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初中化学趣味实验集锦

引用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集锦

2010-05-18 20:29:44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引用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集锦

密写信
  
  〔实验原理〕
  
  在白纸上用无色试液写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迹,再用能与这种无色试液作用显示一定颜色的试剂来处理,就能显示出所写的字迹。例如: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
  
  〔实验操作〕
  
  ①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可以反复若干次。
  
  ②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粉笔xx
  
  〔实验原理〕
  
  强氧化剂氯酸钾与强还原剂红磷混合后,受到撞击即激烈反应,发生爆炸。
  
  5KClO3+6P = 5KCl+3P2O5
  
  〔实验操作〕
  
  ①在蒸发皿中先加入适量无水酒精(切记!!),再按质量比2:7取少量红磷与氯酸钾的细粉先后加入其中,并浸没在酒精中,用角匙在酒精中轻轻将氯酸钾与红磷拌和均匀,备用。
  
  ②取若干支粉笔头,在粗的一端用小刀挖出一个锥形孔穴,用角匙向孔穴中装入氯酸钾与红磷和乙醇的混合物,满后用粉笔灰按在其上,外观仍如粉笔一样,放在阴凉稳妥处,让乙醇和水自然挥发掉,数小时后即干燥了。取此粉笔头,使装有红磷与氯酸钾混合物的一端向下,用力摔向坚硬的地面或墙壁,立即发生光、声、白烟共生的爆炸。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
  
  ①氯酸钾与红磷必须浸没在酒精或水中才能拌和,干时拌和极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②制好的粉笔xx要及时摔响,剩余的混合物要放在铁盘中点火烧掉,不能贮存。 点火烧
  
  出蛇
  
  〔实验原理〕
  
  重铬酸钾、硝酸钾等都是强氧化剂,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和有色固体残渣,蔗糖在氧化剂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量的蔗糖碳化成黑色粘稠的焦炭。
  
  (实验操作)
  
  将 10 g蔗糖、10 g重铬酸钾、4 g硝酸钾分别研成细末,放在一张铝箔纸上混合均匀,然后卷裹在铝箔中,下端封死装进有底的硬纸圆筒里,水平放在稳妥处,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点燃口部一端的混合物,立即燃烧起来并有"蛇"从筒内曲曲弯弯地"爬"出来。
  
  魔 壶
  
  〔实验原理〕
  
  氯化铁溶液与不同物质反应,生成物的颜色不同。
  
  ①FeCl3+KSCN == [Fe(SCN)]Cl2+KCl
  
  (红色)
  
  ②FeCl3+3AgNO3 == 3AgCl↓+Fe(NO3)3
  
  (乳白色)
  
  ③FeCl3+6C6H5OH → H3[Fe(C6H5O)6] +3HCl
  
  (紫色)
  
  ④FeCl3+3CH3COONa → Fe(CH3COO)3+3NaCl(褐色)
  
  ⑤2FeCl3+Na2S == 2FeCl2+2NaCl+S↓
  
  (乳黄色)
  
  ⑥4FeCl3+3K4[Fe(CN)6] == Fe4[Fe(CN)6]3+12KCl(蓝色)
  
  ⑦FeCl3+3NaOH == Fe(OH)3↓+3NaCl
  
  (红棕色)
  
  〔实验操作〕
  
  取7只尖底高脚酒杯,事先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5%的硫氰化钾溶液、3%的硝酸银溶液、苯酚溶液、饱和醋酸钠溶液、饱和硫化钠溶液、1 mol/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 mL(看上去像似空杯)备用。
  
  表演时将7只高脚杯并排放好,从事先准备好的盛有55 mL 10%的氯化铁溶液的无色透明咖啡壶中,向各杯中依次倒入约60 mL氯化铁溶液,各杯依次呈现红色、乳白色、紫色、褐色、金黄色、青蓝色、红棕色。
  
  自制汽水
  
  取一支容积为500 mL、坚固有密封盖的瓶子,向其中加入30 g白砂糖、2 g精盐、l.8 g柠檬酸、适量香精,然后加入500 mL冷开水,盖紧盖子,充分摇荡制成溶液,{zh1}快速加入1.8 g碳酸氢钠并迅速盖紧盖子,摇荡几下即可饮用。
  
