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_真金不镀_新浪博客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短篇杰作

                    ——《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中国有句古话:“贫穷则父母不子”(《战国策.秦策一》)。在旧社会,人穷了,不仅亲友与之疏远,就是父母也不愿把他当儿子看待。这种反映在家庭关系上的反常现象,到资本主义时代尤其严重。正如xxx.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注:xxx恩格斯选集{dy}卷第254页)。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莫泊桑(1850—1893)的xx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就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反常现象的作品。它虽不是描写“贫穷则父母不子”,却画出了一幅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在小说中,莫泊桑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兄弟邂逅的场面为分水岭,把在此前后人物思想态度的截然不同的变化,作了充分的描述。鲜明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是{dy}次接触到莫泊桑的小说。当时xx还没有结束,家中在xx初期被造反派抄家时抢走的我父亲珍存数年的几千册书籍遥无音息不知下落;学校的图书馆早已查封,无论图书馆的门还是几个窗户,全被用白纸和木板做的封条即交叉型的长封条用钉子钉牢封闭。由于这图书馆是坐落在学校体育场的一偏僻地带的平时几乎无人驻足或路过的几间平房里,属于被遗忘的角落。那年代学校经常无故不上课,不是组织学生去工厂学工,就是去郊区农村学农,跟着农民去田间割麦子拾麦穗什麽的。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我的哥哥读初三要毕业,和他的几个家在军分区的同学下午常常在学校体育场踢足球或打篮球,其实他们目的就是能够悄悄溜进这图书馆在里面看小说。时常回家很晚。xx初期我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xx,受尽造反派的折磨和批斗以及劳动改造。妇救会主任出身的母亲和孩子全家遭殃受尽苦难。但父亲历史清白才十几岁就参加革命、战场上枪林弹雨多次负伤属老革命,也就在“落实政策”时被“解放”。在家等候发落。母亲每每看到天黑我哥哥还不回家吃晚饭,就恐慌不安,就派我出去找。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就在远离体育场的白杨树下坐在地上盯梢着他。临近傍晚就看到他们几个鬼鬼祟祟地脖子上挂着黄xx书包,敏捷地爬上铁钉钉着白纸条和木板的图书馆窗户,掀开木条打开窗户就全跳进去啦!我吓了一大跳却也不假思索急匆匆跟了过去!我也从窗户上跳了进去。气的哥哥惊诧的瞪大了眼相当恼火的说:“你来干什麽,还不赶快滚出去?万一被人发现了你跑不掉的!”哥哥的同学说:“留下可以但不准告诉家长。我们又不是来偷书的,就是来拿几本小说看完就送回来。”我答应着,也学着他们借着撒进的昏暗月光在布满尘土脏兮兮的一排排书架上寻找着要看的书。只片刻工夫大家就装满书包,吓得顺着原地溜出去都跑啦。回家路上,哥哥和同学边走边不谋而合异口同声唱起了——我们都是神xx,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回到家饭菜全凉了。我按照哥哥叮嘱就对父母亲说真是在学校他们同学打篮球呢?匆匆吃过,就躲到家中的小厨房里查看书名。只见我哥的三本有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和一册书角都卷了边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哥哥一看我的书包里有牛虻和几本很薄的战斗故事,就一把抢过牛虻,扔给我那本莫泊桑短篇让我看去吧。

 

  全是短篇,故事情节很简明扼要。不像长篇那样想一口气就读完而弄得通宵达旦的看,直至头晕眼花头重脚轻很疲惫。记得当时书中就有《我的叔叔于勒》,看完后还在一次作文中说这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真可恶,心真够狠的啊。竟然能够因为金钱和利益而众叛亲离六亲不认!不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休说亲人自家人,即便同志同学都感到像一家人似的。就是xxx教导的革命大家庭。喻为革命大家庭春风般的温暖。回想起几十年前读到这篇故事时,满脑子的不可思议和鄙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制度,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庆幸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麽的幸福和快乐!

 

   呵,在这儿说明一下,关于学校图书馆的书第二天中午我的父亲就清楚了。命令我的哥哥和同学限时、马上送回去!并必须主动向老师去承认错误征得谅解。好在那年代图书馆的书连学校的老师都悄悄进去拿着看,所以如数奉还后再无后话。随着xx的结束,各种古今中外名著书籍新华书店中应有尽有。我和我的哥哥妹妹各有属于自己的藏书爱不释手。前些年每当发工资就把去书店看书、买书视为生命中的不可缺少部分。这在当地新华书店的老职工中都知道。二十年前时常xx天或节假日均是整日整日泡在新华书店中度过,很惬意的。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昨夜无眠。非常想看莫泊桑的短篇。就去到书房找到此书兴致极高地仔细阅读着。也不知这是第多少次翻看它了。过去有时看,也感悟不出与{dy}次看到它时,这漫长岁月过程中自己对该作品有诧异之感触;然!现在不行了。当我现在再次读到《我的叔叔于勒》这短篇小说时,感觉就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就是身边常常发生的真实事情,可称为《我的叔叔于勒》的翻版。

 

  菲利普是个小职员。他挣钱不多,日用品常常买减价的,甚至“买十五个铜子一英尺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讨论半天”。他眼巴巴地盼望着去美洲做买卖的弟弟于勒能发财回来。每逢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向上空喷着蜿蜒如蛇的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的时候,他总是说一句那从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麽惊喜呀!”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作者在这里运用“蓄势”的手法,极力渲染哥哥如何想弟弟、盼弟弟,如何把弟弟当作全家{wy}的希望。为后面的突变作好了铺垫。

