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流传已广的谬论- 胡锋的日志- 网易博客

“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流传已广的谬论

2010-03-12 10:28:49 阅读519 评论3 字号:

 

当粮食价格出现波动,政府出手干预价格时,一个经常挂在口头也经常见诸媒体的理由是,粮价是百价之基。说的意思是,粮价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物价的稳定,粮价的上涨往往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所谓,粮价稳则百价稳。

这是流传已广的谬论,是以正视听的时候了。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是以能交换到的纸币数量来表示的。如果全社会纸币总供给量保持不变,那么当一种商品需要用更多的货币交换(意味着该种商品价格上涨),那么其他商品能够交换的纸币数量必然减少(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下跌)。但是如果纸币供给量可以随意增加,当一种商品需要用更多的货币交换时,用于交换其他商品的纸币不一定减少,xx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这样的话,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会上涨。

粮价不是百价之基,货币才是百价之基。如果控制了货币供给,粮价上涨非但不会造成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反而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的下跌(除非其他商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如果粮价上涨,其他商品价格也涨,在排除社会商品总供给出现下降的前提下,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货币的供给增加了。可以说,纸币流通以来,绝大多数物价的整体上涨都是因为发生了“通货膨胀”(这里我用的“通货膨胀”注意与流行的区分),而不是因为商品的总供给突然整体下降。

然而,现实中,粮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且涨幅往往是{zd0}的。这就给大家一个错觉,以为物价水平是由粮价带起来的。在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吃基本上就是大多数人的全部,粮价上涨对民生影响极大,这也是历来政府重视粮价的原因。政府对粮价的干预顺应了民意,当然农民除外。因为,政府干预的往往是粮价的上涨。当然,近几年,由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得到xxxx,在吃上的支出比例大大下降后,政府对粮价的干预渐渐转向,对粮价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强。3月11日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上涨2.7%,食品价格涨幅高达6.2%。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大幅{lx1}于CPI是不是意味着供给相对短缺呢?不是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粮食生产刚刚经历了一个近于{swql}的连续6年增产,粮食库存非常充裕。这种情况下,粮价还是出现大幅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几年政府的强力价格支持政策所致。当然,永远不要忘了,这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货币的“功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流传已广的谬论- 胡锋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