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会讲座(七)_紫眸恒迹_新浪博客

有效备课——备学生

吴文国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造诣很高,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有{yt},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使得公明仪想要为牛弹奏一曲。他先弹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公明仪又弹奏了几曲,牛儿依旧低头吃草,毫不理会。公明仪非常生气,怪牛鱼丸愚笨。牛哀叹“苍天啊大地啊!”。

老师不了解学生,自以为是地、一厢情愿地、按部就班地实施教案,不仅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还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尴尬。

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存在着抄袭教案、模仿教案、或者照搬原来教案等现象。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即使是同一节课在不同班级上起来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前就需要认真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不同的教案。为什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怎样了解学生?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我们老师的难点。

怎样备学生呢?

(一)了解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新课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热起来了》穿上厚衣服,会感觉比较暖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是认为衣服产生了热。

   《沉与浮》更多的学生认为的是重的物体容易沉。

2、 了解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

3、 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被学生接受,所以,讲课方式及讲课内容应从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个人认为想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从学生对任课教师感兴趣开始。

(二)分析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分析学生

1、从心理学中分析。

2、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

如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的孩子,本地的学生与外来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出入。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3、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的内容分析。即旧知识。原有经验来判断学生对新知识、新经验的熟悉程度。

五年级《太阳钟》一课,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学生已在上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学过,故而本课重点就放在学生制作和观测上来。

六年级《放大镜》一课,教材上重点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学生在近四年的科学课实验活动中对这个已经基本掌握。故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就对着放大镜蠢蠢欲动,爱听不听的,根据这些情况,我及时调整重难点,把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原理作为重难点,再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另类放大镜,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从“零起点”来实施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三)xx学生

xx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体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等等。

怎样把xx的目光放到备课当中呢?

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xx知识的传授,又要xx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xx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xx学生的学习过程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愉悦的学,充满成功感的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zj0}的学习效果。例如《地球内部运动》一课我是课前安排学生查找大量资料关于地震火山喷发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把课堂让给学生。

2、合作交流——xx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包括:一、师生合作。“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不可或缺。如《太阳能热水器》一课,课前让各小组回去制作,课上以颁奖形式的让各个小组代表上来展示自己自作的作品,并接受下边评委的质疑,在这里教师仅仅只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教学,其他都交与学生。

二、生生合作。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学会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的学习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的“传递”,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实验都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学生思维碰撞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估计,有利于学生比较出接近值。课堂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发生质的飞跃。

3、动手实践——xx学生的能力发展

如科学教材每个单元的{zh1}一课都是让学生动手制作的实践课,每到这时候我通常是以作品展示会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学生在制作和介绍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更是不断开动脑筋,解决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有个别小组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如《小赛车》

                                《太阳能热水器》

                                 《我们的小船》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分析学生、“吃透”学生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了解学生,就难以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就容易陷入“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益低下,“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以至“药到病除”。分析学生、“吃透”学生又是备课的难点,我们要知难而进、知难而上、知人善教。所以我们说,学生是一本书,一本无限丰富、无限精彩、活的无字书,老师要用脑、用心、用时间读,用毕生的精力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师读书会讲座(七)_紫眸恒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