  铝器表面刻字
  
  ①配制腐蚀液
  
  向150 mL水中加入30 g硫酸铜晶体与50 g氯化铁,搅拌制成溶液,此溶液能腐蚀铝。 2Al+3CuSO4 == Al2(SO4)3+3Cu
  
  Al+FeCl3 == AlCl3+Fe
②铝器表面处理
  
  将要刻字的地方用细砂细心擦净,用毛笔蘸油漆写好字,阴干后在字迹笔画周围滴稀盐酸并用蘸稀盐酸的棉花球轻涂,稍待片刻,用干净的布拭去盐酸,擦净表面。
  
  ③蚀刻
  
  用毛笔蘸取腐蚀液涂在油漆写的字迹及其周围,稍待片刻,用水洗去,再涂一次或多次。{zh1}用清水洗去腐蚀液,用棉花蘸汽油擦去油漆字迹,这时便会看到铝表面出现稍微凸起的字迹。
  
  彩色焰火
  
  实验原理
  
  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用品
  
  瓷坩埚(或蒸发皿)、玻璃棒、研钵、长滴管。蔗糖、镁粉、KClO3、Ca(NO3)2、CuCl2(根据条件可增加其他金属的盐,例如Ba(NO3)2 、KNO3 、NaNO3等)、浓硫酸。
  
  实验步骤
  
  1.将等质量的蔗糖、KClO3分别研成粉末,然后混合。把混合物分成3份(或数份),放入3个(或数个)瓷坩埚中。
  
  2.在瓷坩埚中分别加入少量镁粉、Ca(NO3)2和CuCl2,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
  
  3.用长滴管吸取浓硫酸,分别滴在3个瓷坩埚中。可观察到瓷坩埚中喷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热敏纸
  
  【实验步骤】
  
  将氯化钴水溶液加入氯化铵水溶液中,用水稀释溶液至呈淡粉色,将纸浸入溶
  
  液中后取出晾干。该纸受热呈亮绿色。
  
  冰块着火
  
  [实验操作]
  
  ①方法一
  
  取一块冰,放在瓷盘中,在冰块中央放一块蚕豆大小的电石,稍等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移到电石上方点燃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可见"冰块着火"冒出浓浓的黑烟。
  
  ②方法二
  
  取一块冰放在瓷盘中,用小刀在冰块中央挖一xx,向穴中放一快蚕豆大小的电石和红豆大小的一块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金属钾,稍等一会儿,即有"冰块着火,冒出浓浓黑烟"的现象。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
  
  方法二要注意实验时人离远点,防止钾与冰面上的水反应散热慢,而且与空气充分接触,易发生暴燃,将钾飞溅出来灼伤人。
  
  一触即发
  
  〔实验原理〕
  
  乙炔通入银氨溶液生成乙炔银沉淀,乙炔银干燥后若受热、摩擦或撞击都会发生爆炸。C2H2+2[Ag(NH3)2]OH→C2Ag2+2H2O+4NH3C2Ag2 2C+2Ag
  
  〔实验操作〕
  
  在大试管中装入新制的银氨溶液15 mL~20 mL,向其中通入乙炔气体,立即反应生成灰白色的乙炔银沉淀,继续通入乙炔至反应xx后过滤,洗涤干净滤渣,将滤渣分为绿豆大小的若干撮,放在一张滤纸上在阴凉稳妥处风干。将风干后的乙炔银放在厚书本中,稍用力合上书本即发生爆炸;放在地面用鞋底轻轻一擦也发生爆炸;放在石棉网上微热或用星火接触也发生爆炸。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后的残留物一定要及时处理掉以确保安全。
  
  神奇的瓶子
  
  〔实验原理〕
  
  染料酸性靛蓝在溶液中能被硫化钠还原为还原态,呈黄色。在振荡时还原态的黄色靛蓝,又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绿色氧化态的靛蓝。两种颜色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色。
  
  〔实验操作〕
  
  取一只无色透明的500 mL的带有密封盖的玻璃瓶,加2 g硫化钠和200 mL蒸馏水,制成溶液,再滴加1%的酸性靛蓝溶液到整个溶液呈绿色,盖紧密封盖,静置,溶液由绿渐变→褐→红→橙→黄。振荡瓶子,则溶液由黄渐变→橙→红→褐→绿。再静置又重复前面的颜色变化,可以反复做几次。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要在25 ℃~30 ℃时做效果才好,如果冬天做,要用温水浴加热。
  
  切去火头和把火切为两截
  
  〔实验原理〕
  
  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一张细眼铜丝网压在火焰头上,由于铜网使火焰热量散失,穿过铜网的酒精蒸气温度下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出现网下燃烧网上无火的"火去头"的现象,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铜网上的酒精蒸气,又燃烧起来,造成火焰被"切"为两截的现象。
  
