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次授课课堂记录(一)_rgwcx_新浪博客

《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次授课课堂记录

一、自动化读写

(一)自动化阅读

1.什么是自动化阅读?

自动化阅读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

铁皮鼓(652869733)  19:13:19

而且在读一个字或词的时候,会对后面的内容形成一种阅读期待,即一种猜读,

2.自动化阅读的障碍是什么?

铁皮鼓(652869733)  19:12:27

自动化阅读的障碍往往在于,学生缺乏一种结构化理解的能力,尤其是猜读能力。

注意力固着于字词句本身

干国祥(180340678)  19:13:36

基本没有识字障碍(主要不是读音障碍而是意义障碍),能自觉地把所阅读到的字词句的意义与所指的事物事理相关联,能顺利对阅读过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即纳入一个意义系统……

还要能够相当大程度地猜测下面文本中即将出现的字词以及意义走向,猜测正确率较高。

铁皮鼓(652869733)  19:15:15

有点像我们看电影,会对后面的情节不断地有猜测,并随着电影的继续而调整变化

干国祥(180340678)  19:15:16

只有这些不成为障碍,才能说阅读可能达到自动化。

即从一开始,他所理解的,就不是琐碎的字词,而是一个模糊的整体。

所有的信息都纳入到这个模糊的整体中,使它越来越清晰,但它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譬如大家现在读《论语》,就做不到自动化。

自动化阅读,是一种具体的整体能力,所有细碎的能力,服务于它,但不足支撑起它。

对哪些读物自动化?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铁皮鼓(652869733)  19:21:12

苏氏讲自动化阅读,有特定的含义和背景。

是指适应一般阅读教材的一般阅读能力

干国祥(180340678)  19:21:28

苏氏所讲的自动化,往往指最普通读物的自动化阅读——也就是儿童读物的自动化阅读。譬如大家读《非理性的人》就不是自动化阅读的,我读这本书是自动化的。而在儿童读物上,我们都是达到自动化级别的。反之,可能在小说阅读中,你比我更为自动化。

追梦09(370847146)  19:28:29

即使在三四年级形成了自动化阅读的能力,但面对不同的材料他并不能保证都做到自动化阅读吧。

铁皮鼓(652869733)  19:28:58

追梦,学会骑自行车,就可以去许多不同的地方。

但如果你要去大海另一面,就得再学划船

追梦09(370847146)  19:29:15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去。

铁皮鼓(652869733)  19:29:24

所以意会即可。

干国祥(180340678)  19:29:29

刚才我们是讨论了什么是自动化阅读和什么是苏氏所指的特定阶段的自动化阅读。

现在我们讨论的,事实上是这个特殊阶段的自动化阅读能力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受到障碍而未能顺利形成的。

铁皮鼓(652869733)  19:31:22

苏氏的说法,我整理一下。

铁皮鼓(652869733)  19:31:30

如何培养自动化阅读能力?苏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

1     在小学期间,学生朗读不少于200小时,小声默读不少于2000小时。(包括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的时间)

2     可以这样的检验学生会不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让学生朗读一篇童话或故事(新课文),譬如说一篇关于原始人的生活的故事。在他们面前的黑板上挂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上面画着原始人的生活情景:是火堆,有准备食物的情景,有捕鱼的活动,有孩子们在嬉戏,还有做衣服的情景。如果学生(这里指的是三年级学生)在朗读这篇课文时,眼睛离不开书本,以致在朗读结束时他还来不及仔细地看看这幅图画,并且记住课文里根本没有写到的那些细节,这就说明他还不会阅读。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这种阅读才不能称为有理解的阅读。

3     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所讲的内容,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

4     五六年级要继续搞好表情朗读,这是一种很必要的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以及在思考的同时再向后面的部分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

3.指读,朗读和默读的区别

铁皮鼓(652869733)  19:40:00

相比之下,指读是平均化地分配注意力,朗读是相对平均化地分配注意力(通过有表情和语调的变化呈现重点),而默读,则是根据材料不同部分的重要程度以及在结构中的位置,以及阅读者的需要而分配注意力,更强调思维过程。

越到高年级,默读越重要。因为默读要求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的要点,尤其是结构性地把握,对猜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自动化阅读能力,主要是靠默读建立起来的,而朗读,也是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指读是无须顾及上下文的

朗读则必须结合上下文揣摩语调

而默读,则是一种结构化理解材料的能力

而学生整体地,结构化地理解材料的能力,是从朗读逐渐过渡到默读的。

哪些因素导致了学生自动化阅读的障碍?

