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贴(2)-无酒不成席浅论虫认知的“酒”_小兵老张的空间_百度空间

无酒不成席浅论虫认知的

    虫的意识里,有喝有吃方为“饮、食”,因有俗语“无酒不成席”,故在此浅论虫学习中对“酒”的认知吧。甲骨文、金文的酉字,象一个酒坛子的形状,它的本义当指酒坛或酒壶。此字后来才借用为干支名,为地支的第十位。盛放在“酉”的“水”称为“酒”。在汉字中凡从“酉”字的大都与酒有关,如酣、醉、酿、配、酌等。就中国的“饮食”二字而言,实先“食”才后有“饮”。何以说“先食后饮”呢?中国古代的酒主要以谷物黍或稻米酿成,后来才用以高粱。酒不能取代食物充饥,所以要有相当的农业生产,并有多余粮食的先决条件下,才能充分发展酿酒的事业。

    酒的成分是水,最早酒主要用于祭祀。周代曾专设酒正之官,掌管祭酒的一套繁琐礼仪。故在当时尊为饮料中的{zg}贵者,清淡的水也被雅称为“玄酒”。

    至于中国开始有酿造酒的年代考据起来很困难,因酒会蒸发,故只能间接从古人使用的容器加以推测了。一说,酒的酿造年代始于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或大汶口文化,因现出土了那个年代许多精美的陶制酒具,且还有不少标准的酿缸。另一说,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均为大口容器,没有防止酒味逸失的设计,只是等到距今3800多年的龙山文化晚期,才出现不少小口大腹的容器,如卣、尊等;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醪,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756页)解释为①浊酒②醇酒,想必杜康所造的秫酒酒体较为清澈吧。夏禹时代就在龙山文化的晚期,与出土陶器反映的现象一致。不论哪一种方法说得更准确,但可肯定的说,在龙山文化的早期或者更早的时期就开始了谷物酿酒了(无从考据只能折中的说了。或许出土的仰韶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是用来饮用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呢?自然发酵成酒与人工酿制造酒是两回事)。

    酒的功效很多,它含丰富的营养,可开胃,可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列:“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xx、壮神、御寒消愁遣兴”。古代以酒遣兴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白奉“人生得意须尽欢”为真谛,故“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汉高祖刘邦酌酒畅快之时吟诵出《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样的豪迈诗篇;汉武帝赐御酒十坛,霍去病睿智借泉水调制犒赏三军,始有甘肃“酒泉郡”地名;最诙谐幽默的当属杜甫为被他自己视为酒中八仙的贺之章、王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所做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酒少饮怡情遣兴,多则“过饮不节,xx顷刻”。李白的一子二女皆为智能低下的平庸之辈;杜甫的两个儿子亦属愚钝庸碌;陶潜嗜酒,他的五个儿子皆低能庸碌,他到了晚年方领悟到此结果皆缘于杯中之物。纣王昏庸、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纵酒所致,一方面缘于酒精的作用,另一方面缘于酒器的使用,商中晚期使用青铜酒器中的含铅比重很大,酒精加上铅中毒的作用另其谵妄,精神错乱,行为举止异常。周灭商后,颁布法令对饮酒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周人不得“群饮”、“崇饮“,违者处死。禁酒的结果,使酒器基本派不上用场,所以西周时的酒器出土远不如商代的多,即便在一些大型墓葬中,有时甚至一件酒器也找不到。

2008-4-8 10:29:00 | By: 小虫

…………

两年之后 小虫小兵老张 却再也不写不出上述这样的文字

退化?

还有怀疑吗?



郑重声明:资讯 【旧文重贴(2)-无酒不成席浅论虫认知的“酒”_小兵老张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