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粮食:奥卡导弹的杯具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中国xx的大部分常规弹道导弹都归第二炮兵统一指挥,只在南京/广州战区下属两个陆军的导弹旅,俗称小二炮,而且因为技术和体制原因,日子很难过,战斗力令人怀疑,据说有重归二炮建制的趋势。而苏联武装力量怀里的战役战术导弹建制,跟中国有很大不同,其陆军火箭-炮兵xx负责战役战术导弹的指挥管理,而战略火箭军则很少装备中短程导弹。在上世纪70~80年代,苏联xx在东欧和中苏边境的集团军建制内,部署了数十个战役战术导弹旅,旨在实施强有力的战役首次火力突袭,意图用战术核武器辅以常规战斗部,一举瘫痪敌纵深内重要目标。苏联解体后,虽然俄国和俄军穷的叮当响,但仍然保有1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尽管没有什么先进导弹,但威慑能力仍然不容小窥。

杯具之前通常是洗具

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战略发生一些改变,认为除了大规模核打击与确保相互摧毁,苏军还应具有强悍的常规战争能力,提出导弹和远程火炮在常规战争中应担负攻击大纵深目标的重要任务。1973年苏联国防委员会下达计划,命令科洛姆纳设计局(KBM)研制一种用于取代飞毛腿导弹的,核常兼备的,精准灵活的战役战术导弹,并命名为9K714,绰号“奥卡”(Ока),奥卡河是伏尔加河{zd0}的一条支流,奥卡导弹的名称就由此而来。导弹的总设计师仍然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战术导弹设计大师涅波别季梅耶,大师生于1922年,从1950年进入苏联导弹研发部门工作到退休,他先后设计过28套导弹武器系统,荣获过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列宁奖章。

由于有圆点导弹的成功经验,KBM设计局的研制进度很快。整套导弹系统由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生产,1979年首先开始配备常规集束弹头实弹打靶,1980年进入苏军服役,1981年被北约组织发现,并随之命名为SS-23导弹,绰号“蜘蛛”(总之北约为苏联和中国命名的武器绰号都是很邪恶难听的)。奥卡导弹为单级固体近程弹道导弹,重量大约是9K79圆点导弹的一倍,即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化学或核弹头,核弹头威力为20万吨TNT当量,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CEP)小于300米。苏军火箭-炮兵战斗条令规定奥卡导弹用于打击400公里内的纵深目标,但理论上可以延伸到500公里。导弹强调野战性能,方向射界可达90度。采用9B81型惯性导航制导系统,由苏联国家中央无线电工程研究所研制,制导设备包括9B86陀螺稳定平台,上设角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横向速度传感器,9B84数字计算机,9B813自动化电源控制装置。导弹可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栅栏短翼式空气动力控制面进行弹道修正,气动伺服舵机的动力来自于弹体内的气体发生器。



 9M714奥卡导弹配备的几型火箭,从左至右:奥卡原型弹、9M714B核导弹、9M714K常规导弹、带有9M74K集束战斗部的导弹、9M714导弹剖面图、带有前置小翼的9M714U改进型导弹


 9B81型惯性导航制导系统和9B86陀螺稳定平台



 奥卡导弹系统配备的火箭型号性能表

火箭型号
 9M714
 9M714F/K
 9M714B/B-1
 9M714GVM/UT

用途
 原型弹
 带有突防设计的可分离

战斗部
 核/热核

战斗部
 模型/训练

导弹

弹长
 7.5米
 7.3米
 7.51米
 7.51米

火箭长度

(无战斗部)
 5.17米
 5.17米
 5.17米
 5.17米

弹径
 0.97米
 0.97米
 0.97米
 0.97米

栅栏尾翼

翼展
 1.84米
 1.84米
 1.84米
 1.84米

弹重
 4690kg
 4603kg
 4400kg
 4480kg

射程

(最小射程50km)
 407公里
 300公里
 400公里
 500公里

精度

圆公算偏差(CEP)
 350米
 300米
 300米
 300米

发射准备时间
 从进入阵地到发射5分钟:导弹瞄准3分钟,起竖时间20秒,导弹充电时间90秒。再次装填15分钟。

储存时间
 仓库10年,阵地状态3年





导弹战斗部重量,依弹头不同从372公斤到715公斤不等。奥卡导弹从核常兼备出发,配有多种战斗部。

最常用的常规战斗部有两种,一是9N74F整体式高爆弹头,配用9M714F火箭,与“圆点”导弹类似,这种弹头也使用激光测距空爆引信;第二种是9Н74К集束子母弹头,安装在9M714F/K火箭上,战斗部长2.75米,直径0.8米,重715kg,内置95枚3.84公斤重的9Н225高爆子母弹药,撒布后可毁灭半径3000米内的无防护目标。

