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7日参与河北电台“飞扬快评”【之143】_储瑞耕_新浪博客

                           孩子的“磨练”及其他
    新闻信息:华商网消息:40 名少年徒步 1100 公里赴延安/一身身“熏天”的汗味,一张张黝黑的脸,却遮不住他们一颗颗兴奋的心。 40 名“问题少年”由石家庄起程,途经 3 省 18 个地区,徒步行走达 1100 公里,最终于 14 日下午抵达了此行的终点站延安。
    40 孩子 33 天走了 1100 公里——昨日上午 8 时许,宿营在延安火车站的这些“徒步少年”正在收拾行李,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游览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红色景点。据了解,这些孩子都来自河北石家庄一所教育训练工作室,年龄最小的 12 岁,{zd0}的 17 岁,其中包括 14 名女孩。他们来自山东、山西、黑龙江、北京等省市,大都家境殷实,但由于疏于管教,均不同程度沾染了网瘾、早恋、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偏常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标签化的“问题孩子”典型。上午 10 时许, 40 名少年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他们列队向xxx雕像敬献了花篮并宣誓以后要做个好孩子。进入纪念馆,孩子们被眼前陈列的一件件实物及照片所吸引,一些孩子边听讲解员讲解边认真做笔记,“我们晚上还要写日记呢,这些资料可以充实我的日记。”一名少年说。据了解, 4 月 12 日 从石家庄起程,这些“问题孩子”日均行走 35 公里,最长一日行走 76 公里,行走 33 天抵达延安,他们整整走了 1100 公里,而夜间他们住的是由大卡车改装的通铺营车,吃的是随队餐车提供的大锅饭。为在行进中保障学生安全,学校还配备了随队医生、心理老师、医疗保障车等。
    徒步行走为磨炼意志——来自山东的“问题少年”小范以前厌学,也很讨厌爸爸妈妈的管束,通过这次行走训练,他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在参观刘胡兰纪念馆时他想了很多,“都是同龄人,刘胡兰能做出那么大牺牲,而我却还是别人说的‘问题少年’。回去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听爸妈的话,做个好孩子”。初二学生小郭表示,走了几天后,他感到自己很狼狈、很累,想到了逃避和退出,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同行的大多孩子的脚上都不同程度起了水泡。“一千公里定人生”,在这些“问题少年”的宿营车上,悬挂着这样的横幅。对此,此次徒步训练的负责人刘晓冰说,举行这一次“红色之旅”行走训练,主要是为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开拓他们的视野,让这些“问题少年”在行走中发现自我、反思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一个目标。同时让他们明白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让孩子们改掉拖沓懒散、自私任性、畏难怕苦等坏习惯。据了解,在参观了壶口瀑布、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和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后,他们将集体乘坐火车返回石家庄。
    点评:40 名“问题少年”,由石家庄起程, 33 天走了 1100 公里。途经 3 省 18 个地区,到达终点站延安。
    此次徒步训练的负责人说,举行这一次“红色之旅”行走训练,主要是为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开拓他们的视野,让这些“问题少年”在行走中发现自我、反思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一个目标。
这使我想起自己年轻时节的一段真实故事:1966年底,我们11个20岁的大学生,从上海到井冈山,3000里,一步一步走。晚上住到农民家中,沿途还宣传群众,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那次非常强调“经风雨,见世面,自我要求”。40多年过去,大家议论起来,仍然觉得那次自我意志锻炼,对于我们后来的人生,很有意义,无怨无悔。
    这说明:“意志的磨练”,对于人的成长,特别是人的青少年时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孩子”要这样做,“正常孩子”也要这样做,“优秀孩子”也要这样做。
    当然,今天的社会情况和生活条件,与40多年前已然大不一样了。因此孩子们的长途徒步训练,要有比较完备的物质条件。比如这次石家庄到延安的活动,孩子们住的是由大卡车改装的通铺营车,吃的是随队餐车提供的大锅饭。为在行进中保障学生安全,学校还配备了随队医生、心理老师、医疗保障车等。这就可以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有效。
    对于这次活动,我看有三点值得加以议论:
    {dy}是尽可能避开“问题孩子”的提法,尽可能避免孩子产生情绪的对立。据了解,这些孩子年龄最小的 12 岁,{zd0}的才 17 岁,其中还包括 14 名女孩。“心理上不使他们产生反感”是很要紧的。不妨把这样的活动改称为“青少励志班”。