  〔实验操作〕
  
  取一张大小100 mm×100 mm左右、网眼l mm2左右的铜网,从酒精灯火焰上方压至火焰内焰中部,观察"火被去头";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网上酒精蒸气,观察火焰被"切为两截"。
  
  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检验尿糖
  
  〔实验原理〕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多,则病情重。检验尿液中的含糖量,可以用硫酸铜跟酒石酸钾钠与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的叫做费林试剂的药液来检验。其反应原理与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相同。
  
  〔实验操作〕
  
  ①配制费林试液
  
  取100 mL蒸馏水,加入3.5 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制成溶液I;另取100 mL蒸馏水,加入17.3 g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和 6 g氢氧化钠制成溶液II。将溶液I与溶液II分装在两只洁净的带密封塞的试剂瓶中,使用时等体积混合即成费林试液。
  
  ②检验
  
  用吸管吸取少量尿液(1mL~2 mL
  
  )注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用另一支吸管向试管中加入3~4滴费林试剂,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沸腾,加热后:(1)若溶液仍为蓝色,表明尿液中不含糖,"-"表示;(2)若溶液变为绿色,表明尿液中含少量糖,用"+"表示;(3)若溶液呈黄绿色,表明尿糖稍多,用"++"表示;(4)若溶液呈土黄色,表明尿糖较多,用"+++"表示;(5)若溶液呈砖红色浑浊,说明尿糖很多,用"++++"表示。
  
  自制豆腐
  
  【实验步骤及现象】
  
  (A)浸泡:称取 50 g无虫蛀、无霉变的黄豆放入一个 500 mL的烧杯内,加 300 mL水浸泡 24 小时(若气温较高时,中间可更换一次水),使黄豆充分膨胀,然后倒掉浸泡水。
  
  (B)研磨:将泡好的大豆放在家用粉碎机内,加入200 mL水,进行粉碎。
  
  (C)制浆:将研磨好的豆浆和豆渣一并倒入放有双层纱布的过滤器中抽滤,另取100 mL水,分多次冲洗滤饼,充分提取豆渣中的豆浆。滤液即为浓豆浆。
  
  (D)凝固变性:将自制的浓豆浆(或直接用市售的袋装浓豆浆)倒入一个洁净的500 mL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80 ℃左右,然后边搅拌,边向热豆浆中加入饱和石膏水,直至有白色絮状物产生。停止加热,静置片刻后,就会看到豆浆中有凝固的块状沉淀物析出。
  
  (E)成型:将上述有块状沉淀物的豆浆静置20分钟后过滤,再将滤布上的沉淀物集中成一团,叠成长方形,放在洁净的桌面上,用一个盛有冷水的小烧杯压在包有豆腐团块的滤布上,大约30分钟后,即可制成一小块豆腐。若用市售的浓豆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更为细嫩洁白。
  
  (F)保存:为了使制成的豆腐保鲜而不变质,将新制成的豆腐浸于2%~</SPAN< p>>5%的食盐水中,放在阴凉处,可使豆腐数天内保鲜而不变质。
  
  吸附法分离--红糖制白糖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
  
  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大晶体的制备
  
  【实验步骤及现象】
  
  1.五水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微粒,继续加入研碎了的晶体直到不再溶解为止。过滤饱和溶液,并将滤液盛放在烧杯中,用一根线系一颗比较规则的硫酸铜小晶体,悬挂在溶液中,盖上实验器皿使其不受干扰地静置几周,用放大镜观察,悬挂的小晶体逐渐长大,成为一块大晶体。
  
  注意:
  
  (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容器必须洁净。
  
  (2)温度和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要适当,浓度过大或过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大晶体的生成。
  
  2.用硫酸亚铁铵重复上述实验。
  
  离子运动的展示
  
  将一条湿润的滤纸用两根铜丝固定在试管上,滤纸与试管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将试管水平地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滤纸中央搭一根浸过高锰酸钾溶液的棉线,铜丝两端接12 V或更高电压的直流电源,可以看到紫红色离开棉线逐渐向阳极方向移动。
  
  从花中提取酸碱指示剂
  
  【实验原理】
  
  可以从植物中提取"指示剂",来"指示"一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不同的指示剂对应不同的颜色,同一种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实验步骤及现象】
  
