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奶”本身是好的,国外还鼓励生产“无抗奶”。现在禁止对“无抗奶”的宣传,甚至禁止生产,会把消费者的视线搞得更加糊涂,以为“无抗奶”不好。 长期饮用含有xxx的牛奶,就相当于经常服用低剂量的xxx,会导致人体对xxx产生耐药性,以后一旦得病再用xxxxx的时候,效果将会下降甚至无效;有些人对xxx天生就过敏,长期饮用“有抗奶”,很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此外,“有抗奶”对儿童产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大。
在中关村的家乐福超市里,光明纯牛奶包装盒上醒目的“无抗牛奶”标识,吸引了一位老大妈的视线。她嘴里默念“无抗奶”的解释:“xxx是奶牛生病时xx的xx,奶牛在xx期间或是痊愈后五天内产的牛奶会含有xxx残留物,不能
食用。人体长期食用含xxx的食物,会产生抗药体,对身体有害。”一旁的老伴则说:“没有xxx的好,就买这种吧,听说卖得挺好的。”
但是,就在“无抗奶”热销之时,5月6日,卫生部等六部委却发布公告,联合叫停了“无抗奶”。公告称,禁止企业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并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面对六部委的联合叫停,光明乳业却表示,对于市场在售的少数仍有“无抗奶”字样的产品,因产品质量合格,将暂不主动召回,也不接受退货。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对媒体称,5月7日下午,光明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收到产品下架的通知,很多经销商都提出了退货请求。光明乳液目前正在更换包装,公司也在与各地经销商沟通,产品没有不合格,国家叫停“无抗奶”也是到6月30日才开始,强行下架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龚妍奇说,光明乳业会遵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自6月30日起,全部产品将停止标注“无抗奶”字样,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截至目前,光明乳业没有对标有“无抗奶”字样的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处理的计划。“无抗奶”究竟是什么?它为何会引发争议?“‘无抗奶’就是不含xxx的牛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南庆贤告诉《北京科技报》,牛奶中之所以含有xxx,主要是现在奶牛饲养场都是集中饲养,在饲养过程中牛容易因xx侵扰发生交叉感染,并且奶牛长时间地大量产奶很容易患上乳腺炎等疾病。因此,农民通常需要用青霉素、链霉素等xxx对患病的奶牛进行xx。大部分xxx进入奶牛体内后,都会通过新陈代谢分解或排出体外,但仍然会有一部分xxx会通过血液循环,流到乳房。挤奶时,这些xxx就会随着牛奶一起被挤出,使其残留在牛奶中。
由于采用国际通用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早在2002年,上海光明乳业便率先打出了“无抗奶”的旗号。2006年,光明宣称其旗下所有乳品已实现“无抗”化生产,并严格执行与国际接轨的其他安全标准。随后,北京三元、完达山也陆续加入“无抗奶”的行列,在产品标签上、广告中公开宣传“无抗”的概念。不过,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几次会议上,南庆贤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根据我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规定,牛奶中“不得检出”xxx。因此,乳品厂在收购原料奶的时候,就应该对其进行xxx检测。某些企业强调自己的牛奶“无抗”,不但没有必要,反而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概念混乱,有商业炒作之嫌。
