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张家花园_edener_新浪博客

在看<真田太平记>,觉得日本战国书又要修改内容,暂时停下,待看完连续剧后再说。

今年元宵前,去了次张家花园。这是工作以前长于斯的地方,有很多情怀。但从未拍过照,这次故地重游,正好带了相机拍了一通。算是{dy}次非常仔细地看了建筑的式样(小时候都是在里面玩,熟视无睹的,从来未想到仔细看看建筑式样)。

每年老外学生来上海进行建筑实习,都会去这三个地方看上海:提篮桥的舟山路东大名路区域、威海路石门一路区域(威海路625弄、南京西路1025号附近)、凤阳路区域。

王安忆的《长恨歌》开篇就讲石库门,讲上海的弄堂。“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木楼梯是不打弯的,直抵楼上的闺阁,那二楼的临了街的窗户便流露出了风情。”作为传统的江南民居,石库门有点像现在的“townhouse”(联排别墅)。每户人家都保留着楼下客堂楼上内室,还有两厢,就算建在闹市区,关了大门也能自成一统。门上有铜环,周围一圈石头的门框。一家一家的联在一起,一排排的石库门住宅之间,是一条一条悠长的弄堂。

其中威海路石门一路区域,我就成长在这里沿马路的地方,十年被前拆迁了。这里聚集着上海所存不多的精美的弄堂,多有窄巷,向南京西路开口的一面即是威海路590弄张家花园,主弄的道路已经相当宽阔,支弄里的一排排房屋色彩愉快大方,遇上干燥而明媚的天气,老房子少了些苍凉,变得漂亮,走在这里真是非常畅快。它也非常适合摄影和写生,因为大多数建筑还没有太多的疮痍,细部也实在是{yl}的。

外挑的阳台、实心厚木的门扇、联排的仿西洋式建筑,走进威海路590弄张家花园,让人恍惚有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幻觉。张家花园是上海石库门代表性建筑,已有近80年的“高寿”了。条石的大门框、铜环扣门、天井、亭子间、晒台都成了石库门的标志性符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里几乎成了上海人最常见的居住地。一间房间里三代同堂、七八个人是常有的事情,往往是隔道帘子、搭个阁楼就是一方天地,吃喝住宿全在这方寸间解决。

这次在张园里正好有元宵灯会,可能是头一次在里面搞什么灯会的,专门立了“张园”的门头。我在里面看到一个老法师在包汤圆,王家沙的。老法师包得好,不会是传说中的王家沙老法师吧?真人可难得一见的。后来回家一查,还真的见到真人了。

 

王家沙老法师蔡立新独创的蟹粉汤团“薄皮12皱”

说到王家沙,人们必提当家“花旦”蟹粉汤团。当年,老蔡每天清晨5点钟跑市场,挑选蟹虾、大米糯米等原料,严格把关。老蔡独创的蟹粉汤团“馅多不肥、汁鲜不腻、薄皮12皱”的技艺,成为“镇店之宝”。问到细枝末节,原来窍门多多。比如汤团熟了应该翘起来成斜角45度,馅居正中。皮一定要厚薄均匀,否则烧时,薄皮要破,厚皮不熟。

看完老法师的手艺,接着拿着相机对张家花园拍了一通。回来查资料,也找了该地方的故事。来头可不小,可是昔日全国闻名的海上{dy}名园。这里的石库门建筑之美沪上{dy},可惜却未作为历史保护建筑保护起来。

我以前小学时的学校就是张园范围内的一个洋房,英式别墅,有很大的露台。栏杆是典型的宝瓶石头栏杆。外是操场。建筑内饰一般性,典型的有壁炉、胡桃木墙裙的。建筑大概在1990年学校改建时拆的,改成普通公房式样,太可惜了! 现在那小学甚至也不在张园范围里存在,1999年就搬迁到附近的一处中学校址去了,居然还巧的是我以前的中学所在地,也是老房子,但远不如张园那个好看。原中学则搬得不知踪影。

 

张园里以前我经常看病的医院,现在改名叫公惠医院。是个教堂式别墅建筑,建筑内饰较高级,是大理石的地面,楼梯也是大理石的。记得以前墙上还有装饰雕像,现在早没了。

张园里,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的房子,是以前静安房地局的办公旧址,静安房地局1997年搬出的,当年我也曾见证过搬迁的情形。这房子很漂亮,里面是典型的有壁炉、胡桃木墙裙的洋房。洋房是木结构,但顶是绿色的穹顶,象外滩一带石头大建筑一般的大穹顶,看来不是一般的建筑,在整个静安区里好象也难得一见,普通富人是建不起这等式样的住宅的。小时候就很喜欢这建筑,现在一查资料,不得了,这里原来还是张园以前最宏伟的建筑安垲第的旧址(有当年的图片,年左右就拆了)。

