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尺寸检测方法阿里巴巴sandey17的博客BLOG

尺寸检测

1. 轴类尺寸的检测方法

方法一:量规法

用量规检测轴径,不能得到具体数值,只能检测轴径尺寸合格与否。其优点是精度高、检验效率高,在成批生产中广泛使用。

 

方法二:钢尺法

直接用钢直尺进行测量,或者使用卡钳将工件尺寸与钢直尺进行比较。

 

方法三:卡尺法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等对轴径进行直接测量。

 

方法四:测微仪法

用各种测微仪、测微表与量块进行比较测量。常用的测微仪(表)有百分表、千分表、扭簧比较仪、电感比较仪等。

 

方法五:仪器测量法

可以用光学计、测长仪、工具显微镜等对轴径进行精密测量。在工具显微镜上又分为影像法、轴切法、干涉法、灵敏杠杆法等。在光学计、测长仪上测量可以分为{jd1}测量和相对测量。

立式光学计测量: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工件外径,是按照相对测量法进行测量的。先用组合好的尺寸 的量块组,将仪器的刻度尺调到零位。再将被测工件放到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从目镜或投影屏中可以读出被测工件外径相对于量块组尺寸的差值 ,那么被测工件的外径尺寸 。

⑴测头的选择

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因此,测量平面或圆柱面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⑵按被测工件外径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为了减少量块组合的累积误差,应力求使用最小的量块数,一般不超过4块。每选择一块量块,至少要消去所需尺寸的最末一位数。

量块的正确使用:

①     选择量块,用竹夹子从量块盒里夹出所需用的量块;

②     清洗,首先用干净棉花擦洗,再用蘸上汽油的棉花擦洗,{zh1}用绸布把汽油擦干;

③     组合,首先要搞清量块的测量面。

组合量块时要注意:大尺寸量块在中间,小尺寸量块放在两边,这样的量块组较稳固,而且变形较小。

⑶调整仪器零位

①将量块组放置于工作台的中央,并使测头对准量块测量面的中央;

②粗调节,松开横臂紧固螺钉,旋转粗调节螺母,直到目镜中看到标尺像,锁紧横臂紧固螺钉;

③细调节,松开光管紧固螺钉,旋转微调手轮,从目镜中看到零位指示线,对准零位,锁紧光管紧固螺钉;拨动几次提升器,若此时零位指示线仍偏离零位线,则旋转零位调节手轮,使零位指示线准确对准零位;

④抬起提升杠杆,取出量块。

⑷测量工件

轻轻地将被测工件放在工作台上,并在测头下来回移动,按试验规定的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⑸合格性判断

按照零件图所规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方法六:刀口光隙法

如图1所示,使用刀口尺和量块组合,在检验平台上测量轴径。调整量块组尺寸,当量块和圆柱上看不见光隙时,则认为量块组的尺寸h就是轴径d的值。

 

 

方法七:平晶干涉法

如图2所示,按轴径公称值组合量块尺寸,将工件和量块一起放在检验平台上,在其上放一块平面平晶,记下在量块工作表面上的干涉条纹数,按下式计算轴径 。其中: 为量块上的干涉条纹数; 为圆心到量块接触边缘的长度; 为量块短边的长度; 为光波的波长。

 

 

2. 孔类尺寸的检测方法

方法一:{jd1}测量

属于{jd1}测量的仪器有:工具显微镜(影像法、光学灵敏杠杆法)、{wn}测长仪(双测沟法、电眼装置法)、表面反射比较仪(反射法)等。

 

方法二:相对测量

属于相对测量的仪器有:{wn}测长仪、自准直孔径测量仪、孔径测量仪等。

说明:在车间生产中,一般精度的孔径常用塞规和通用量具量仪如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等进行检测;对于单件、高精度孔径可用平台测量法;对于批量大、精度高的孔径,则适合采用气动测量法。

内径百分表测量: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是用相对法进行测量的。先根据孔的基本尺寸 组合成量块组,并将量块组装在量块附件中组成内尺寸 。用该标准尺寸 来调整内径百分表的零位,然后用内径百分表测出被测孔径相对于零位的偏差值 ,那么被测孔径的尺寸 。

⑴根据被测孔径的大小正确选择测头,并将测头装入量杆的螺孔内;

⑵按被测孔径的基本尺寸选择量块,擦净后组合于量块夹中;

⑶将测头放入量块夹内并轻轻摆动,按图3a的方法在指示表的最小值处,将指示表调零;

⑷按图3b的方法测量孔径,在指示表的最小值处读数;

