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笔记(第八章)_玖月_新浪博客

近日无大事发生,也无过多感想,

那就接续以前,粘些专业笔记,以备后用,

也方便一些学友们查找笔记。呵呵 

望来访博友不会感觉无聊透顶······

 

第八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

{dy}节  电视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物理剪辑   二、电子编辑   三、时码编辑   四、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

线性(linear)   需要按事件顺序从头到尾进行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缺点:1、模拟编辑系统信号全部为模拟信号,在复制时信号衰减,影响图像质量。

           2、系统设备较多,安装调试复杂。

           3、录像机只能进行线性播放,须反复搜索素材,导致磁头的磨损和磁带的损耗。

           4、难于进行修改。

非线性(nonlinear):素材的长短和顺序可以不按制作的先后和长短进行任意编辑。

特点:1、全数字化的制作流程

      2、系统集成度高。

        省略了除录像机以外所有的传统设备,xx了由于多种视频设备连接共用带来的视频损失,

        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制作的效率。

      3、编辑顺序任意性、跳跃性

      4、素材管理方便

        线性编辑审看素材只能看到一段。

    非线性编辑中每一个素材都可以以帧画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不必倒带,只需要用

    鼠标拨动一个滑块选中所需素材。

      5、充分体现编导意图。

      6、系统简单、可靠,易于维护。

      7、图象处理功能强大

      8、声音信号同步处理准确方便

      9、易于节目制作网络化,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基本构成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流程

  1、首先把来自摄像机、录像机或其他信号源的视、音频信号,分别经视频采集卡、声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硬件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到高速硬盘中。

  2、根据节目的需要,使用多种编辑软件对硬件中的素材进行字幕、特技等加工,{zh1}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节目需要的视音频片段。

  3、高速硬盘将数据流送至相应的板卡(视频回放卡、声卡)进行数字压缩及D/A转换,还原成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并送入录像机录制或直接刻制成VCD或DVD光盘。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构成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就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加一块或一套视音频输入/输出卡(俗称非线性卡)和一些辅助卡,再配上一个大容量SCSI硬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这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1、计算机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核心

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平台有:基于PC平台系统:此系统的xxx为{zg};  

   基于MAC平台系统:此系统属专业级的档次; 

   基于工作站SGI平台系统:此系统为广播级的水平,系统的性能好,但价格高

2、硬盘  它是影响系统功能和速度的重要因素。

  非线编系统通常分为机内硬盘和外置硬盘。

      机内硬盘:存储系统文件和编辑软件。 外置硬盘:存储视音频数据文件。

SCSI硬盘阵列:

     由于活动视频的信息量太大,1GB的硬盘只能存几十秒信号,54GB的硬盘也只能存25分钟不压缩图像,所以,专业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独立硬盘阵列为{sx}。

     硬盘阵列是利用若干硬盘驱动器加上控制器按一定的组合条件,形成一个大容量的高速存储子系统。

     目前一般采用独立于计算机的硬盘阵列。

3、系统的视音频处理系统

   除计算机和硬盘外,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还包括视频卡、音频处理卡、压缩解压缩卡、特技卡等等。

视频处理卡:它决定了系统所能产生的{zj0}画质级别。

   它提供系统的视频输入和输出接口,当系统处于输入状态时,视频处理卡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当系统处于输出状态时,视频处理卡将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视频信号。

   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步采用MPEG-2标准代替以前的帧内压缩M-JPEG方式。

用于电视广播的视频压缩比宜取2:1至8:1之间,音频的取样频率不低于44.1KHz

第三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操作流程

一、素材信号的采集   二、基本编辑   三、特技编辑   四、节目输出

一、素材信号的采集

二、基本编辑

1、素材窗口编辑模式: (1)打开素材窗口;2)控制器和播放; 3)选择入点和出点

2、精剪窗口编辑模式  3、时间标尺窗口编辑模式

三、特技编辑

1、场景过渡

2、{tx}处理   对一段数字视频本身可以进行特技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1、亮度、对比度和画面层次的调整

              2、色彩的调整,如色调的改变,色彩的替换等

              3、画面几何变换:水波纹、球面化等

              4、运动效果:可以使一段画面像文字一样进行移放、缩放、翻转等。

3、合成  数字视频处理的又一个强大功能时进行画面的多层合成,可以进行多层画面的叠加,也可以进行

         局部画面的叠加。  如色键抠像等,还可以叠加字幕。Premiere可以进行多达99层的叠加合成。

四、节目输出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输出分为两类:

  一是EDL输出,即编辑表。

   它是将把包括原母带时码在内的编辑数据文件打印以及输出到软盘上,以此来控制以磁带为媒介的编辑系统进行线性编辑。

  一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节目输出。

      模拟视频输出:用视频卡的回放功能将数字视频录制到录像带上。

      数字视频输出:通过数字接口将数字视频以数字格式录制到录像带上,或刻到光盘上。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不足    

非线性编辑系统有许多优点,也有欠缺之处,如:因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与传统不同,显得比较“专业化”;

受硬盘容量限制,记录内容有限;   实时制作受到技术制约,特技等内容不能太复杂;    图像信号压缩有损失,以及必须预先把素材装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之中……等等。

1、电视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

   因为在电视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应用特技效果,还大量使用长于5 s的镜头,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往往选用传统的线性编辑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s,以增加信息量,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

    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保证节目质量。

   把每条新闻编辑完成后,再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加新闻头、字幕和适当的特技等,进行整个新闻片的串接,这样编辑的速度很快,信号的质量高且效果好。

3、 在现场直播/录节目一般以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

     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特别是直播,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

    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在以线性设备为主的情况下,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笔记(第八章)_玖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