南庆贤说,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牛奶“无抗”。例如,在饲养环节中,加强饲养管理,使奶牛健康成长,尽量少生病,这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奶牛生病后,也不一定非得用xxx,一些xx奶牛乳腺炎的xxxx同样可以为奶牛治病;在加工环节当中,输奶站也要具备现场处理、降温防止xx滋生等技术条件。据医学专家介绍,长期饮用含有xxx的牛奶,就相当于经常服用低剂量的xxx,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人体对xxx产生耐药性,以后一旦得病再用xxxxx的时候,效果将会下降甚至无效;有些人对xxx天生就过敏,这类人如果长期饮用“有抗奶”,很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残留的xxx为链霉素,理论上还容易损害听觉神经;而牛奶中如果含有xxx残留,很有可能还带有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毒菌及异常细胞;此外,“有抗奶”对儿童产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大。欧美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健康,普遍以法规形式禁止xxx残留超限量的牛奶上市(欧美国家对青霉素类xx残留的限量为千万分之四至千万分之十)。为此,这些国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有抗奶”被弃之不用。据统计,仅美国每年因奶牛患乳腺炎造成所产牛奶不能达到“无抗奶”标准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全世界每年因此损失至少100亿美元。
“事实上,我国部分奶源收购比较分散,很难做到{jd1}的‘无抗’。”?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告诉《北京科技报》。王丁棉说,通过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在包装上标识“无抗奶”的光明、三元、完达山等企业,都出身于国营农垦系统,对原料奶的控制比较严格,而且拥有规模较大的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自有牧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些大型现代化的养牛场,挤出的牛奶会直接进入真空管道,不跟空气、阳光接触,而且在十分钟之内,就能通过专业技术使牛奶从原本的37℃降至4℃左右,以抑制xx繁殖。优质的生产条件和专业技术让这些大企业生产的牛奶xx有能力做到“无抗”。
相比之下,类似伊利、蒙牛这样的乳品巨头,由于其奶源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奶源收购也较分散,要做到{jd1}的“无抗”不太容易。这些企业通常会通过奶站在奶农那里收购原料奶,而这些奶农也基本上是散养户。“这些奶牛散养户的饲养条件比较简陋,大都通过手工或者非常简易的设备来采集牛奶,这样奶牛就更容易生病。同样,散养户也没有专业的设备保管刚挤出的牛奶,他们通常都用桶直接盛装,甚至露天存放。在这样的保存条件下,牛奶的温度很难下降到4℃左右,所以,极易受到xx感染。挤出来的牛奶,即使用最短、最快的速度送到输奶站交给专业人士处理,也难免不受污染。因此,人为添加xxx的情况就出现了。”王丁棉说。
但是,一旦xxx指数超标,乳品厂就会拒收,难道眼看着一桶桶牛奶被倒掉?于是,能xx“无抗奶”的“解抗剂”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解抗剂名为β-内酰胺酶,这种酶是由蛋白质(少数为RNA)组成的生物催化剂,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分解和掩盖生鲜乳中的部分xxx残留。2008年11月12日,一家大型奶企曾申请了《一种检测乳中xxx或xxx解抗剂的方法》的专利,称“根据经验,18ml的β-内酰胺酶在37摄氏度下2~2.5小时,或25摄氏度以上3小时的条件下能将1吨原奶内含有的10ppb(液体浓度单位符号,1ppb即是十亿分之一)的青霉素钠xx降解。 解抗剂的这一特点,立刻开始得到利用。不法分子将其加入牛奶后,普通的仪器就很难检测出奶中的xxx,从而使“有抗奶”顺利通过检测。而解抗剂的诞生也让xxx的使用更加肆无忌惮。南庆贤告诉《北京科技报》,本来长期饮用含有xxx的牛奶,就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患上肾结石。尽管目前科学界尚缺少对解抗剂危害的研究,但它很可能给人体带来比xxx更严重的危害。此外,解抗剂不属于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企业的行为属于“非法添加”。消费者饮用了假冒的“无抗奶”,等于在食用大量xxx的前提下又喝进去另一种有害物质。
日前,卫生部公布了国家9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说明,说明称,截至4月30日止,在原料奶中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5%,也就是说在原料奶中的“有抗奶”检出率为5%。六部委此次紧急叫停“无抗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为了防止企业违法添加“解抗剂”,伪xx“无抗奶”。
“无抗奶”本身是好的,国外还鼓励生产“无抗奶”。现在禁止对“无抗奶”的宣传,甚至禁止生产,会把消费者的视线搞得更加糊涂,以为“无抗奶”不好。?