奥卡配有两种核弹头。9N74B型核战斗部是原子弹,配用火箭为9M714B,重量375公斤,威力为1-5万吨TNT当量; 9N63型热核战斗部为氢弹,配用9M714B1火箭,重量同样为375公斤,威力为20万吨TNT当量。

奥卡导弹还配有一种教练战斗部,型号为9N63UT。这种战斗部很迷惑人,因为其大长径比,西方导弹分析专家一度把丫误认为是常规钻地弹头,其实直到21世纪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俄罗斯也没在弹道导弹上配备过钻地弹头。这一点不如中国,据科技日报报到,我军已经在常规弹道导弹上配备了钻地弹头【注1】,可对地下坚固目标实施xx打击。


9Н74К集束子母弹头



大长径比的9N63UT战斗教练弹,曾被西方导弹分析专家误认为是常规钻地弹头

奥卡导弹采用机动发射,三用(运输、起竖、发射)车的型号为9P71, 导弹运输装载车为9T230,这两种车都使用相同底盘,由绰号“地基-1”的巴兹-6944(БАЗ-6944 "Основа-1")八轮越野车改装而来,主要性能指标:

发动机:400马力УТД-25 / Д-144柴油发动机

驱动:8 × 8 车长:11.7米

车宽:3.12米 车高:3米(导弹运输状态)

导弹起竖时高度: 10.1米(发射仰角82度)

发射车重量:24070kg(空载,无导弹);29100kg(装载导弹),29985kg(战斗全重)。

底盘有效载荷:12000kg 成员:3人(战斗状态)

公路{zd0}速度:65公里/小时(底盘可达70公里/小时)

越野速度:20-40公里/小时

水上速度:8-10公里/小时

{zd0}行程:1000千米(战斗行程700千米)

起重机起重能力:5000公斤



至1987年共生产106部三用发射车,239枚导弹,苏军在6个导弹旅和一个独立导弹团装备了奥卡导弹,原东德xx也部署有这种导弹。这6旅1团分别是:

1、导弹第189旅,驻白俄罗斯斯坦尼科夫地区,1985年列装18部三用发射车。

2、导弹第233旅,驻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地区,1985年列装18部三用发射车。

3、第199近卫导弹旅,驻白俄罗斯普鲁扎地区,1985年装备18部三用发射车。

4、驻东德的第5导弹旅,装备12部三用发射车。

5、驻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的第126导弹旅,装备12部三用发射车。

6、驻东德的独立导弹团(番号不详),装备12部三用发射车。

此外,在1985年还出口到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共16部发射车,48枚9M714K导弹。

奥卡导弹在当时属于跨时代的{dj1}武器,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耶曾经说过:“奥卡超过美国人整整一个时代,属于无法拦截的导弹。”为了对付北约的爱国者等新式导弹防御系统,奥卡导弹对突防性能进行了特别设计,譬如战斗部外敷雷达散射涂层;携带电子对抗设备并配备假弹头和箔条诱饵;弹道设计比9K79圆点更加复杂,可采用三种弹道,弹道顶点高度可达120公里,弹头的飞行弹道{zh1}阶段几乎是垂直下降,末端速度高达10马赫,令对手防不胜防。其在东欧的部署使苏军在欧洲大陆对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定优势。

洗具也有小高潮

全程使用捷联惯性制导的奥卡导弹,在400公里距离上实现了小于300米的圆概率偏差(CEP),大概相当于1/1500的精度水平,在70年代末属于全地球{dj1}水平。然而涅波别季梅耶大师并不满足,从1982年起开始研制带有末制导的,更加xx的改进型奥卡,1985年“奥卡-U”面世,该导弹配备了一个前置的空气动力控制面和雷达区域相关的末制导弹头,与美国潘兴II导弹很相似。可以在飞行末段进行复杂的变轨。而且苏联人还为这种导弹整合了侦察和打击系统,其指挥控制系统可以依靠正在研制的M-55“神秘-B”高空侦察机指示目标,甚至具备初步的持续监视-攻击时间敏感目标能力,实现联合作战和战场实时打击。“奥卡-U”导弹在1987年进行了首次实弹测试,至此苏联导弹一步跨入了xx制导时代。然而不幸的事情很快发生了。。。。