    第二,在孩子们的宿营车上,悬挂着这样的横幅,上面写着:“一千公里定人生”。我想,严格地说,这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一千公里怎么可能“定人生”?我们不妨也应该肯定这样的活动的积极意义,但要实事求是,不宜夸张。态度要积极,提法要科学。 
    第三,报道说,这些孩子来自山东、山西、黑龙江、北京等省市,大都家境殷实。“家境殷实”就是“不差钱”,就是他们有资本“生活放松,吊儿郎当”,于是出现网瘾、早恋、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偏常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这个特点值得引起更多方面的思考:“纨绔子弟毛病多,穷人孩子早当家。”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我们当然不是要孩子都去过“穷日子”,但不让孩子太舒适太优裕太自由太放松太没有自制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是比较有好处。这一点值得引起社会特别是富裕家庭的注意。
              
                                   “财路”在脑袋里
    新闻信息:扬子晚报消息:江苏兴化精彩演绎 " 土生金 " 现代农业转型端上特色菜/你见过油菜花卖钱吗? 4 月 15 日,在兴化缸顾乡“千岛菜花旅游节”现场,就有当地农民向游客兜售,一朵油菜花和几只装在矿泉水瓶里的小鱼,每份 3 元,许多城里来的小朋友争先恐后抢着买。你买过 8 块钱一斤的大米吗? 4 月 16 日,在兴化陈堡镇田头,绿松果蔬合作社介绍说,他们生产的“绿松香米”远销深圳等地,还供不应求。面对记者的乡间见闻,市委书记贾春林诠释了现象背后的决策深意:“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县,转型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向先进学习,更要脚踏实地从本地出发,利用垛田、湿地、水面、耕地这些优质资源烹制出一道道‘特色菜’。”
  “一朵油菜花”引来 48 万游客——垛田是老祖宗留给兴化的宝贝,垛田上种油菜也是农家的传统项目。每逢清明时节,无数个四面环水的“土岛”上,金黄色的油菜花绽放出“水乡花海”的壮丽景观。“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便是兴化菜花胜景的真实写照。“现在的领导真有本事,‘拉’来了几十万客人来这儿看油菜花,一张门票要 20 块呢。”在缸顾乡垛田中为游客划船的徐姓船娘告诉记者,“菜花年年开,以前谁也没拿它当回事,也不觉得它是个宝。”看得出,她为“千岛菜花旅游节”的创意感到高兴。她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时候闲在家里没事干,现在划船{yt}能挣百把块。更主要的是,游客多了,当地土产品的价格也上去了,芋头由往年的九毛 1 斤卖到 3 块 1 斤,韭菜由二三角 1 斤卖到 1 块 1 斤。缸顾乡负责人介绍,今年由于在上海、南京等地加大了菜花的推介力度,“千岛菜花旅游节”知名度大增,从 4 月 2 日 开幕至 23 日,景区已接待省内外游客 48 万人次。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辆旅游大巴和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把停车场挤得满满的。工作人员说,最多的{yt}有 5700 多辆汽车开到景区。乡机关干部潘美华原打算抽空带着家人去上海 , 提前感受一下世博会的气氛。没想到这个月却接待了 3 批来自上海的亲戚,都是冲着油菜花来的。
    千岛菜花节带“火”兴化旅游经济。 4 月份以来,景区的 500 个农家乐餐位人满为患,城区各大宾馆更是“一床难求”,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乌巾荡风景区等生态景点也借菜花的“东风”,提前进入旅游旺季。预计到今年底,兴化接待游客人数可达 1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 5 亿元。贾春林说,“千岛菜花旅游节”是兴化市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嫁接的成功尝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市正在加紧规划,实现由一季菜花向四季花海的转变。“春天看菜花、夏天赏荷花、秋天观葵花、冬天看芦花”将成为兴化乡村旅游的崭新名片。
    亩收益由 800 元蹿到 8000 元——陈堡镇,被称为苏中番茄{dy}镇。在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边,四林村绿松果蔬合作社社长姚长松介绍了当地特有的设施农业栽培模式。也就是这种模式,种出来的大米卖到 8 块钱 1 斤。 “千斤稻、万斤果蔬、万元田”,是当地人对本地设施农业的通俗概括。它指的是一年种三茬,{dy}茬大棚莴苣,第二茬大棚番茄或西瓜,第三茬是大棚粳稻。一亩地收获 1 万斤以上果蔬、 1000 斤左右水稻,亩产值过万元。除去设施折旧、人员工资等,每亩收益 8000 元上下。而传统的稻麦种植模式,亩收益仅有 800 元左右。