伊人(465893577)  20:01:45

哈哈,现在所谓的表情诵读就是其中之一。

干国祥(180340678)  20:01:48

识字量不够

机械识字,虽然识得字,但意义不理解……

表情朗读

干国祥(180340678)  20:02:00

指读

铁皮鼓(652869733)  20:02:03

死记硬背,阅读量不足

都是重要原因

干国祥(180340678)  20:02:18

阅读量不足是{dy}原因

(二)自动化书写

铁皮鼓(652869733)  20:04:12

自动化书写,也称半自动化书写,是指学生在书写时,不再去考虑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词怎样写法,不再考虑写这个词的时候要遵循什么语法规则,而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所写的东西的意思上(即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

铁皮鼓(652869733)  20:04:25

如何培养自动化书写的能力?苏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

1     苏氏认为,早在三年级、最迟在四年级,就要使学生能够笔不离纸地写出较长的词,能够眼睛不看练习簿地写出词甚至短句来。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学生应当不再思索这个或那个字母怎么写法以及各个字母怎样连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有可能去思考怎样运用语法规则和他所写的东西包含什么意思。这种流利书写的技能还能逐步地训练出运用语法规则的半自动化技能:儿童已经不必去思考某一个词应当怎样写,因为他已经多次地写过这个词了。为了使学生学会足够迅速、准确而无错误地书写,为了使书写成为劳动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劳动的最终目的,那么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应当在练习簿里写过不少于14001500页。

2     要培养自动化书写的能力,首先要求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性练习。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练习应当比写字先行一步。就是说,先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在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就应当让儿童做这样一些作业,如用小刀(雕刻刀)和剪刀雕刻和裁剪纸板和纸张,雕刻木料,编结,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木质模型等。精细的劳动动作能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和节奏,形成手指的灵巧性和对小图案(实质上字母也相当于这种小图案)的敏感性。此外,还应当尽力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在儿童制作的物品中,要多让他们重复圆形的、椭圆形的、波浪形的线条,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

3     培养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技能的练习,可以(在学生能很好地阅读的条件下)按下列方法进行。教师向儿童们讲述某一种自然现象、事件或劳动过程;在讲述中要能明确地区分出各个逻辑的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中又有重点以及与重点有关的细节和详情。在教师讲述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讲述材料的顺序,把要点记录下来。

铁皮鼓(652869733)  20:09:26

苏氏讲自动化读写的背景,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失调的问题。

铁皮鼓(652869733)  20:09:41

用苏氏的话来说: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至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

铁皮鼓(652869733)  20:10:03

这里的知识,是不断出现的新知识;这里的能力,是指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读、写、算、观察和表达这五种能力。(其中观察的能力也可以视为广义的“读”的能力,在低段尤其重要;表达的能力也可以视为广义的“写”的能力。)

铁皮鼓(652869733)  20:10:27

在这些能力中,至关重要的,是自动化读写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而自动化读写的能力,通常应该在三四年级形成。如果自动化读写能力没有形成,学生就会被读写本身所羁绊,无法做到在阅读和书写时全身心地思考,思维发展和新知识的学习就会受到限制。――许多后进生,就是这样形成的。

铁皮鼓(652869733)  20:11:17

至此,大家发现苏氏在讨论后进生形成原因时,重点讲到了三点:

铁皮鼓(652869733)  20:11:25

一是缺乏第二套大纲支撑。

二是{dy}套大纲掌握不好。(没有掌握关键知识)

三是一般能力发展不足。

铁皮鼓(652869733)  20:12:10

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将自动化读写的能力,回归到两套大纲的背景下去理解。

{dy}套大纲,可以更清晰地概括为知识与能力。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工具)

这样就从认知角度概括了学生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了。

自动化读写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并处于核心地位,一般能力属于广义的{dy}套大纲。

铁皮鼓(652869733)  20:13:45

更完整地概括一下:自动化读写能力是一般能力(以读、写、算、观察与表达为重点)的核心;一般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不但一般能力是工具,旧知识({dy}套大纲,即“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也是掌握新知识的工具;一般能力和基础知识(关键知识)合起来,是更广泛意义上{dy}套大纲的内容。

铁皮鼓(652869733)  20:14:44

如果我们超越苏氏关于两套大纲的思想,那么学习过程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学生在第二套大纲作为背景的支撑下掌握“关键知识”,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般能力”(以读写能力为核心),这种“一般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关键知识”,而已经被掌握了的“关键知识”也会成为工具,促进对于有待掌握的“关键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一般能力”又得以继续发展……这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同样地,一般能力也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也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本质上,知识包含了“一般能力”)

郑重声明:资讯 【《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次授课课堂记录(一)_rgwcx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