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深圳文交所投资李安的“好莱坞”大片,购买齐白石作品的“股票”等候“涨价”———这些对老百姓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的说法正在深圳开始尝试。日前,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借助文博会的契机在园博园高调亮相,并在{dy}时间抛出了百亿的基金池、权益分拆、免费上市辅导和优先推荐等诸多杀手锏。在业界看来,如何在资本海洋里面成功融资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长年心结,深圳文交所的横空出世让文化和资本的恋爱有了“牵线红娘”,胜算机会陡然大增。
不过,困惑也接踵而至:天下民间资本深圳独占三成,文交所如何能共享深圳金融资源?标准缺失下,行业评估体系怎样建立?“轻资产”的影视行业如何赚到行业外的钱?与此同时,风险监管也显得前路漫漫。
普通百姓可以成为xx艺术品的“股东”
文化产业的金融化探索,在中国似乎一直是蹒跚走步。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在深圳文交所的光合作用下,开始着它们的有机交换。按照深圳文交所的官方解读,文化与金融对接的双方涉及的范畴很广,文交所里的交易品种包括了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文学作品等知识产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各类文化艺术品拆分权益以及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等。记者从文交所了解到,艺术品金融理财计划、艺术品权益流通产品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为目前重点推出的三大模式。意味着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像炒股一样成艺术品股东。
“像艺术品、演艺项目,这些权益往往是可以拆分的。”深圳文交所总经理向本报记者举例介绍,一幅艺术作品所有权被拆分以后,比如说一幅画价值10万,如果分成10份,一份就是1万块钱。很明显所有参与的投资者,假如10个人买了10个份额以后,每一个人的所有权是1/10,这个画如何交割呢?“我们的产品设计里面包含了两个内容:{dy},只提供了流转的平台,由于权益的分割造成了流动性的提高。每一份变成1万块钱了,投资人显然在投资决策和投资便利性、风险承受上大大增强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流动性也提高了。第二,由于这种流动性可能会带来一些未来对权益收益的预期,因此有可能像炒股票一样择机再转让。在这个流程过程当中,这个实物是不发生交割的。”
类证券化操作将改变文化产业生态结构
国内知名编剧、喜多瑞编剧公司负责人刘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乐观姿态。他说,假如要拍摄一部《地产风云》的片子,剧本和主创人员的班子搭建起来后,我把它拿到深圳文交所挂牌资金募集,如果50集需要3000万来拍这个片子,可以分成3000份,回收赚了钱,持有《地产风云》的股权的人可以参与分红,老百姓都可以参与作为股东了。
在刘毅看来,一个没有完成的文化项目可以向社会招募资金,文交所的类证券化操作是一场根本的革命,不仅给行业打开资金窗口,而且把融资传统给颠覆了,改变了行业生态。不过,对于未来的具体操作成效,他认为还需要考验。
与此同时,深圳一些文化界人士提出疑惑,“如果我是一个民间的艺术爱好者的身份,我的书法和绘画有一定的水平。我想进入文交所的系统来,这样可能吗?这个价值是如何评估的呢?”在文交所看来,一切皆有可能。
“真正要把艺术品当做一个投资的品种,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深圳文交所策展顾问叶强剖析认为,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平台还没有准备好,银行参与不进来,因为风险控制不了,保险公司参与不进来,因为市场缺乏公正的定价体系和机制,大型的企业和基金参与不进来,因为艺术品的资产属性不清晰。叶强认为,文交所要把艺术品市场作为首要的突破口,因为艺术品以私权为主,产权结构简单,而且艺术品市场的产业链条短,启动容易。因此,有社会和市场公信力的交易平台的出现便顺理成章了。
记者了解到,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人们还将看到一个类似深证成指般的文化产权交易指数。
不过,在一些深圳文化行业专家看来,文交所的金融化机制犹如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艺术市场发展,但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就是会助长艺术投机行为,一些艺术家会耗费精力去关注市场价格、迎合市场心态,丧失创作独立性。”
■ 城际博弈
上海捷足先登,深圳赶超有几多胜算?
对于刚刚把锚起航的深圳文化交易所,上海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在深圳之前,上海已经捷足先登。一份来自官方的数字表明,上海文交所征集项目3000多个,开业近一年成交30多个项目、11.5亿元。深圳要怎样扬长避短,应对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深圳上海各有优势和差异,但是彼此依托城市背后的强大金融热量则是异曲同工。他认为,文交所的本质就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新兴产业的兴起都借助过资本,文化借助资本也是一个突破。
实际上,打着“深圳烙印”的文交所,还有着金融资源的强大效应。华澳基金的一位投资人士介绍,深圳是一个资本聚集的城市,深圳的民间资本尤其是PE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占全国1/3的天下。光是去年一年深圳的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的公司成立了200多家。
不过,在南都记者的走访中,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宏分析则提出隐忧:除了上海、广州、成都、北京等城市的区域性文交所也凭借地域政策,对深圳虎视眈眈,而且这些城市的文化沉淀高于深圳。深圳虽有金融优势,但是文化产业和文化氛围没有跟上来,这种不平衡的局面让其他城市有机可乘。
■ 焦点问题
风险谁来把控?
既然艺术品、影视作品可以投资,那么谁能保证只赚不赔的好处,文交所的风险如何把握?“文交所的工作不是说保证投资人一定会通过哪个项目赚钱,这是不保证的。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靠投资者自己去评测。”文交所总经理建东表示,“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dy}是保证你投资的权益是不被侵害的。比如说你投了5份,有5万块钱,这5份一定是可以保证的。第二,只要这个项目未来有收益,一定按照5份的份额给你分配。我们做到能够做到的,能够保证你的权益安全和未来分配,因为我是第三方机构,有一个公信力的职能,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这样的保障,这个项目最终能赚多少钱或者赔多少钱,这是我没有办法承担的,我不是保荐公司上市的券商。”
倡导开放原则,避免垄断
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追求盈利是深圳文交所的一个必要的商业模式,但是像文交所涉及到投融资、类证券、上市辅导以及珠宝、古玩的具体交易,有“一手包办”的垄断之嫌。
对此,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宏分析认为,文交所应该是开放的平台,类似一个超级中介,把所有能够为在这个平台交易的双方提供{zg}水平服务的人都引进来,比如银行、基金、担保公司、保险,还有国际买家、行业协会、数据公司等都引进来。他们做他们的事,赚他们自己的钱,文交所自己不做担保,不做评估等,而是由专业的公司去做。文交所的责任,是把大家都拢到这里来一起为交易双方服务。这才能{zd0}程度发挥平台效应。
■ 操作手法
核心模式一个字: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对艺术品而言,深圳文交所的核心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字———“拆”:将一个艺术品资产包拆细,比如拆成10000份,形成所谓的“分拆权益”,让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及流通这些权益,获得艺术品资产包增值所带来的xxxx。
深圳文交所策展顾问叶强向记者举例介绍操作实例:知名画家杨培江的作品成为{sg}类证券化的典型模式,它是由宏宝斋画廊提供、文交所交易商发行的艺术品拆分权益类交易产品。据悉,这个资产包有40件艺术品,初始价是200万元人民币,所有权份额总数量为1000份;每份所有权份额面值为2000元人民币。它将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认购,其权益可在市场中持续流通。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南方都市报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