“事实上,在原奶中添加解抗剂早已成为奶制品的‘潜规则’,含xxx的原奶甚至明着卖。”王丁棉说。我国规定,凡是患有疾病的奶牛,在使用xxx后的3~5天内产的奶,不能被作为商品进行销售。然而,一瓶18毫升解抗剂,在3小时之内,便可分解1吨“无抗奶”,而一支“解抗剂”只需几十元,因此,不少奶源厂家为了减少损失,依然销售含有xxx的原奶。
“在销售的过程中,奶源厂家还会明确向加工方说明是否含有xxx,因为含有xxx的牛奶,乳酸菌不能生长、发酵,根本做不成酸奶。‘有抗奶’便宜,而‘无抗奶’贵,1吨的收购价格相差千余元。”王丁棉说。正常情况下,1吨原料奶的价格为3500元,而1吨xxx超标原料奶价格则为800~1000元,在一些个别地区,正常情况下,一般1吨原料的价格为2000多元,而1吨xxx超标原料奶的价格为1200元,相比之下,原料奶粉的价格差距较小,大概在500元/吨。“无抗奶”事件,其根本原因是体制和政策的缺陷。虽然根据我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规定,牛奶中“不得检出”xxx,但是我国的另一个标准——《鲜乳卫生标准》则要求,鲜乳中的兽药(包括xxx)残留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王丁棉说,这个要求似乎意味着允许牛奶含有xxx,只要不超过法定限量值就可以。“我认为,对xxx的含量,不应该是限值,必须是‘不得检出’。限值的规定会有两个弊端,一是给xx者提供了依据,二是谁也不能保证长期、大量食用后就一定不会产生耐药性、不会殃及后代。”
另外,我国目前执行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对“xxx残留”没有规定要检测,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抽检这个项目。在乳制品生产经营中,国家对该项目也没有要求抽检。对于奶牛使用xxx后3~5天内产的奶不能销售,而给奶农造成的损失。王丁棉认为,这几天产的牛奶既不能浪费,又不能倒掉污染环境。其实政府xx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规范技术条件,给奶农一个出路。比如,一个地区设立一个专门的、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工厂,专门对患病奶牛产的牛奶统一进行专业加工,可以做成饲料,以减少奶农的损失。
王丁棉怀疑,“无抗奶”事件很可能是一场为了企业利益的精心策划,背后是奶品两大企业阵营的博弈——巴氏奶阵营(以光明、三元为代表)与常温奶阵营(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巴氏奶,即新鲜牛奶,它采用巴氏法xx、保质期短;而常温奶则采用超高温xx,保质期较长。2004年,国家曾出台过“禁鲜令”:禁止在产品包装上标志“鲜奶”,这遭到巴氏奶阵营的强烈反对,最终,“挺鲜派”以胜利告终。2008年1月,“禁鲜令”悄然停止。
同年,由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常温奶阵营巨头的市场正处在艰难的恢复过程中;而巴氏奶阵营的光明、三元、完达山等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再加上“无抗”的提法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销售量逐渐攀升,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在包装上标识‘无抗奶’的,大多都是出自巴氏奶阵营的产品。常温奶阵营中的主流产品很少标识‘无抗’。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常温奶阵营的嫉妒,此次‘无抗奶’事件很可能与‘禁鲜令’一样,也是一场行业内的博弈。”王丁棉说。
王丁棉指出,此次六部委对“无抗奶”的“叫停令”,如果“无抗奶”仅仅只是商业炒作,是误导消费者,为什么国家六部位在缄默了8年之后才叫停?事实上,企业宣传的“无抗奶”跟“解抗剂”是两个概念。“无抗奶”本身是好的,国外还鼓励生产“无抗奶”。“现在禁止对‘无抗奶’宣传,甚至禁止生产,会把消费者的视线搞得更加糊涂,以为‘无抗奶’不好。卫生部门的抽检显示,解抗剂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可见,市场客观上存在‘有抗奶’和‘无抗奶’的问题。既然如此,企业标榜自己‘无抗’何罪之有?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人在xx币就禁止货币流通一样。”?王丁棉说。长期饮用含有xxx的牛奶,就相当于经常服用低剂量的xxx,会导致人体对xxx产生耐药性,以后一旦得病再用xxxxx的时候,效果将会下降甚至无效;有些人对xxx天生就过敏,长期饮用“有抗奶”,很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此外,“有抗奶”对儿童产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