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长培训的“黄埔军校”_姜广平教育视界_新浪博客

打造校长培训的“黄埔军校”

——江宁区校长培训机制综述

姜广平

 

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校长学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职业化的校长,同样,国内也未能形成一种职业化校长机制。与此相关,国内校长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往往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教育教学成绩出类拔萃而成长为名师,从而被提拔为校长。往往,因为一个校长的出现,而使得一位本可以成长得非常优秀的学科名师悄然消逝;而一个并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校长出现后,需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摸爬滚打多年,方始成为一位优秀校长。

这种情形,用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一种校长的自然成长过程。

本次专题所要探讨的校长成长机制问题,也正是受“江宁教育现象”的启发,其素材来源与主题来源,也都来自于渐渐吸引人们深度关注的江宁区教育。

一年前,本报曾以《飞跃发展的江宁教育》对江宁教育进行过深度关注。在这一次专题报道中,我们对江宁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的综述。

日前,本报记者在写作一篇关于科学园小学为学xx展打造服务型教育的专题稿时,发现了另一则更为生动而鲜活的材料,那就是陈宾校长与曹启东副校长的笔记本。陈宾校长在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主办的第32届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后,整理完成了一本手记《在学习中发展》,曹启东副校长的笔记本则别出心裁,以《印象新西兰》为总标题,以“走近友善用脑”的专题方式,呈现了曹启东副校长在新西兰历时28天的情感历程与思想感悟。

两本校长的研修笔记本,引出了背后的大文章:江宁区多年以来,一直注重打造两支队伍培训体系:教师培训与校长培训。其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正是校长培训机制。

据江宁区教育局人事科长钱光明介绍,江宁区在两支队伍培训近年来屡获殊荣,最近又获得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表彰。现任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自200512月中旬上任以来,非常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在培训工作上,特地作出指示,要求跳出教育做培训。几年来,江宁区教育局不但聘请教育专家与学者为教师与校长进行培训,同时打开视角,援引其他社会资源用以进行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党校教师,都曾先后为校长与教师进行培训。这一方法,在江宁区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校长坦言,地方党政干部及党校讲师的培训,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引发了他们更多的思考。

在校长培训方面,朱慧局长的本意是为储备校长后备人才,同时,努力促进校长培养模式由过去的自然成长为现在的组织培养。正是基于这一思考,2006712日,江宁区“未来校长发展班”正式开班。从2006年开始,教育局对全区66所学校在职校级干部和4个直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全面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区校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干部优化调整、诫勉谈话。有效促进了干xx伍建设,充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系统的形象。除此之外,自下而上推荐了136名有潜力、素质好的后备干部,开办了未来校长发展学校,储备了未来校长发展力量。两年后,从这些未来校长中遴选了近40名同志充实到校级领导岗位。其余人员仍作为培养对象,一并参加校长培训学习活动,一有需要,择优上岗,有效促进了干部梯队建设。

钱光明科长告诉我们,2006年开设的首期发展班,分三阶段进行,{dy}阶段是初级班,培训对象是“全体学员”;第二阶段是中级班,培训对象从初级班中择优产生的40名学员,去北京等地培训;第三阶段是高级班,从中级班中再择优20名,赴境外培训。

这可谓是江宁教育的又一创举,对于以往的校长而言,都是从教师走上校长职位的,没有任何经历更没有任何做校长的方式方法,都是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摸索前进,弯路总是少不了。而校长学校的创办,使得校长由自然成长向组织培养转化。这些未来校长们自此有了努力的方向也知道该在哪些方面磨砺充实自己,有效避免了走弯路,缩短了初上任的磨合期促进了干部梯队建设,改善了干部的年龄结构,也激发了校长队伍专业化成长的活力。为教育人才的成长找到了源头活水,也为江宁教育的未来充实了力量。几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校级领导多达60余人。而且,据几年来的观察与分析,很多从这个校长班级走出来的校长,往往出手不凡,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它为江宁教育的“黄埔军校”应不为过。

未来校长发展学校的优秀学员蔡小平,20087月被任命为南京市东山小学的“当家人”。这是他继20077月被提拔为副校长之后的又一次“擢升”。他主政东山小学以来,大力推行“友善用脑”、“体验式德育”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建树颇多。

被提拔为科学园小学副校长的曹启东,也是未来校长发展学校的学员,他激动地说:“进入发展学校的两年来,聆听各类教育名家的报告20余场,特别是今年还和江宁区优秀的一把手校长一起被派到北京、新西兰去学习‘友善用脑’教学,深深感到江宁教育局培养人才的良苦用心。”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作为未来校长发展班的班主任朱慧对“校长”有着独特的见解: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把培养教育领军人物放到战略高度,江宁要“创建教育名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校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与思想品质修养、学校管理知识、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科研知识、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

江宁区教育局在关于校长培训问题上,最初的愿景是通过培训,使新任校长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现代管理基本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增强自身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持续发展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

