量了。稻田的地坎坷不平又给拉车增加难度,战士肩上套着拉绳,身子前倾成30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滴滴汗水洒了一路。
    晚上伴随脱粒机的轰隆声,打谷场上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稻穗被扬上天,再落进机器的进口,经过机器处理分成两部分,稻粒从下出口装入麻袋,大量稻秸从前出口落在地排车上被拉走,看似简单,其实也很苦,铺天盖地的稻秸、稻末伴着沙土从天而降,毫不客气地落在战士们的头上、脸上、身上钻进脖子里。让人痒痒得难受。度过一关又一关,{zh1}还要肩扛百十斤重的稻子,沿着踏板一袋袋小心奕奕地送进粮仓。从种水稻到收获的每个过程没有不流大汗不付出艰辛的,实实在在的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斗转星移,数十寒秋,历经风霜洗礼的兵团战士,如今已是迟暮之年,遥想当年,依稀会有稻香拂面。就是因为有了那样的历练,有了那样的波澜壮阔才造就了这一代人的铮铮铁骨,xx屈服,在个自的领域中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也正是有了这一代人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才使得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取得累累硕果。
   苦寒之后,稻香盈盈,兵团时代已然成为历史,可哪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早以成为这一代生命的一部分,且xx落幕。

                                                        
                                                  作者 赵喜萍
                                                  转自九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稻谷香自苦寒来 继续《那》书中遗漏的文章_lifeng121344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