图中的建筑早就不见了,在19世纪20年代改建起了上海最早一批石库门新式里弄,这个地区的石库门质量之高,在上海也是xxxx,还夹杂着些许西式别墅。这里的西式别墅,有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正南的同孚大楼、正北的一个三角花园,还有近威海路一侧的几个别墅,大抵不沿街的,故保存得还可以。我小时候看到的别墅目前基本都在(除沿马路的小学被拆了),当时至少有5个别墅吧。

张园现在比我小时候破败了许多,园内除石库门还基本保留原样外,单独的别墅大多变得破得不成型。保护工作做得很差劲。近来政府有点重视,开始保护起来,由于仍未列入历史保护建筑名单,有点不安。

 

http://whb.news365.com.cn/xsz/200802/t20080221_1764171.htm

清末民初的海上沙龙张园

上海的xx园林,若论历史之悠久,当然首推豫园;而到了近代,影响{zd0}的则要数张园。张园称得上是市民{zd0}的公共活动场所,赏花看戏,照相观影,纳凉吃茶,宴客游乐,演讲集会,展览义卖……几乎所有的社会公众活动,张园都敞开大门包容其中。

张园地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此处原为农田,属上海县二十七保九图,土名大浜头。自1872年至1878年,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先后向农户曹增荣、徐上卿、顾上达、裘兆忠、陈掌南、顾聚源租得土地20.25亩,辟为花园住宅。格龙本以经营园囿为业,故布置颇具邱壑,有洋房一所,池沼一汪,种植荷花。四围沙路曲折,树木葱茏,旷场一片,细草平软。1879年,此地转租给英商丰泰洋行,丰泰洋行于同年及翌年先后添租华人徐炳春、顾顺坤土地两块,于1881年复将此地转给和记洋行。1882年8月16日,寓沪富商张叔和自和记洋行购得此地,计面积21.82亩,价银一万数千两,命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张氏味莼园的典故,源于晋代张翰故事。据《晋书.张翰传》,张翰,吴县人,才华横溢而纵任不拘,时人称为\"江东步兵\",被齐王辟为大司马东朝掾。他在仕途顺畅时,忽萌退意,一日托词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说是\"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辞官归里。结果,恋于官位的同僚多在政争中丧生,他却因此而得以保全。此事成为历史上不恋官位、退隐山林的xx典故。张叔和与张翰同姓,同是吴人,所以,用\"味莼\"隐寓\"张\"字,也有不恋官位的含意。张园大门题\"烟波小筑\"四字,取唐代诗人张志和(号\"烟波钓徒\")浮家泛宅之意,亦嵌一\"张\"字。

张叔和(1850-1919),名鸿禄,字叔和,无锡东门含锡桥人。来沪时间不详,大概是1870年代。他与李鸿章关系甚好,才干颇受李赏识。1880年,以广东候选道的身份,到轮船招商局帮办事务。1881年春,经唐廷枢、徐润禀请,被正式委为帮办。从1882年至1885年,他是招商局四个主要负责人之一,另三人为唐廷枢、徐润与郑观应。他起先经营海运、漕米,后专管漕米事务。1885年6月,丁艰离局回沪[1]。1885年9月,因招商局亏款问题,与徐润同被革职。1887年1月20日,因经营大陆与台湾间的商务,所乘万年青号轮船被英国一船撞沉,船上有83人罹难,他因没有随众弃船逃命,而是攀上桅杆,得以幸存[2]。此后,他似乎再未参与招商局事务,不知是否因大难不死而改变了此后的人生路向。他主要致力于实业,除了经营张园,还在《新闻报》、华盛纺织厂等企业中拥有股份,1915年任振新纱厂经理,并投资6万元,帮助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一厂[3]。 

张叔和颇善经营,也酷爱园林,接手格农别墅后,他又在园西先后向夏、李、吴、顾等姓农户购得农田近40亩,将其和原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园区面积达到60余亩,一跃而列当时私家园林之首。

1892年,张叔和又出巨资请当时上海xx的建筑设计师,有恒洋行的英国工程师景斯美、庵景生两人设计,历时整整一年,建造了一幢高大洋房,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中文名则取其谐音称“安垲第”。整幢楼洋派大气,单大厅就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宴客,为当时吸引人眼球的宏伟建筑,张园也因此成为上海{zd0}也最有特色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场所。

