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1 13:08:57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你碰坏了多少碗
高锦潮
那天突然接到一位老总的邀请,他所在的公司要招聘员工,要我去担任面试评委。
我也曾当过不少比赛的评委,但如今一下子要去为企业招聘做面试评委,实在有点儿手心冒汗——这既关乎企业用人能否少走弯路,又牵涉人才会不会被埋没。
面试很顺利,进行到{zh1},一路过关斩将下来,仅剩下七名应聘者了。七个人竞争一个办公室主任,这样的比例,我觉得比的不是应聘者,而是我们评委的识人眼光。按照事先商量好的,七个评委每人出一道口头xx,然后再按照各人的打分,采取像CCTV青歌赛那样去高掐低再平均的方法,最终录取高分者。
我是第四个出题的,我的问题是:“你在家里碰坏了多少只碗?”
问题一出,马上有个反应敏捷的应聘者提出质疑,问我指的是在一年中、两年中还是更长的时间内。我说随你自己,哪怕是从出生的那天算起都行,前提条件是,必须是你自己洗碗时碰坏的。又有个应聘者再次提出质疑,问什么程度算坏。我说,不一定要打得稀巴烂才算,碰出裂纹的、磕出口子的都算。
话音刚落,排名第七的应聘者抢先举手站起来说:我至今从未碰坏过一只碗。随后,第二个应聘者回答:自己连打带碰,一共弄坏了9只。接下来的一位说,碰坏了4只,但没有打碎的。第四个人回答,碰坏了17只。有位评委就此提出质疑,问对方记得这么清楚,是过去做过详细记录,还是现场通过慢慢回忆得到的数字?我制止了这位评委的质疑,并示意对方坐下,继续向下进行。
此时,有几位评委一脸狐疑,一副不解的神情,我也只是向他们微笑,没有解释。在那样的场合,我也不好解释,因为一旦说些什么,就很容易泄露我出这道题的真正意图,那样对先回答的人也有失公允。接下来,第五个应聘者说自己碰坏了30多只碗,第六个紧接着回答自己碰坏了3只。只剩下{zh1}一个人了,然而,考虑了最长时间的他,不知是想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还是仍在反复斟酌,看得出来,他已经到了搜肠刮肚的程度。磨蹭来磨蹭去,他还是带着不无遗憾的表情回答,对不起各位评委,我只知道碰坏了不少碗,但具体数字记不清了,肯定比前面最多的同志还要多很多。因为我从未作过记录,所以无法准确回答。
听到这里,我高兴得一拍桌子说:恭喜恭喜,你被录取了。就这样,后面的三位评委还没有出题,我就宣布了面试结果。
7名应聘者走后,其他几位评委对我的“武断”很是不快,觉得他们成了我的陪衬,被戏弄了。随后,我对负责本次招聘的经理说,我答应录用的这个人,你不必勉强收留,如果你不要,我就将他推荐给别人。见我这样说,对方装出满意的样子说:要!但明显看出来,心有余悸。
没到一年,那家企业的老总几次三番约我,说我选定的那个人已升任副总,为表庆贺,非要特意请我吃饭致谢。饭局刚开始,他就非让我把那道面xx的玄机告诉他:“真看不出来,你一个爬格子的人,在哪学来的用人那一招?”
“其实很简单,你说,是洗碗的人碰坏碗的机会多,还是不洗碗的人碰坏碗的机会多?”
“那还用说,当然是洗碗的人碰坏碗的概率高啊,不洗碗除非有意去拿起来摔。”
这不就得了?我说,在家碰坏碗与做事是成正比的,你招的是办公室主任,不是花瓶和甩手掌柜,此人不仅要做你的左膀右臂,更要紧的是,勤劳中还要禁得住批评,对工作脚踏实地,不能遇到挫折就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