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之缘- 香如故的日志- 网易博客

书签之缘

2010-05-20 11:21:51 阅读4 评论0 字号:

 

   书签,从我拥有{dy}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或刊物起,就伴随着我。它大概经历了三个历程:

   一、压干的树叶

   童年是每个人最珍视的回忆,它魅力无穷。一个天真烂漫、幼稚纯朴的个体游刃于家乡周遭的任何自然环境,到处都留着孩童时代那精灵般的笑声。每次玩累了回家,总要摘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这只是好奇心趋势和调皮的表现)。把树叶压好、晒干就收起来,夹在书本中(这只是无目的无眼光的“收藏”,除了夹在书本中,其他处容易破损)。再后来一点,无意间发现它竟然是{zh0}的书签(破了就换一叶,反正有的是啊)。再后来,渡过童年,遗憾的是没有保存任何一叶(或许只是现在的遗憾了)。

   直到2005年,看着从北京带回来的香山红叶,却成了对那段日子最美、最真的相忆的证明了。北京和故乡遥隔万里,这相忆倒别有一番意味了。

   二、小小剪纸、剪贴画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许多花花绿绿纸片越来越多。有的没什么用处了,就成了剪刀的专利。这个还保存的比较好(有粘贴的模本),适时翻看起来很有趣味。有的剪贴画上不了模本,就“流落”为书签,也算是对它的欣赏了。其实,当时的一切还是为了好玩,如今想来,尽玩出了甜蜜的回忆。

   三、贺年卡

   那个90年代,贺年卡成为同学之间交流和相互祝贺的{zh0}载体。同学们等到特殊的节日就要赠送贺年卡,写上满满的祝福和诚挚的话语,连同一份美好的心情和向往一起送给或寄出,放飞心灵的问候,就像把一片蓝蓝的天、一朵白白的云儿盛放和收藏,多年后,回忆的乐趣尽在其中。

   四、购买的精美小卡片

   现在想来,这是最普通的做法了,但当时曾被xx了一阵子。卡片上电脑制作的话语是那么“感天动地”,令人遐想。于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像小溪流水般得清澈,扣动着心灵的窗户。内心充斥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尽情地展现在诗一般的画面中。

   至今,在我用过的课本中还能找到几个“模型”,但卡片背面却无任何文字,电脑的精美制作早已代替了书写的乐趣,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吗?多次翻到卡片背面,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心情,在精美卡片的诱惑下,我们已无力再写点什么文字了,它就这样一直空白。这一种特殊标签又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很多时候电脑犹如黑洞,对人思维和想象等破坏力很大。)

   五、服装标签

   这大概是我近10年最为特殊的书签了,到目前为止还津津乐道。(

   我可否向大家推荐它,如果感兴趣的话(或许大家早已尝试,或许毫不在意,一个小小书签还拿来展示一番,有啥味道)。其实,收集服装标签的乐趣远不止于把它当作书签,作为某种个体(小小书签,意义远不止如此),它与众不同,它可以与我们的心灵相约。

   时代的发展,服装的更新,让人眼花缭乱,就像书籍一样,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的穿着就像我们的读书一样,有选择性才有生命力。盲目、随大流,到{zh1}一切都将流失,会像“邯郸学步”那样。服装标签做书签也不是来者不拒,怎么选择,关键还看自己的喜好(欣赏水平难以定论),它的颜色、形状、厚度、质地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对象。

   与书签的缘分,说到底也就是个标识、记号,品味流逝的生活之趣。


   佩服仰慕那些爱上文学、追求文学、甚至奉献于文学的大师、大家和生活中的书虫们。他们一定在这里寻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和价值(精神的?物质的?合理存在就好)。(“百无一用是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等等一些正反两面的训言,暂且不管,由他人自由想象去吧)。我只局限于爱上文字,还谈不上文学。过去,有时间看书,但错过读书的黄金年龄,总是可惜;现在,没时间看了,却总想挤出时间来看,寥寥无几,不值得一提。更何况在今天书籍泛滥的时代,必须要有“火眼金睛”,否则不如不看。如今看书,何谈钻研、考究,能体会作者的意图、把握作品的思想、欣赏作品的美感就满足了,只当是茶余饭后、工作之余的一种物美价廉的消遣吧。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书签之缘- 香如故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