夭折的“奥卡-U”导弹


苏联的U2间谍机——M-55“神秘-B”高空侦察机


狗日的粮食

由于当时战区导弹防御能力不佳,北约对以奥卡导弹为代表的苏联中程弹道导弹毫无招架之功。奥卡导弹因此成为北约组织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然而由于苏联的强硬态度,美苏在削减核武器谈判上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上帝是保佑美利坚的,1980年机会终于来了,因苏联入侵阿富汗,卡特政府于1980年1月4日宣布对苏执行粮食禁运政策,随后主要粮食出口国加拿大、欧盟也开始禁运。而这时恰逢苏联自1979年起连续7年粮食歉收,对其国民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1982年苏联国庆节期间,莫斯科的多数大型国营食品店都没有黄油(就是纯奶油啦)和奶酪出售。只在小型食品部能买到,但每人只限400克,并要排长队。肉、蛋和香肠的供应也是如此。据报道,由于食品缺乏,当时苏联每个家庭平均每天需要两小时去排队购买食品(在俄罗斯排队,本博主深有感触,90年代初曾经排队2小时只买到两三公斤土豆,因为市场实在没啥东西)。勃列日涅夫曾经说过“那几年是苏联国民经济计最糟糕时期”。食品短缺迫使苏联动用大量外汇进口粮食,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恰恰把粮食作为战略武器来要挟苏联,意图迫使苏联在久拖未决的《中导条约》谈判上做出重大让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曾叫嚣:“克里姆林宫必须要用核导弹来换口粮”,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非常成功。加之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原油价格急剧下降,其后长期低迷,使主要以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再用那点可怜的外汇进口粮食的苏联经济越发的雪上加霜,陷入恶性循环。5年后苏联人的肚子终于挺不住了。1985年,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积极的叛徒xxxxx上台,随即重启中导条约谈判,苏联作出令美国和西欧始料未及的重大让步,全盘同意美国坚持的必须将射程在500-5500千米中程和中近程导弹全部销毁的要求,于1987年12月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按照条约,106部“奥卡”导弹发射装置、306枚“奥卡”导弹(包括出口到华约其他国家的导弹)及其生产线连同大部分设计图纸在美国佬的监督下被彻底销毁。消息传到苏联国内,在苏军和国防工业内部引起一片哗然,导弹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耶受此刺激一病不起,住进了医院。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阿赫罗梅耶夫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在奥卡导弹出现之前,我们的战役战术导弹虽然也能携带核弹头,但是命中精度不高,有了奥卡导弹,我们可以任意打击北约的西欧纵深”。条约签订后,苏军基本失去大纵深战役火力突击能力。

黄油和大炮是个两难的选择,xxxxx选择了黄油,由于餐具,进而杯具。当时{dywe}的{zx1}式最有威力的导弹就这样被牺牲掉了。



这是东德武装xx装备的奥卡导弹,三用发射车上竖立的粗壮导弹,并非战斗实弹,而是一枚9M714UT教练导弹,它与实弹的最明显区别是,栅栏尾翼内只有简单的X型翼片(左图箭头所指处),这是最显著特征。据本博主观察,俄罗斯带有此类简化栅栏尾翼的导弹,大多数都是教练弹。



奥卡导弹大事记:

1979年,开始生产。

1980年,通过苏联武装力量型号鉴定。

1985年,开始在驻东德的突击集群部署9K714导弹。同年出口保加利亚、东德。

1987年6月,出口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奥卡-U”导弹进行首次实弹测试,半年后研制下马。

1987年12月,共生产了106辆发射车和88辆装填车。(不包括教练导弹)。

东德xx:装备16部发射车,53枚导弹。

苏联火箭-炮兵xx:装备66部发射车,114枚导弹(确认番号)。另有36部发射车和72枚导弹不确认番号。

苏联武装力量武器储备:13部发射车,33枚导弹。

苏军火箭-炮兵训练中心:装备7 部发射车(驻萨拉托夫州,喀山,卡缅卡)。

以上合计:102部发射车,200枚9M714导弹。

1987年12月7日,根据《中导条约》规定,苏军停止对9K714奥卡导弹的训练和维护,销毁工作开始。

1988年,与叙利亚洽谈中的出口协议被终止。

1989年10月27日,苏联239枚9M714导弹最终销毁完毕,导弹发射车同时在斯坦科沃完成销毁。

1990年,东德xx装备的奥卡导弹销毁完毕。

1993年,捷克封存其装备的奥卡导弹,随后销毁。

2001年12月,保加利亚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在2002年10月30日之前彻底销毁其境内的全部奥卡导弹。

2002年,罗马尼亚装备的奥卡导弹销毁完毕。斯洛伐克与美国签署了备忘录,在获得16万美元补偿后,销毁其全部库存的奥卡导弹。





郑重声明:资讯 【狗日的粮食:奥卡导弹的杯具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