为此,教育局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联系学校个案和本人的工作经历,学用结合,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既重视理论的提高,又重视实践经验的整合,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办学理论体系。其二,坚持自学为主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培训设置的学习研究平台,认真读书,深入思考问题,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听讲授和辅导重点要放在理解有难度和自学尚未弄清的基本理论知识或扩大信息量上。同时,坚持研修为主的原则。重点是在自学、辅导的基础上组织研讨,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校长论坛”的活动。积极参加专题讨论、学校个案分析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到敞开思想,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每个学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培训班的规章制度,做到在理论上互相切磋,思想上互相促进。

可以说,现在,江宁区校长培训机制已经日渐成熟。江宁区教育局党政办主任宋翔告诉我们,这与朱慧局长的思路密切相关。

朱慧局长主政江宁教育局以来,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江宁教育的发展设立了全新的主题,在“十一五”期间,朱慧局长为每一个年度设立了不同的但又是自成体系的主题:2007年为高中布局调整年,2008年为全面优质年,2009年为教育信息化推进年,2010年为特色发展年。2010年结合绩效工资、新课改、五严规定、校本深化等内容,研究学生,加强学情调查,紧跟着的是教育教学策略的个性化推进。这一些主题性的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江宁教育的向前推进。展望“十二五”,朱慧局长说,我还没有全面思考应该做什么,然而,2011年,我们要做的是教育科研提升,而十二五的{zh1}一年,则是品牌创建年。

我们从朱慧局长的远景规划里,体会到了朱慧局长的教育自信。

宋翔主任告诉我们,朱慧局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教育自信,来源于他对校长培训的全面规划。钱光明科长也这样论定朱慧局长的这一思路,带有着惠及后人的功德,可以说,在朱慧局长任期内,他已经为后任者提供了最为广泛的也最为专业的高品质校长团队。

宋翔主任和钱光明科长告诉我们,朱慧局长在校长培训问题上,着眼于四个阶段的xx,四年来,他的努力正好使这四个阶段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dy}年,努力引导校长成为勤奋者;第二年,xx校长成为理性者,具体地说,就是要校长们“做实践的思考者,做思考的实践者”;第三年,xx校长成为思想者,有清晰的办学思路与明确的办学目标;第四年,xx校长做建树者,对江宁教育要有卓有成效的贡献,因为,教育最终是一种行动的哲学。

在江宁,校长培训最有特色的地方还在于,异地培训过程中,让校长们去其他地区的学校挂职担任相应的校长职务。

朱慧局长的雄心与大胆在于,不管多么忙碌,也不管教育在第二期实质上已经进入考试阶段,朱慧局长仍然大胆派出校长出外挂职。

2009518日,赴北京石景山区挂职的校长入住北京中研宾馆,以统一管理的方式分赴石景山区各学校任职,教育局要求各位挂职者全面参与所在学校的工作与学习,而对各位校长的要求似乎则相对淡化。朱慧局长在壮行时说,不提具体要求,大家在挂职期间,自行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负责培训的钱光明科长则给了挂职学员们六个字:学习、实践、反思。

教育局领导们的要求虽然简单,然而内涵丰富,所有参与挂职的校长则非常明白,所谓反思的过程,其实是一次重新审视的过程,而绝非简单地将北京的经验搬到江宁。为此,他们只有以xxx的记录,写下北京的教育考察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探究,将北京的经验与自身学校的发展进行xx地对接。

更重要的是,挂职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促进两地教育互动的{zj0}过程。江宁区教育局曾自编过两本《“宁”望教育“景”观》,一本是江宁校长北京挂职纪事,一本是江宁校长赴北京石景山区挂职学习报告会材料。当这两本材料送到石景山教委主任叶向红手里时,叶向红主任说,她的内心非常震动,她看到了江宁区校长们的敬业精神与教育情怀,同时也意识到石景山教育则必须抬头看路,看看江苏的同行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宁”望教育“景”观》的书名来自于江宁区教育局的才子宋翔。在这书名里,巧妙地嵌进了江宁与石景山两个地名,两地的教育,就这样在这两本书地进行了一次美丽的绾接。

石景山区教委主任叶向红主任非常惊讶于江宁区校长们紧张的日程安排,她问钱光明科长,是什么使这些校长们如此动起来的。

钱光明科长最终揭示了答案:校长们在北京挂职,身在南京的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无时不在关注着他们,关注他们的方式是:每天浏览挂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上的未来校长发展博客

江宁区教育局已经有两批次校长分赴北京石景山区和宣武区进行挂职锻炼了。

叶向红主任的惊讶当然表明了北京首都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江苏教育的敬仰,然而,坦率地说,挂职本身这一教育行为,真正开拓了江宁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在南京市上元中学孙双肆写的《走进中国{dy}中等学府—人大附中》里,孙双肆记述了参加人大附中校长、xx教育家刘彭芝的学校管理报告会的感受,他对刘彭芝{zy1}校长培养基地网罗了像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南京师大附中校长王占宝等xx校长,不胜惊叹,他{dy}次参加这样的高规格会议,大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

北京之行,对孙双肆这样的校长,可谓收获甚丰;而对江宁教育,北京挂职,则是两个区域的互动与收获!

在这样的校长培训机制中,得到的幸福,又岂止是一两句话可以表述的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打造校长培训的“黄埔军校”_姜广平教育视界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