  (A)选用颜色鲜艳的花或叶子,例如:木槿属植物、玫瑰或天竺葵。将适量的花、叶与适量酒精一起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所得液体的颜色与植物花、叶的颜色相近,说明提取较充分。过滤后所得滤液即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酸-碱指示剂。从不同颜色的花、叶中可以提取出不同的指示剂,但不要将不同颜色的指示剂混合。
  
  (B)用提取出的植物指示剂测定常用物质的pH并记录下各种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例如:氨水、小苏打溶液、漂白粉溶液、椰汁、茶水、水果汁、柠檬汁、石灰水、红甘蓝汁、唾液、肥皂液、糖溶液、醋、自来水和白垩灰浆等。再用通用指示剂测定上述液的pH,与使用植物指示剂的测定结果加以对比,便可估计出提取的植物指示剂的可测试范围及相应的颜色变化。
  
  例如:玫瑰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pH    1--------7----------14
  
  颜色 鲜红--桃红--粉红--绿--棕黄(橙黄)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
  
  做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可用"气室"法进行投影演示。
  
  方法是:在直径为12cm的培养皿中加一些水(水层高约0.5 cm),将其放在预热好的投影仪载物台上,把直径为6cm的培养皿放在加水的培养皿中;向直径为6cm的培养皿中加一薄层浓硝酸,然后再放入一小块铜片,立即用直径为10cm的培养皿盖在上面以形成"气室"(如下图所示)。
  
  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很好。可以看到,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铜片周围的溶液很快变成蓝色,同时产生气泡并推动铜片较快地移动,这时逐渐看到"气室"内产生红棕色气体,{zh1}直径为6cm的培养皿中的溶液全部变成蓝色。
  
  会变色的花
  
  器具:
  
  喷雾器1只、酒精灯1盏、滤纸若干。
  
  药品:氯化钴。
  
  方法:
  
  把滤纸剪成玫瑰花瓣的形状,用细铁丝把这些花瓣扎成一朵花,把氯化钴配成1mol/L的溶液,把它装在喷雾器中,将溶液喷到纸花上它变成玫瑰红色。
  
  表演时,把粉红色的玫瑰花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注意不要把花烤着了),它就变成了一朵蓝色的花,再把蓝花从酒精灯火焰上拿开,蓝色的花瓣上喷一些水雾,它又恢复原样,又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原理:二氧化钴由于盐中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它们的转变温度及特征颜色如下:
  
  CoCl2o6H2O (
  
  粉红色)
  
  CoCl2o2H2O (紫红色)
  
  CoCl2oH2O(蓝紫色) CoCl2(蓝色)
  
  当氯化钴溶液喷到纸花上,晾干后是CoCl2o6H2O,所以纸花是玫瑰色的,当把纸花加热到120℃以上,CoCl2o6H2O就脱水成为CoCl2,于是纸花变成蓝色。再往蓝色的CoCl2上喷水,它又变成CoCl2o6H2O,于是纸花又变成了玫瑰色。
  注意事项:
  
  若用电吹风代替酒精灯烘干纸花,效果尤佳。
  
  指纹检查
  
  [试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实验用品]
  
  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衣服上的污渍如何除去
  
  ①陈化了的蓝黑墨水污渍
  
  先用2%的草酸溶液浸
  
  3~5分钟,使污渍中的黑色鞣酸铁还原为可溶性亚铁盐。如果没有草酸,也可以用Vc药片揉擦,然后用漂白粉搓洗,再用洗涤剂洗涤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②圆珠笔污渍
  
  用水浸湿后用苯或丙酮搓洗,使污渍溶解分散,再用洗涤剂搓洗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③墨汁污渍
  
  用米饭放在污渍上加少量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份酒精和2份肥皂配成的溶液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净。
  
  ④红墨水污渍
  
  先用洗涤剂水洗,再用15%左右的酒精搓洗后用清水冲净。
  
  ⑤陈化的尿污渍
  
  白色织物上的用10%的柠檬酸溶液浸湿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有色织物上的用15%~20%的醋酸浸湿1.5小时后用水清洗。
  
  ⑥汗污渍
  
  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洗涤剂洗净。
  
  ⑦血污渍
  
  先用加酶洗衣粉和水搓洗,再用10%的氨水搓洗,用清水漂洗后再用10%~15%的草酸洗涤,{zh1}用清水洗净。
  
  ⑧水果汁污渍
  
  有色织物依次用浓食盐水揉洗→水洗→10%氨水揉洗→洗涤剂洗;白色织物可在漂白液(3%~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l~2小时后用清水漂洗。桃汁污渍可用草酸溶液浸泡数分钟后用水洗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初中化学趣味实验集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