 

  于勒本是个花花公子,是全家的累赘。自从他去了美洲,又来信说他已经开始挣大钱。一下子就改变了他在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于勒成了大家公认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两个女儿原先都嫁不出去,立刻有人来向二女儿求婚。家里人甚至还具体计划过如何用于勒带回来的钱买一所别墅呢。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但是,于勒并没有发财。他流落成为一个在海船上卖牡蛎的老水手。成为一个住在龌龊的舱底,“又老又脏,满脸都是皱纹”的可怜人。菲利普夫妇看到于勒落魄而归,穷苦伶仃,他们平日那种“眷念”于勒的“手足之情”立刻变化为乌有!变得冷酷无情。他们对于勒弃而不认!而且唯恐拖累自己!前后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对比是如此之鲜明!然而细想起来,万变不离其宗的!原来盼弟弟是为了钱,弃弟弟也是为了钱。我叹息,我不禁仰天长叹:真是金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啊!!!

 

   读到这儿,我看到小说的前部分谢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深情,就是为了突出后来表现的薄情负义;为了在强烈的对比中使读者使我们受到震惊,收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由此说,莫泊桑无愧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睿智四射的小说家!从而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依然屹立在世界名著丛林中久盛不衰!令世人百读不厌且爱不释手矣。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在这里,真金不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菲利普太太这个人物。她是坚决不让菲利普来认弟弟的。她怕人了这个穷于勒,她的女儿的婚事就可能告吹;认了这个流浪汉,家庭经济生活就会下降。她以金钱的数量作为评价人的尺度。她虽然庸俗而贪利,但说话倒还直爽。您听,她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的秘密。对于远游的于勒,今天,她多麽厌烦啊!可是,昨天,她又是多麽赞赏备至:“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的一个有办法的人!”我认为作者莫泊桑把这个小职员的太太写成了一个令人非常厌恶的可悲形象,但她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却蕴含着令人难忘的喜剧色彩。

 

   从前我们纵观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浸蚀了人的一切。xxx指出:“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相互亲吻。”(xxx:《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08页)。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谁使菲利普不肯和弟弟相认?是金钱货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作品对这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应!这正是莫泊桑这一短篇杰作的深刻思想意义之所在啊!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莫泊桑一贯重视构思布局的巧妙性。他曾强调说:“小说的布局只是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组合。”他认为小说布局的巧妙是“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莫泊桑对《我的叔叔于勒》构思布局的安排,确实是一个“匠心组合”、“巧妙组合”。

 

   两个亲兄弟在旅游的海船上相遇是偶然的,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他们没有相认却是必然的!莫泊桑并没有因为短篇小说的“短”而放弃细节描写。我认为这短篇小说中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菲利普的小儿子给于勒赎树牡蛎钱的场面: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便找钱给我。

   我又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望着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包含辛酸。我默念着:

  “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叔叔!”

 

   我给了他是个铜子的小费。他谢谢我:

   “上帝保佑您,年轻的先生!”

   用的是穷人接到施舍的声调。我想,他在那边一定要过饭!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读到这儿,我觉得心堵,十分凄然。如果把小说比作戏剧,这一场面可谓“重场戏”。大师莫泊桑写得极为精细而别致。读了之后,不禁有一股辛酸苦辣的滋味涌上我的心头!莫泊桑在这里是通过小侄子的眼睛来写于勒叔叔的。兄对弟是不愿相认,侄对叔是不敢相认!因他的妈妈有叮嘱不允许他认这个穷苦潦倒的叔叔!!!可怜的老水手哪里知道这个给他小费的“年轻的先生”正是他的亲侄儿呢?书中写道,年轻人的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叔叔!”一声叹息中,我实在佩服莫泊桑把这几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写的多麽深沉!

 

   每次读到小侄儿给于勒小费这一段时,我都会潸然泪下唏嘘不已!我从心底同情老水手于勒,也同情小侄儿给小费的行动。尽管小费的数目微不足道,可这是个铜子却有千斤重喔!它具体反映了一个年轻人的善良、纯真和正直之气!也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怒和谴责。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呵,这次重读《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短篇小说,令我感触深极的还有莫泊桑接下来在这“十个铜子”的细节上,又刺了一刀!您听:

  我用坚定的语气说:“我给了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盯住看我:

 “你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家伙,这个臭要饭的!......” 

 

  我认为莫泊桑这一刀是刺得够深的。金钱扭曲了这个小职员太太的灵魂。她自私贪婪,甚至连“十个铜子的小费”也不许给自己丈夫的穷弟弟!正因为菲利普不过是一个穷苦的小职员,并不是什麽资产阶级贵族,因而在他夫妻身上表现出的被金钱扭曲了的人性的卑鄙现象,更显得令人触目惊心啊!毕竟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笼罩着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小职员要想摆脱社会的深刻影响是不可能的。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莫泊桑曾经谦逊地说过,他的小说不过是“反映微不足道的现实”。今天我们纵观莫泊桑的诸多名著不难看出,他真可以说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莫泊桑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够透过社会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不大为人注意的真切风貌。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贫穷则兄不认弟!重读莫泊桑杰作《我的叔叔于勒》有感_真金不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