    新亮点是大棚里栽水稻。番茄或西瓜采摘后,将薄膜掀去,覆盖防虫网,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稻田里挂蚊帐”。好处是可有效防止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蚀,水稻生长期间不用打农药、不用施化肥,生产出来的大米堪称绿色食品。新米上市后,尽管价格不低,但当地人纷纷购买送给亲朋好友。说起稻田挂防虫网技术的由来,姚长松称是给“逼”出来的。“提高种地效益和保证粮食产量是我们都必须追求的。同时,大棚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土质、防止病虫害孳生。”他告诉记者,两年前当他们萌生“挂蚊帐”想法时,由于没有先例,专家只是建议试试看。现在这一技术正在快速向周边地区辐射。兴化市农业局局长彭瑞庆说,科技元素的注入,提升了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已成为共识,一大批农业专家正受聘于各类专业合作社。在西郊镇,由大学生丁建江领衔创办的葡萄合作社还聘请了一位工程院院士任技术顾问,今年拟筹建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 5 万亩,亩纯收入超过 2000 元的高效农业面积逾 50 万亩。
    2 亿民间资本向土地集聚——兴化乡间有不少新鲜的高频词:职业农民、脱鞋下田、资本驱动等。热词的背后是兴化市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扎实举措,彰显了体制创新、环境再造的强大吸附力。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财政倾斜等利好政策的xx下,本地的、外地的民间资本迅速向土地集聚。 30 多位来自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 “农老板”慕名来到兴化,经营的土地都在 300 亩以上。 120 多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纷纷下乡领办专业合作社,就连竹泓镇“洗脚上岸”在城里开出租车的冯汝贵,也回乡当起了“农庄主”。据不xx统计,这些职业农民投向土地的资金逾 2 亿元。
    颐鹤林果蔬苗木合作社理事长叫陆鹤群。他原先在市教育职业介绍所工作, 2008 年来到陈堡镇流转土地 1000 亩,先后投入 670 多万元从事果树栽培、养禽养鱼、设施农业,现已成为兴化{wy}的省农科教示范基地。他说,当初流转的土地涉及 3 个村庄、 120 个农户,是由镇土地流转中心先期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买断后转给他的,这让他省了很多事。而且,镇政府还投入了 300 多万元铺设道路、架设电路和建排灌设施。在外来投资者中,浙江温岭农民彭友达算是有影响的一位。这位在云南、广西、海南、江西、福建等省区甚至澳大利亚、缅甸都有种植基地的“西瓜状元”,看中了兴化优良的生态和土壤条件,前年来到周庄镇投资 1500 多万元,种植了 1000 多亩连片西瓜,今年种植规模将扩大到 2000 亩。他的种植技术和营销模式,为周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兴化涌现出 374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 30 万农户联手奔市场。 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834 元,其中“合作社经济”占到 30 %。
    点评:这条消息来自我的故乡江苏,我这个在外游子也是脸上特别有光啊!
    这条消息给人的启示是什么呢?我看就是:好办法出来了,财路也就四通八达了。
    那么,“财路”在哪里?从相当意义上讲,我看在人的脑袋里,在人的观念里。
    江苏兴化也不是从来都有这么多生财之道的。“菜花年年开,以前谁也没拿它当回事,也不觉得它是个宝。”
    如今他们搞起了“千岛菜花旅游节”,当地农民向游客兜售,一朵油菜花和几只装在矿泉水瓶里的小鱼,每份 3 元,许多城里来的小朋友争先恐后抢着买。他们生产的“绿松香米”远销深圳等地,8 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
    兴化市委书记说:“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县,转型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向先进学习,更要脚踏实地从本地出发,利用垛田、湿地、水面、耕地这些优质资源烹制出一道道‘特色菜’。”
    观念一变办法来,油菜花、大米赚起了大钱,这是江苏兴化的经验。它给人们的思想启示是什么呢?我想可以有这么两条——
    一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因势利导。人家江苏兴化有他们的具体情况,咱们河北的各个地方,要认真地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路子和法子,如果照猫画虎,机械模仿,那恐怕就不行。他们有他们的阳澄湖,咱们有咱们的白洋淀嘛!
    二是解放思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条件是自己的、具体的,思想是开放的、无限的。好比江苏人把平凡的油菜花、大米神奇化了,咱们难道不可以,不能够把自己农副产品、土特产中的好东西,发现出来,挖掘出来,开发出来,使得不尽财源滚滚来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5月17日参与河北电台“飞扬快评”【之143】_储瑞耕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