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览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如髦儿戏。清末,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清一色由女孩演出的戏曲班社,演唱京剧和昆剧,俗称“髦儿戏”,演员称坤角,一时大为流行。当时海上名园俱延邀名班进园演出,张园内吴新宝主演的《天门扫雪》,桂芳主演的《三娘教子》等俱一时名角名戏,博得众多掌声。张园内的“海天胜处”楼是当时演出“髦儿戏”最负盛名的一处场所,现在还能看到的小校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dy}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人来车往的热闹景象,透过园栅栏,能清晰地看到园内高挂着“毛(髦)儿戏”演出的水牌。当时引自国外的一些时髦游艺设施,如过山车等,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新颖的游艺节目很引人瞩目,但华人多喜欢看热闹,真正敢一试身手的并不多。为推广这项游艺节目,外国人还特地印制了明信片,广为宣传。

1909年《上海指南》所载张园各项收费标准是[11]:入门不取游资;登望楼,概不取资。泡茶每碗二角。茶座果品,每碟一角。洋酒,起码二角。点心酒菜,汤面每碗一角半,炒面每盘三角,绍酒每斤一角,鱼翅每碗八角,牌南每盆三角,狮子头每盘五角,卤鸭每盆三角。安垲第书场,每人六角。海天胜处滩簧,每人约二三角。弹子房租大木弹一盘给二角,租小象牙弹一盘给二角五分。铁线架,欲打者给一角。抛球场,租地一方,每月  十五元。外国戏有时有之,座价上等三角、中等二角、下等一角。照相,光华楼主人在园开设,其价四寸六角,六寸一元,八寸二元,十二寸四元。花圃,有玻璃花房,出售外国花,如石兰红、美人粉等,价数角至一元数角不等。又有益田花园,售日本花,如寒牡丹、樱花、青帘枫、红帘枫等,价目一元至数元不等。假座演说,包租安垲第,一日价四五十元,茶房另给十二元,夜加电灯费十二元,xx日酌加租价。如事关公益,亦可酌减。假座燕客,每次给煤水及伺候人等各费共十四元。厨房代办酒席,每桌自五元至十余元不等。 

在晚清上海,张园是市民各界{zd0}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园赏花,张园看戏,张园评妓,张园照相,张园宴客,吃茶,纳凉,集会,展览,购物……。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什么服饰{zlx}?到张园去看;哪位xx最走红?到张园去看;有什么时髦展览、新奇焰火、惊险运动、时事演说,到张园去看、去听、去参与!张园,最能体现上海时尚的地方,最能反映上海人气质、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

1909年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台,企图污辱中国人,霍元甲闻讯疾赴上海,亦在张园设起擂台,嚣张一时的奥皮音却吓得灰溜溜地逃走。此后,霍元甲于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办了我国{dy}所民间体育组织—上海精武体操学会(后改为上海精武会)。

张园鼎盛时期为1893年以后、1909年以前。1909年,哈同花园建成,虽不xx对外开放,但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此后,随着xxx、大世界次第兴起,地段、设施、经营手段均略胜一筹,张园更形衰落,1918年终于停办。

上海“张园”是在1918年停办的,随后的十几年中它的地盘上逐渐被一大片民居所占据.这快土地上保留至今的只有“张家花园”这个里弄的名称。虽然在这个里弄里已没有花园了,但是建在“张园”土地上的这片民居却能称的上是上海保留下来的最漂亮的石库门建筑群!

现在上海最xx的石库门景观就是“新天地”,但它现在已不是原汁原味的石库门建筑了,它只是保留了石库门的外观,而内部已经彻底改头换面了。就是这个“新天地”的原型当年也是一片陈旧拥挤的石库门。当你走如现今的“张家花园”,却是给你视觉一亮的感觉。“张家花园”主弄比一般里弄要宽阔的多,可以并排走两辆汽车,这里没有一般石库门里弄的拥挤闭塞感,因为这里的许多石库门房子不是联排式的。而是一幢幢独立建造的,每幢房子都有小巧的阳台和木制的百页窗,显得豪华和大气。两幢房子之间还留有宽阔的夹弄,从而形成了主弄-----支弄-----小支弄的复杂格局。中西文化在“张家花园”这些石库门房子处处融合着,它们有着欧式立柱的门框装饰,三角型或半圆型的巴洛克花纹的窗楣,高高的山墙上也饰有漂亮的浮雕。显然原来这里的住户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不像上海其他地方的石库门房子以中下层居民为主。

走进“张家花园”就像走进了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博物馆,因为这里的石库门房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保存的有非常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摄制组到这里来取景摄影。很遗憾的是这片上海最漂亮的石库门建筑群至今还没有被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的行列。

郑重声明:资讯 【再游张家花园_edener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