⑸在孔深的上、中、下三个截面内,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共测6个位置,并记录数据;

⑹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并按是否超出工件设计公差所确定的{zd0}与最小极限尺寸,判断其合格性。

 

{wn}测长仪测量:

⑴根据被测孔径的尺寸组合量块,用量块组调整仪器零位或用仪器所带的标准环调零;

⑵按被测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并用压板固定;

⑶松开测量轴固定螺钉,按仪器操作规程调整{wn}工作台,使工件处于正确位置,从读数显微镜中读数;

确定工件的正确位置:如图4所示,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调整工作台的高度,使测头位于孔内适当位置,再慢慢旋转工作台横向移动微分筒,同时观察目镜中刻度尺的变化,以读数{zd0}值为转折点,在此处将工作台横向固定。{zh1}再调整工作台微摆螺钉,以读数最小值为转折点,在此处将工作台纵向位置偏摆固定,方可正式读数,如图5所示。此时,测量轴线穿过被测件的曲面中心,且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

⑷重复步骤⑶,记录每次测量结果;

⑸填写试验报告,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的人工数据处理,判断被测孔径的合格性。

 

3. 大尺寸的测量

方法一:直接测量

用测量范围较大的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直接测出量值,对于一般精度的大尺寸主要用大测量范围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对于较高精度的大尺寸主要用测长仪、测距仪、激光干涉仪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大型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方法二:弓高弦长法

主要用于测量大尺寸的轴径和非整圆的圆弧直径,属间接测量。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弓高 和弦长 的值,或xx固定 和 中的一个值并测出余下的一个值,然后计算出直径值,由图6可知:

测量极限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弦长      ——弓高

——弦长 的测量极限误差

——弓高 的测量极限误差

 

方法三:围绕法

用卷尺或金属带尺测量工件的圆周长度,再算出其平均直径。金属带尺两端附有角铁,以便拉紧带尺。工件的平均直径 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用卷尺测量时:

用带尺测量时:

式中: ——被测工件的平均直径       ——用卷尺测得的工件圆周长度

——卷尺尺带的厚度            ——金属带尺的长度

——带尺两端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成组塞尺测定

 

方法四:滚轮法

滚轮法是一种由测量圆周长度换算直径的方法。如图7所示,它是根据无滑动对滚原理,利用已知直径为 的基准圆盘(滚轮)同被测圆柱形工件作无滑动的对滚,当工件转过 转时,xx地测量出滚轮转数 ,则被测工件的直径 ,

式中: ——被测工件直径    ——基准滚轮直径

、 ——滚轮和工件的转数

基准滚轮的转数由光栅头给出。滚轮旋转时,带动同轴的光栅盘旋转,光栅盘的转数由读数头测出,光栅头计数的开始与结束,由装有被测工件的定位控制器控制。

 

 

方法五:辅助基面法

在没有大量具量仪时,用机床、工件或另一辅助件上的特殊基面作为测量基面,用较小的量具量仪分段测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得被测尺寸。

⑴以机床的一部分作为辅助基面

图8是以机床的床面为基面,对大尺寸的外径进行测量的示意图。在测量前先在两{dj1}上放上专用心轴,其直径为 ,量出其下表面与基面的距离 ;然后取下心轴,放上工件,在测量时只要量出距离 ,即可求出被测工件的直径 。

图9为测量安装在机床上的大尺寸工件内径的示意图。专用心轴直径 已知,只要测出距离 ,则被测孔径为

 

⑵以辅助件作为辅助基面

图10所示,在立式车床上加工大型扇形齿轮外径。可以在立式转台上,另装一个辅助块,随同工件一起加工内径 ,用内量杆测出内径 ,以内径为基准测量壁厚 ,便可计算出外径 。

 

方法六:经纬仪测量

⑴中心标尺法

在被测直径的中心放置长为2 的标尺,如图11所示。由安装在数米外远的经纬仪先后瞄准标尺及工件边缘,测出标尺2 的包角 及工件包角 。瞄准时必须使标尺的中点与其边缘之间的夹角相等,则工件的直径D为 。

 

⑵边标尺法

标尺放在与被测件边缘相切的位置上,经纬仪放在 处,如图12,分别测出标尺包角 ,工件包角 ,则工件直径为 。

⑶移距法

经纬仪在 处测出工件包角 后,沿 角平分线的方向移到 点,如图13。移距 用线纹尺或量块测出,测出工件包角 ,被测工件的直径为 。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各类尺寸检测方法阿里巴巴sandey17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