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之城哈尔滨(二)_色影无忌a_新浪博客



我经常从睡梦中惊醒, 
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 
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 
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 
   
无情的岁月悄然逝去, 
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 
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 
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俄国诗人叶琳娜·涅捷尔斯卡娅

 

哈尔滨是个移民城市。随着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建设,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达60余家,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外国侨民最多时曾达20多万人,甚至一度超过了居住在哈尔滨的中国人的数量,占哈尔滨总人口的52%。大量侨民的涌入,不同信仰、多元文化的交汇,造就了哈尔滨独特的异国情调,教堂,便是其中标志之一。哈尔滨的教堂建设始于19世纪末,兴于20世纪2-30年代。据1936年统计,哈尔滨有东正教堂、基督教堂28座,天主教堂4座,伊斯兰清真寺3座,犹太教堂2座,天理教堂2座.....这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是各国冒险家、流亡者、远征军和各色侨民的精神庇护所,每到祈祷的时刻,整个城市便笼罩在教堂此起彼伏的钟声之中.....

神的子民走了,神的屋子也就成了“木乃伊”。岁月的消磨,人为的毁坏,这些教堂,大部分已经消失。幸存的,虽已钟声不再,但仍能让人想起哈尔滨当年塔楼林立、穹顶接天的辉煌。

 

------------------------------------------------------------------

 

10.太阳岛尼古拉教堂

位于江北太阳岛临江街的东端。1928年建成。1969年被拆毁。

 



 



------------------------------------------------------------------ 

 

11. 天主教波兰司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堂

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 20世纪初,参与建筑中东铁路的波兰侨民有3000余人,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1906年,波兰教徒集资在哈尔滨南岗东大直街建造司坦尼斯拉夫斯基天主堂,1907年落成。并附设波兰中学和波兰侨民宿舍。有教徒2000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堂被红卫兵造反派、某中学占用改建。2004年,在此重建了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黑龙江规模{zd0}的天主教堂,塔尖高51.6米。

 


司坦尼斯拉夫斯基天主堂


重建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有些不伦不类。

------------------------------------------------------------------ 

12. 喀山圣母男子修道院

原为大司祭尤维纳里根据大主教麦佛季的建议在松花江江心岛上创建的,后因种种不便迁入市区。1924年8月,在铁路地亩处处长关达基的帮助下,修道院在马家沟定址奠基,动工修建,年底落成。它坐落的街道遂被称为十字街。后来又陆续扩建,修筑钟楼,接侧祭坛,辟果树林,设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占地达5000余平方米,修士至45人,被塞尔维亚教廷授予一级修道院称号。已毁。

 




------------------------------------------------------------------ 

13. 符拉基米尔女子修道院

是女子修道院院长鲁菲娜创办的,起初设于民宅内,1927年择邮政街址建院。该院有教堂一座,是从霍尔瓦特中学迁入的:还有一所以基辅大公伊戈尔一世夫人奥尔加名字命名的孤儿院,共收养教育200多名女孩。已毁。




------------------------------------------------------------------ 

14. 圣母慈心院教堂

1927年建于马家沟营部街,该院附设有圣母悲哀教堂、尼古拉二世和塞尔维亚亚历山大大公纪念教堂。1945年哈尔滨教区归属莫斯科正教会后,这里遂成为教务委员会所在地。已毁。




------------------------------------------------------------------

 15. 述福音约翰教堂

又称俄人之家附属教堂。建于1923年,位于马家沟无线电街(后改称文艺街)。是"俄人之家"教养院(旧译"俄房教养院")附属教堂。形似古堡,敦厚古朴。


------------------------------------------------------------------

 16. 道里波兰圣约瑟教堂

建于1925年,位于道里区药铺街(现中医街),教徒1000人。

 



------------------------------------------------------------------

17.圣鲍利斯教堂

位于正阳河河图街,1923年始建,1927年竣工。

 

------------------------------------------------------------------

 

18.呼兰天主教堂

 

