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指什么
今天市里要来偶站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昨天下午偶站特地将安全生产例会提前。偶中午在食堂就餐,边吃边聊天,有2位副老总对“三品”指什么有点分歧,一位副老总说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另一位说是“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偶当然支持{dy}种看法,但还不能说个所以然,于是在午饭后就上网探个究竟。
辞书对“三品”的解释:①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雷良启、王玮编著《新词新义词典》:“爆炸品、易燃品和剧xx的统称。”②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韩朋安等编著《新语词大词典》:“指危险品、易燃品、易爆品,是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严禁携带的物品。”
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闵家骥等编著《汉语新词新义词典》:“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的合称。”④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王均熙等编著《汉语新词词典》:“易燃品、易爆品、剧xx的合称。”⑤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于根元等编著《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易燃品、易爆品和有毒危险品。”综合这五部汉语新词语词典对“三品”的解释,尽管表述各异,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一、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二、易燃品、易爆品、剧xx。而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词典》释为“易燃品、易爆品和有毒危险品”,似乎有调和以上二说之意。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陈萍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把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看成“三品”的。如:《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春节运输工作的通知》(国经贸[1993]552号):“要广泛开展禁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以下简称‘三品’)乘坐车、船、飞机的宣传和查堵工作。”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把“三品”解释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更正确。但从词汇学上讲,“三品”是个缩略词,缩略词“是由原词语中抽出各组成词中的共同成分与一个数词(或再加量词)构成”。“三品”的“品”字是各个组成词的共同成分,“品”字所代表的词素义如果是“物品”的意思,那么被严禁带上交通工具的就是“易燃、易爆、危险”这三类物品。而实际上,它所归纳的对象和这个缩略词的意义是国家明令禁止乘客携带的某些违禁物品,国家有关部门所规定的违禁物品的种类很多,而且一般也是以危险品来指称,构成这个缩略词的共同成分是“危险品”。这可以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中得到印证:
铁道部1987年9月1日公布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y}条:“在铁路运输中能发生爆炸、燃烧、腐蚀、毒害或射线危害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属于危险物品。”第二条:“危险货物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和运输要求分为10类:①、爆炸品,②、氧化剂,③、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④、自燃物品,⑤、遇水燃烧物品,⑥、易燃液体,⑦、易燃固体,⑧、毒害品,⑨、腐蚀物品,⑩、放射性物品。”
常说的“三品”指的是易燃、易爆、危险品,详细归纳起来有10种物品:1、自燃品:xx、硝化纤维胶片、油布及其制品等;2、易燃固体:硫磺、松香、铝粉、火柴(限自带安全火柴50小盒);3、易燃液体:汽油、煤油、酒精、松节油、油漆、冷烫精、香蕉水等;4、遇水燃烧品:金属钠、镁、电石等;5、爆炸品:雷管、导火索、xx、子弹、烟花、发令纸等;6、氧化剂:氯酸钠、高锰酸钾、漂白粉、硝铵化肥等;7、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煤气、氧气、氢气、打火机气体等;8、剧xx:xx、磷化锌、敌敌畏等;9、腐蚀性物品:硝酸、盐酸、硫酸、烧碱等;10、放射性物品。此外,xx、xxx、带有自锁装置的xxx以及其他单、双刃刀具等都严禁带上火车。
易燃品、易爆品、毒害品只是国家规定的众多危险品中的三类,如果以“三品”概称这三种危险物品,“三品”的指称是合理的。但是,各类运输管理部门禁运的实际上包括所举10大类所有的危险物品,以“三品”指称所有的危险品就出现了词汇学的层面和现行法律层面的矛盾。如果“三品”指易燃品、易爆品、毒害品,从缩略语的构成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容易造成认识上的疏漏,认为除此三类之外的其它危险品可以携带上交通工具。在实际运输管理中,我们xx可以以“危险品”来概称它们,用“三品”概称危险品,这样确实比单单说危险品多了某些形象性、直观性,但也造成了“三品”这个概念和它所指称的对象之间的不统一性。
我们所说的“三品”,应包括所有的国家明令禁止个人乘坐交通工具时携带的各种危险品。不应该仅指爆炸品、易燃品和剧xx这三种危险物品,而代指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既不符合缩略词的构成特征,也不符合国家所规定的禁运危险品的实际情况。“三品”是一个错误的缩略词,所缩略的对象存在着不统一性和不对应性。但是,由于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已经为社会各界所习用,并且它的所指也基本能反映与它相关的同类对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