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sars关键时刻显身手(转)_天使在流泪_新浪博客

关键时刻显身手转自首都儿科研究所《身边的榜样》

 

 

2003年“五一”过后,“非典”疑似率居高不下,根据我所对支原体、衣原体研究的经验,张霆副所长组织微生物研究专业的同志们与北京市CDC、朝阳第二医院合作,成立了疑似SARS排查小组。排查小组中的刘哲伟研究员,冒着危险,毅然承担了进入隔离病房采集标本的任务。

5月16日,在{dy}次去往朝阳第二医院的路上,我的心“咚咚”地跳,面前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将要遇到怎样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在医院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拿着沉重的采样物品和洗漱用具步行爬上8层楼,放下洗漱用具,换上刷手衣,没等喘口气,又回到了2楼。在2楼,我们穿上了严格的防护服:数层隔离服、口罩、帽子、鞋套。穿好防护服,带上防护镜,我已经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好像置身于一个大蒸笼中,无处藏身。

按照隔离要求,取标本要从高层楼到低层楼,当我们提着采样物品从2楼登上7楼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来到病房,我们走进每一个病室采集患者口腔刮片和漱口水,刘哲伟研究员主动承担了刮取标本的艰巨任务,并耐心地为病人解答着一个个问题,劝他们安心养病。

走出3楼的{zh1}一个病室,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这时的我们,已经全身麻木,既没有了热的感觉,也没有了憋气的感觉,一个心眼就想着终于完成了任务。此时,汗水已经湿透了最外层的隔离衣。当刘哲伟研究员脱去所有隔离服时,我看到,刷手衣整整齐齐地贴在他的身上,从领口到裤角,几乎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好像刚从瓢泼大雨里走过;当他摘去{zh1}一层乳胶手套时,手套内积攒的汗水“哗啦啦”洒了一地。我们胜利地过了{dy}关,为以后的检测工作铺平了道路。

整整四个小时,张霆所长一直站在窗外等待着我们的标本,天很晚了,他还要带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继续奋战,在党和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首儿所为首都人民做出了贡献,也使我看到了身边的榜样。

我自豪,因为我是首儿所的一员。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首都儿科研究所sars关键时刻显身手(转)_天使在流泪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