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回家_王春华_新浪博客
2010-05-16 05:47:00 来源: (武汉) 
图文:让森林回家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时间4月28日人物盛炜彤采写记者周洁

  盛炜彤,1933年11月生,江苏海门人。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兼任《林业科学研究》主编,《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顾问、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常委。林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任国家林业局咨询委员会委员。

  对话背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意趣之妙令人神往。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日前在汉召开,武汉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久居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饱受热岛效应的考验。在燥热夏日,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颁给有“火炉”之称的武汉,绿油油的“森林”二字,同样让人充满畅想。

  树木是城市有生命的建筑。因具“节能减排、固碳、贮碳的重要功能”,树木是陆地上的“吸碳器”,在能耗和排放难以有效减少的情况下,广植树,是一种可供替代的最经济减排方式。记者曾就“森林城市”四字在武汉三镇街头随机调查,大多也只能从“森林”二字的字面义xx一些联想。说到“国家森林城市”怎么改变自身生活?或语焉不详,或没感到改变。

  “森林”对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盛炜彤来说,就是一个“天使”,有情感有温度。听他条分缕析,森林更是未来城市居民有质量生活的“救世主”。本届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歌叫“让森林回家”。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盛老感叹“武汉中心城区房子挨房子,密不透风,绿化是难题。”“能否解决森林苗圃的问题,也是武汉城市森林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苗圃,人大要立法。”拥有了“国家森林城市”这块绿色招牌,但武汉真要成为森林之城,任重而道远。

  城市要多种乔木

  问:去东湖参观,您感叹说不认识了。是漂亮了还是其它?

  盛炜彤(以下简称“盛”):漂亮了。漂亮得不认识了。

  问:{dy}次和武汉结缘是什么时候?

  盛:{dy}次到东湖呀,50年代末期。我们搞岷江流域的森林采伐更新,从重庆乘轮船,顺长江而下路过武汉,就休息几天,去东湖、中山公园看看。当时是夏天,很热,我们还到湖里游泳呢。

  问:武汉“火炉”当时把您热跑了吧?

  盛:没有。长江流域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很有名的。但那时,汉口街道绿化还可以,中山公园森林好,东湖还很偏僻。现在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污染物质的排放,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很差了。若论城市的环境,现在和我当年来的时候,差得很远了。不过,我认为武汉在城市生态建设上进步很大。50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多快。当年东湖很偏僻,现在包在市中心了。我昨天在东湖的林荫大道里走,太阳直射不下来,很温凉。

  问:您走的是东湖,那里树木成荫,是武汉的“绿肺”。这次来汉,可有到市井小街走一走,感受一下武汉式的“热力”?

  盛:我没有来得及到小街走走,但我从住的酒店窗口向下看,哎哟,房子密度那么大,楼与楼挤在一起,一点树也看不到,也感觉到“热”。

  在城市居住区,由于多为沙石、沥青、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下垫面,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下垫面热容量增大,加之通风不良,产生“热岛效应”。

  我在你们的市区里看到搞了不少立体绿化,种了很多花和灌木,从美化来讲是很好的。国外不少城市主张这样搞,用花钵摆各种图案,有这个摆设,使马路好看一点,这是从美的角度看的,大部分是解决感官问题。但真正从环境的角度看,我认为是有限的。

  问:那您有什么建议?

  盛:城市要种乔木。乔木树种高大,又有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枝叶遮挡太阳直接辐射和来自路面、墙面相邻物体的反辐射,同时叶面大量蒸腾放水,可以消耗60%的辐射能。在冬天,常绿树可以阻挡寒风吹袭。科学家做过试验,单株乔木如槐树、白杨等,每天吸热15.7万-34.5万千焦尔,相当于电能378-399千瓦小时。降温能力相当于灌木的22-24倍、草本的50-84倍。一株胸径为20厘米的国槐,每天蒸腾的放水量为439.46KG,蒸腾吸热83.9千瓦小时,相当于3台功率为1100W的空调工作24小时产生的降温效应。改善小气候的能力,乔木强于灌木和草本植物。

  问:种乔木的好处显而易见,而城市怎么种下去,可是一个问题?

  盛:城市内搞绿化,成本很高的。像你们的小区太密集,没地方种树,就种花草就够了。要靠其他地方多种乔木,将公园呀、主干道呀能种树的地方种树。因为清新空气是流动的,如果整个城市大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小区也会受益。

  反对买大树进城

  问:我注意到,武汉这次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覆盖率为35.56%,刚过国家规定的35%的及格线。您怎么看这个数据?