 ------------------------------------------------------------------

19.中华基督教大xx堂

位于道外许公路(现景阳街)与承德街交角,1922年始建,1923年竣工。北欧古典式建筑风格。日伪时期称哈尔滨北满基督教会xx堂。“xx”后被毁。

 



------------------------------------------------------------------

20.基督复临安息日会xx堂

位于新阳路110号,又称复临会教堂。现为新阳路基督教堂。建于1924年,市级三类保护建筑。

 


------------------------------------------------------------------

21.浸信会教堂

位于道外北六道街,建于1936年。现为道外区基督教会。

 


------------------------------------------------------------------

22.哈尔滨犹太总教堂
位于埠头区炮队街44号(现道里区通江街82号),又称哈尔滨犹太总会堂,建于1906年,1909年1月15日落成。1931年大火过后,进行改造和扩建。哈尔滨犹太宗教工会,哈尔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丧葬互助会和《犹太生活》编辑部曾在此办公。1963年底,教堂关闭。目前此建筑的主体仍在。教堂原址改为哈尔滨车辆厂招待所。近年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整修。

 




------------------------------------------------------------------

23.哈尔滨犹太新教堂
位于埠头区斜纹街88号(现道里区经纬街120号),又称哈尔滨犹太新会堂,1918年9月21日奠基,1921年竣工,占地129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3平方米。可容纳800人同时做xx。新会堂主入口处为三开门,突出部分的4个廊柱擎起尖券高门;正殿呈正方形,屋顶耸起一巨大的半圆形穹窿,造型别致,气势雄伟,为中国东北地区{zd0}的犹太会堂。1956年关闭。近年政府出资进行了整修,并将其辟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 ”。





------------------------------------------------------------------

24.鞑靼清真寺

位于埠头区炮队街58号(现道里区通江街108号),始建于1901年,1906年竣工。1922年为纪念鞑靼人祖先信奉伊斯兰教1000周年,由居住在中国、日本、朝鲜的鞑靼人捐款重建,1937年10月15日落成。其风格既受拜占庭影响,又继承了阿拉伯传统文化,建筑形式新颖独特。寺主体建筑呈方形,立面对称布局,砖石结构。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通高约30米。五层的塔楼上带有绿色的穹顶,红白相间的墙体,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洋溢着庄严肃穆、宁谧厚重的宗教气氛。2001年政府投入206万元,动迁院内居民,按原貌对建筑进行维修整饰,设置了欧式通透围栏,辟建广场1200平方米,铺设草坪700多平方米。整治后的鞑靼清真寺重现了昔日风采。2005年1月31日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市Ⅰ类保护建筑。

 




------------------------------------------------------------------

25.哈尔滨清真寺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十二十三道街之间,又称清真东寺、阿拉伯清真寺,始建于 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伊斯兰教徒的倡议和捐助下,扩建为426平方米的阿拉伯式xx堂。是阿拉伯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2003年再次扩建,并对清真寺主殿进行维修和装饰。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后窑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称望月楼),每逢斋月和开斋节前夕,可以从旋转式阶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尖塔上有电灯装置的用有机玻璃装饰的透明“月牙”,为开斋时间信号。该寺是东北{zd0}的伊斯兰清真寺庙,是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wy}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为国家一类保护建筑。







------------------------------------------------------------------

26.日本东本愿别寺

日本佛教大谷派寺庙,位于地段街1号,建于1923年9月。

 



------------------------------------------------------------------

27.哈尔滨日本神社

 




1935年3建,位于南岗文庙街(旱冰场)一带

------------------------------------------------------------------

28.极乐寺

坐落在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由北方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宗传弟子倓虚法师创办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正院、东跨院、西跨院和塔院四部分。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xx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它既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游人观赏浏览的名胜所在。xx时曾被毁坏,1980年12月,国家拨款150多万元对极乐寺重新加以修缮,使之面貌一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文庙

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也是东北地区{zd0}的一座孔庙。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0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9间的规格,为横阔11间(9堂2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xx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为{gjj}文物保护单位。


 








------------------------------------------------------------------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堂之城哈尔滨(二)_色影无忌a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