  盛:建设城市森林,只有开始,没有终点。造林不易且管护成本不低,加之武汉这样的城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对土地占用量大,35.56%的覆盖率的成绩也不错。如果控制失当,很可能挤占林地,将会导致森林覆盖率倒退。

  问: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东湖梨园边有一条新翻修的马路,隔离带上回栽了很多大树。

  盛:栽大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问大树从哪里来的?如果是从农村买来的,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移栽大树进城的做法我始终是反对的。我到很多地方跟当地领导人讲,农村也是你的领地,也需要改善生态环境,需要绿化,为何你重视城市而忽视农村?而现在正在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何把农村放弃了?

  大树尤其是古树,有其自然、文化、历史的沉积。古树可是有管理条例的,不允许砍的。即使挪动,也要得到国家批准。违法挖一棵古树,要判刑的。而且移栽大树成活率不高。有些古树被移走,或死掉,很可惜的。

  问:城市要绿化,要种乔木。可大树不能移,城市建森林的乔木哪里来?

  盛:要搞苗圃,搞乡土树种,搞小苗,也搞大苗。

  问:可苗子不能{yt}长大的呀。

  盛:我反对引苗和买苗,{dy},外面的苗很贵,成本高;第二,外面的苗不一定符合你城市的要求。你必须要有长远规划。建设苗圃,还要搞新的乡土树种的苗,要准备3年、5年、10年的规划,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其实做苗圃很快,包括樟树,长的功夫一点不慢。

  关键是有的领导很着急,恨不得{yt}就把森林建起来。10年看不到效果,不买苗不行。森林城市建设,做苗圃不是这个领导来了就重视,换了领导就不重视了。所以,人大要立法,对于建设城市森林的战略,不管哪任领导,都应一以贯之。

  问:您是国务院参事,可以直接给{gjldr}提建议。

  盛:我提过很多,我特别xx山区的开发,尤其是贫困山区,人穷、人苦,政府的支援不够,很好的资源没开发好。资源的优势没有成为经济的优势,这是我跟温家宝总理建议得最多的。{gjldr}多次批示,要重视林业,并形成文件下发,把林业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放到政治的地位了。

  覆盖率也要透气

  问:我看过一本“环境绿皮书”,说全国生态与环境质量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随着森林数量上的增加而有所好转,反而呈现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象。听您的演讲,说到气候改变,对世界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您也用了“灾难”这个词,很重的。

  盛:这不是危言耸听。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变化,如冰雪、洪涝灾害,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担忧。今年,如发生在内蒙古、新疆的暴雪灾害;发生在云南、贵州的持续旱灾,几百天不下雨,难道不是灾难性的?1998年的大洪水,损失多大呀,你们武汉也是深受其苦……

  问:以我个人的感受,现在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好,可抗病的能力似乎更差。比如我的孩子,去乡下还好,一回武汉,呼吸道的问题就来了,常年药没断,很令人苦恼。

  盛:这个就是环境的问题。我国因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平均每天300多人,一年是10多万。是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污染。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改善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

  问:人们在承受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那森林可担当怎样的角色?

  盛:森林是陆地上{zd0}的生态系统。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绝灭,可能造成大约10种至30种动物的消失。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的蓄积,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排放1.62吨氧气,能够拓展城市生态环境容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树木是城市有生命的建筑,要让这样的“建筑”多一些。

  问:如本届年会主题歌所唱“让森林回家”。


  盛:是的。当然,城市森林覆盖率也不是越多越好。就像种庄稼一样,要通风透气,也要留通道。换句话说,你的房子全部被森林包围,如果不通风透气,也不好。现在经过测定,大概上午9点以后,下午3点以前,森林里空气质量是好的。很多人喜欢早上晚上去森林锻炼身体,那是很糟糕的,应该到森林边去锻炼身体,而不是进到森林里。

  城市宜居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顺应民心和符合时代要求之举。人们提城市森林,一般只谈城区绿地的森林,这是狭隘的。大气是流动的。城市在近郊或远郊,加强荒山荒地造林,提高郊区森林生长量,将是成为提高城市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城市森林建设和林业一样,是长周期的事业,贵在持之以恒。 (本文来源: )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让森林回家_王春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